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小结1
2022年8月,我参加了“科学线上培训活动”暑期研修培训学习,本次培训活动,让我收获颇多,让我了解到了科学系统的很多专业知识。同时也明白了科学课程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几天培训学习,我感触最深的是认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在物质科学领域里,能让学生了解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等;在生命科学里,学生能了解到一切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人的生命就是由无数个细胞组织而成。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每天都在工作,器官工作需要输送能量,而能量可以是氧气,水,也可以是各种食物。食物的材料来自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氧气也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出来的。所以我们要保护人类和动植物能够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宇宙科学领域里,学生通过学习能知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如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等,但自然资
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等。在这个版块里,学生还会知道地球是一颗行星,地球绕地轴自转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昼夜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没有地心引力,人类在月球上不能生存等等内容,我觉得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通过13个跨学科概念的学习,我也领悟了当今的科学课程不是单一的课程,它是一个整体,它不但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它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形成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品行。
2022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小结2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新课标更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的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像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主题学习这样的学习将成为一种趋势和选择。“从零散走向整合,从浅表走向深度,从去生活化知识学习走向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发展方向。我们科学课堂教学应当从
零散知识结构到主题统整的课程结构;从本学科的教学结构到跨学科的课程结构;从认知低水平(简单)结构到高水平(复杂)结构;从(书本)知识到真实的生活世界(情境问题解决)。围绕课程内容,提炼出主题,确定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匹配合宜的学习活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这才是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我认为科学学科的学习应该像语文数学学科那样具有专业的的味道,让老师和学生回归实践,在生活经验中真正地融入探究,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也能为实现跨学科整合更进一步。科学的学习重要的不仅仅是课堂,还有更重要的生活经验和应用,将科学思维科学习惯印在平日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中,才能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科学学习。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把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基本方法,不仅要知识情境化,更要学习实践化,立足于真实科学现象和问题的解决,实践新课标要求。
2022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小结3
对比2017年版课标,2022年新课标具体且全面。新课标解决了长期以来科学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理解和教学程度的模糊感。2022新课标从核心素养出发,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以及核心素养学段特征、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教学案例和学生必做实验探究活动等方面十分具体的阐述了科学课程标准和内容。2022课程标准在附录中给教师提供了很详细的案例,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模板、教学活动设计、学业评价提供了明确支撑。
新课标实施后,在课堂教学方面应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在学业评价方面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教学的成效,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可以根据学生在解答问题,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投入,知识理解能力,水平以及对任务的适应程度,进而基于学生的学业表现,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022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小结4课程小结
通过参加科学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培训,我收获良多。专家教授从课标修订背景开始讲解,其中最主要的是提炼核心素养,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022版科学学科新课标更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专家教授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这一次的科学课标修订,更为突出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新版课标提出了课程性质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课程理念在目标、内容、教学、评价中都多次强调了探究、实践,新课标共出现了395处“探究”,145处“实践”。在这个“探究实践”核心素养的维度下,主要探讨了三个很重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新课标的修订对我们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应该将探究实践作为主动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出了学业质量指导课程的实施。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与评价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材编写。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也
发生了改变,它不仅仅是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学生掌握内容的情况,也反映了课程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培训学习,我还清楚地认识到评价的定位及其基本理念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深化综合性评价和探索增值性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