第二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诗词作者简介
(以出生年、姓名首拼为序)
虞世南[南陈至隋唐](558年-638年) (38)
骆宾王[唐](626年-687年) (38)
李峤[唐](645年-714年) (39)
贺知章[唐](约659年-约744年)“诗狂” (39)
王翰[唐](687年-726年) (40)
王之涣[唐](688年-742年) (40)
孟浩然[唐](689年-740年) (40)
王昌龄[唐](698年-757年) (40)
李白[唐](701年-762年)“诗仙” (41)
王维[唐](701年-761年)“诗佛” (41)
高适[唐](704年-765年) (42)
韩翃[唐](生卒不详)) (42)
杜甫[唐](712年-770年)“诗圣” (42)
张继[唐](约715年-约779年) (43)
张志和[唐](732年-774年) (43)
韦应物[唐](约737-约791年) (44)
卢纶[唐](739年-799年) (44)
孟郊[唐](751年-814年)“诗囚” (44)
王建[唐](765年-830年) (45)
韩愈[唐](768年-824年) (45)
白居易[唐](772年-846年)“诗魔”“诗王” (46)
李绅[唐](772年-846年) (46)
刘禹锡[唐](772年-842年)“诗豪” (46)
林升作者简介柳宗元[唐](773年-819年) (47)
贾岛[唐](779年-843年)“诗奴” (47)
胡令能[唐](785年-826年) (48)
李贺[唐](790年-816年)“诗鬼” (48)
杜牧[唐](803年-852年) (48)
36
续前页
李商隐[唐](约813年-约858年) (49)
林杰[唐](831年-847年) (49)
罗隐[唐](833年-910年) (49)
范仲淹[宋](989年-1052年) (50)
王安石[宋](1021年-1086年) (50)
王观[宋](1035年-1100年) (51)
苏轼[宋](1037年-1101年) (51)
黄庭坚[宋](1045年-1105年) (52)
李清照[宋](1084年-1155年) (53)
曾几[宋](1084年-1166年) (53)
林升[宋](1123年-1189年) (54)
陆游[宋](1125年-1210年) (54)
范成大[宋](1126年-1193年) (55)
杨万里[宋](1127年-1206年) (55)
朱熹[宋](1130年-1200年) (56)
辛弃疾[宋](1140年-1207年) (56)
叶绍翁[宋](1194年-1269年) (57)
卢钺[宋](生卒不详) (57)
雷震[宋](生卒不详) (57)
翁卷[宋](生卒不详) (57)
王冕[元](1310年-1359年) (58)
于谦[明](1398年-1457年) (58)
唐寅[明](1470年-1524年) (59)
查慎行[清](1650年-1727年) (59)
纳兰性德[清](1655年-1685年) (60)
郑板桥[清](1693年-1766年) (60)
袁枚[清](1716年-1798年) (61)
龚自珍[清](1792年-1841年) (61)
高鼎[清](1828年-1880年) (62)
资料汇编出处:百度百科
37
虞世南:南陈至隋、唐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陈至
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生性沉静,执着好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依附于夏王窦建德,授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成为“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封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四卷。
骆宾王: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担任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传世。
38
李峤:唐朝宰相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李峤出身赵郡李氏东祖。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他初授县尉,因在制举考试中以甲等擢第,调任长安县尉,在畿尉中与骆宾王、刘光业齐名,皆以文章著称。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人称“诗狂”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39
王翰:唐朝官员,边塞诗人
王翰(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王之涣:唐朝诗人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王昌龄: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