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铃儿响叮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铃儿响叮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民歌的音调。
2.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3.培育学生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中表现出来。
二、学情分析 
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典型的二声部合唱、表演、编创为一体的活动课。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学唱简谱、学会主声部、伴奏及简单的乐理知识;第二课时为学唱第二声部,达到主声部与陪衬声部的和谐;第三课时为巩固加强、设计三声部的表演唱。
三、重点难点 
1.感受歌曲欢快轻松的情绪,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所蕴涵的跳跃的、极富推动力的律动感。
2.有感情地演唱及音乐的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 
1、视频导入: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国家,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国外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说:感恩节、圣诞节等,国外的圣诞节就跟咱中国过春节一样,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外国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呢?(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给学生直观影像,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兴趣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2.欣赏美国的圣诞歌曲《铃儿响丁当》,边听边想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高兴,欢乐,愉快,活泼。)
3.简介歌曲
这首圣诞歌曲,是一首美国歌曲,又叫《雪橇歌》。歌曲原为一首嬉戏歌曲,为人们冬季滑雪所唱,副歌中的叮叮当就是模仿雪橇的铃声。由于旋律轻松、活泼,深受美国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流传。
4.再次聆听歌曲。(再次感受歌曲情绪)
5.学习歌曲旋律,用竖笛试奏。(知识点:反复跳跃记号,附点音符等有变化的节奏)
6、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反复跳跃记号,弱起的地方要读准。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重点感受弱起节奏,以便唱歌曲时的准确运用。)
7.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曲,教师纠正不足之处。
8.随伴奏再来演唱一遍。(边唱边击打节奏,拍手、拍腿)
活动2【讲授】歌曲讲解 
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风,扬鞭歌唱。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歌曲应分为几个乐段?(A—B—A)在歌曲的B乐段当中连续出现了几个弱起?(四个弱起),这部分要唱的有活力,有跳跃感,有推动感,想象一下假如是你坐在雪撬上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肯定、小结。)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
(设计意图感恩节歌曲 :要求用明亮、欢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启发学生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2、歌曲最后一句应用什么力度来表现?(是渐强还是渐弱的力度)
1、选择用渐强结束,表现了什么?(表现了孩子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2、选择用渐弱结束,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马车渐行渐远的意境)
我们分别来模唱结尾进行对比,听一听哪种效果好,你喜欢哪种效果的结束句。
(设计意图: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局限学生对歌曲只有一种理解和表达。)
3、跟着歌曲伴奏完整演唱。(用拍手、跺脚、捻指等动作来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 
1、编创节奏。启发学生抓住马铃的节奏声,歌曲的基本节奏型“XX X”“XX XX”进行创编。
2、编创伴奏。用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钟、响板儿、三角铁、沙锤)、弹舌、拍击身体各部位等方式,为歌曲旋律伴奏。
例如: 碰钟、三角铁 2/4 X— | 双响筒 2/4 XX XX | 响板儿、手铃 2/4 XX X | 沙锤2/4 X X|
边唱边为歌曲配伴奏(竖笛、打击乐器)
圣诞联欢会:部分学生唱、部分学生竖笛、部分学生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在多种编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4【活动】欣赏歌曲 
欣赏几首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乘着雪橇进行了冬之旅,在这次旅途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但没有得到圣诞礼物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歌曲,老师期待着你们有更好的表现!
听着《铃儿响叮当》,模仿坐雪橇的感觉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