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珍爱生命》(教师版
备课组名称
高一语文
编号
高一必修二·1·2
主备人
宓传义
审核人
任主任
课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
 
课时: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5.11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常春藤叶内涵,感受作品主旨。
2、学会珍爱生命,拥有坚强的信念。
3了解“欧·亨利式的结尾”。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能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
1、 搜集整理关于作家欧·亨利的文学知识;
2、 认真阅读文章,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其结构;
3、 思考问题:①从文章的情节来看,对两个生命都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②这片叶子维系着两个人的生命,那么,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③概括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④理解“欧·亨利式笔法”
【课堂活动】
活动一:激情导入新课: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竟然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一片叶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迹般的永不凋落?今天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活动二:走进作者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笔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
活动三:朗读课文(或放朗读带),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女画家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的生命的希望,最后琼珊在好友苏艾的照顾下活了下来,而贝尔曼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活动四: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36节):琼珊不听劝慰,数叶等死。 
        高潮(第3751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新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254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苏艾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请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珊病倒;(开端)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发展)第三天天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高潮)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结局)|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活动五: 合作探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师生进行点评。)
1、 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请说明原因。
 明确: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琼珊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风雨中,藤叶越掉越多,琼珊越数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所有的情节都归于那维系琼珊生命的最后一片叶子上,小说情节逐步推向高潮,琼珊数落叶数了三天,等了一天,就只等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却想不到这最后的常春藤叶竟能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历经一天一夜秋风、秋雨的侵袭而顽强地依附在茎上,它给苏艾和琼珊以至读者带来的又何止是绝处逢生的惊喜呀!
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
【课后活动】作业
1、小作文:贝尔曼画最后一片藤叶
要求:①、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有适当情境描写,100字左右。最后的常青藤叶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课堂活动】
活动一:合作探究问题
1、小说名为《最后的常春藤叶》,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多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贝尔曼先生。因为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一片藤叶,给了琼珊希望可见,贝尔曼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文章着力表现的人物也是贝尔曼。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2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贝尔曼这个人物形象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形象一:(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 ,消沉失意,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
【语言描写】(当他知琼珊的病情后 ):
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珊”……,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形象二:(侧面描写)
  医生: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人格升华后,重新审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贝尔曼的典型形象:  虽然穷困潦倒,他酗酒,暴躁,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但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形象意义:贝尔曼是艺术区穷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3、贝尔门画常青藤叶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和绿,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4、其他人物形象:
琼珊: 年轻女画家,感染肺病,病重,因高烧而产生玄想。穷困,体质差,脆弱,悲观,对生失去信心,但最终在苏艾的照顾和鼓励以及贝尔曼先生画的最后一片叶子的顽强精神鼓励重新获得信心.
【琼珊的遭遇可以给人怎样的启示?】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琼珊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苏艾:琼珊的室友,善良忠贞,知道琼珊病情,故用轻松、善意的谎言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对朋友悉心照顾,不离不弃。
5琼珊病愈的原因有哪些?
①贝尔曼藤叶的鼓舞    ②朋友苏艾的关爱   
③医生的尽力救助      ④自己的信念
(1) 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
(2) 苏艾——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的友谊温暖琼珊。
(3) 医生——尽力医治琼珊的病。
(4) 琼珊自己
      在琼珊得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说“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虽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很大,但是琼珊自己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
小结:
琼珊病愈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苏艾的精心呵护,还需要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
贝尔曼、苏艾、医生,这些人都不是琼珊的亲人,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使得他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挽救了琼珊呢?(用一个字概括)
是爱,是一种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之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
这个字就是互相支撑而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为别人考虑,多帮助别人,那么,世界才是一个大写的构成的世界!
【思想启迪】
爱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并由此做出更美的行为;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这信念常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坚强支柱。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挫折,永远不要放弃,坚持,一直坚持下去,总能看见风雨后灿烂的阳光。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6、《最后的常春藤叶》主旨是什么?
《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
7、探究题目“最后的常春藤叶” 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对琼珊而言:“生命的维系”——表层义:叶子的飘落 ;隐喻义:生命的飘逝。(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要去了)
对贝尔曼而言:“绝笔” ——表层义: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最后的作品 ;隐喻义: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
作用:使主题得以升华——它是艺术家热爱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普通的叶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比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更有价值。
8、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出前面的伏笔吗?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伏笔: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假的,是老贝尔曼画在墙上的,作者在文中有多处作了伏笔:
第一处是“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上倾泻下来。”
第二处是“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不风中不飘动吗?”
第三处是“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空间是到什么地方去的。”
第四处是“后来,他们到了一盏还炸馒头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枝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设板,上面和了绿和黄的颜料。” 
思考结尾的合理性
1)符合生活逻辑吗?
    琼珊是画家,为什么没有识破最后一片叶子是假的?
    ——距离太远,而且只能卧床观看。
    ——病情严重,高烧导致神志不清。
贝尔门突然去世可能吗?
    ——是病情发展的必然。 
2)符合贝尔曼的性格吗?
贝尔门尽管脾气暴躁,缺乏温情,但却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9、体会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产生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然而这意外的结局一般来说是令人宽慰的,是带着眼泪的微笑。
10 欧·亨利式的语言:
    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①“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②“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③“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一个人生病,靠一片绿叶、一片叶子给人希望,希望能够超越生死,这不是生活的常态。而小说重在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份沐浴着人性光辉的爱,一种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一片叶子可以挽救一个生命,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人生就是这样。
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与信念,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人生难免经历艰难痛苦,但是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
【课后活动】作业
1、请为这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写一则简短的墓志铭,让更多的人记住他。
一个活了六十多年的老画家,一直想创作一幅杰作,却始终没有动手。在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他终于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生的杰作。于是他就成了一个平凡的伟人。 ——他就是安息于此的贝尔曼。
2、请给贝尔曼写一段颁奖词文字
贝尔曼,一位老人,一位失意的老人,一位关爱他人的老人,一位让我们由衷敬仰的老人。他在美术园地辛勤耕耘了四十载却一无所获的老艺术家,凭着他博大的爱心,用他的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幅不朽的杰作。
3、做《同步练习》的相关练习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