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创作《荆生》、《妖梦》攻击新文学的旧派人物是
  A.章士钊                          B.林纾   
C.吴宓                          D.梅光迪
【解析】B 林纾(琴南)——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荆生》:假托伟丈夫荆生以武力痛击田其美、金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人),暗示北洋政府头子出来当荆生。
2.20年代新诗集《星空》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 朱湘   
C.郭沫若                        D.宗自华
【解析】C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
3.田汉以京剧艺人刘振声为主人公的剧本是
  A.《获虎之夜》                    B.《名优之死》
  C.《咖啡店之一夜》                D.《南归》
【解析】B 田汉以京剧艺人刘振声为主人公的剧本是《名优之死》,现实主义戏剧作品。作品以揭示艺术的社会命运为主旨 ,写京剧演员刘振声不幸的演艺生涯。作者通过艺术家的悲惨遭遇,批判了“容不了好东西”的病态社会,同时写出了蕴藏在人们心中的积极进取、奋起抗争的力量。作品结构单纯明晰,冲突的发展自然、流畅,语言简洁而富于性格特征,它标志着田汉在编剧艺术上已走向成熟
4.左翼文学运动在兴起之初,与梁实秋等人展开论争,论争的焦点是
  A.文学要不要注重形式            B.文学要不要大众化
  C.文学要不要基于普遍的人性      D.文学要不要用白话
【解析】C 左翼文学运动在兴起之初,与梁实秋等人展开论争,论争的焦点是文学要不要基于普遍的人性
5.30年代,在台湾文坛发生了一场大的论争,由此增强了影响力的是
  A.后现代主义文学                  B.乡文学
  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D.民族主义文学
【解析】B 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萧红、台静农、莫言等。
6.茅盾以赵惠明为主人公,揭露抗战后期国民党特务统治的长篇小说
  A.《腐蚀》                      B.《子夜》
  C.《虹》                            D.《霜叶红似二月花》
【解析】A 《腐蚀》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一段经历。作品以日记体的形式,透过赵惠明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记述,把“皖南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侧面表现出来,作品既描写了作为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的复杂生活和心理状态,刻画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击了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制度的罪恶。
7.老舍40年代末在美国讲学期间创作、先以英文本在纽约出版的长篇小说是
    A.《四世同堂》                B.《鼓书艺人》
    C.《老张的哲学》                D.《赵子
【解析】B 老舍40年代末在美国讲学期间创作、先以英文本在纽约出版的长篇小说是《鼓书艺人》
8.殷夫生前自编并由鲁迅作序的诗集是
    A.《一百零七个》              B.《伏尔加的黑浪》
    C.《诗集》                      D.《孩儿塔》
【解析】D 殷夫生前自编并由鲁迅作序的诗集是《孩儿塔》《孩儿塔》中的诗作吟诵爱情、讴歌友谊、抨击时政,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追求光明、憧憬自由的艰辛历程。鲁迅在诗集序言中称赞殷夫的诗“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9.30年代受鲁迅影响、在杂文创作中取得了重要成就的作家是
  A.王统照    董桥                      B.鲁彦   
C.萧红                            D.唐驶
【解析】D 30年代受鲁迅影响、在杂文创作中取得了重要成就的作家是唐驶
10.旧派通俗文学中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是
  A.张爱玲                          B.张恨   
C.张天翼                          D.还珠楼主
【解析】B 旧派通俗文学中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是张恨水。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
11.发表于l937年、被视为夏衍现实主义戏剧代表作的是
  A.《法西斯细菌》                B.《赛金花》
  C.《上海屋檐下》                  D.《芳草天涯》
【解析】C 夏衍的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标志着作者的剧作题材已从历史转向现实,并自觉地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上海屋檐下》描写的是一立人檐下的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上海屋檐下》通过对这些人物不幸命运的描写,对黑暗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1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解放区文学的是
  A.《在医院中》                    B.《漳河水》
  C.《吕梁英雄传》                  D.《莎菲女士的日记》
【解析】D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解放区文学的是《莎菲女士的日记》。
13.40年代后期出现了以徐和无名氏为代表、以传奇的情爱故事和浓郁的异域情调
  见长的小说,史称
  A.鸳鸯蝴蝶派小说                B.“现代罗曼司”小说
  C.心理分析小说                  D.京派小说
【解析】B 40年代后期出现了以徐和无名氏为代表、以传奇的情爱故事和浓郁的异域情调见长的小说,史称“现代罗曼司”小说
14.“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夕          B.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
  C.1976年结束后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解析】A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夕。大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致拥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新方向﹐并确定为今后文艺运动的总方针。
15.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历
  程的小说是
  A.《青春之歌》                  B.《青春万岁》
  C.《红旗谱》                      D.《烈火中永生》
【解析】A 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历程的小说是《青春之歌》。
16.以诗集《天山牧歌》博得广泛赞誉的诗人是
  A.郭小川                        B.闻捷   
C.贺敬之                        D.洛夫
【解析】B 以诗集《天山牧歌》博得广泛赞誉的诗人是闻捷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祖国!光辉的十月》,《生活的赞歌》,《河西走廊行》以及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长诗《复仇的火焰》。
17.兼具中西学养,以博学著称,著有《另外一种心情》等作品的香港散文家是
  A.余光中                          B.张晓风   
C.三毛                            D. 董桥
【解析】D 兼具中西学养,以博学著称,著有《另外一种心情》等作品的香港散文家是董桥
18.80年代中期,以创作现代派小说知名的作家是
  A.刘索拉                          B.蒋予龙   
C.刘心武                          D.贾平凹
【解析】A 80年代中期,以创作现代派小说知名的作家是刘索拉
19.下列王安忆小说中,表现上海市民生活、有着丰富思想文化蕴涵的作品是
  A.《小鲍庄》                      B.《长恨歌》
  C.《荒山之恋》                    D.《乌托邦诗篇》
【解析】B 《长恨歌》表现上海市民生活、有着丰富思想文化蕴涵的作品。小说以王琦瑶“锦绣烟尘”式的传奇一生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将时代的沧桑变幻同个人命运乖蹇相联系。小说笔调冷峻幽默,细腻动人。
20.反映知识分子在“”时期劳动改造生活的散文是
  A.《干校六记》                    B.《晚华集》
  C.《随想录》                      D.《商州初录》
【解析】A 《干校六记》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该书共收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散文,记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与钱钟书等人被下放到河南息县、明港干校期间的生活。该书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体现了杨绛对干校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的批判反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