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或对本节课的结构、内容要点作小结,或对课文的结构、中心、写作方法作小结;有时还要以此为基础作延伸,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教育;同时,还要安排练习。布置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能力,使之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这就是结束,又称课堂收束或课堂教学小结
结束是教师应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结束技能运用得好,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当十分重视。
(一)运用结束的技能,应注意:
(1)要重视整理归纳
在课结束时,通过对所学的内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及时作归纳、整理和小结,提示学生应把握的重点,帮助他们及时回顾,强化记忆,也便于他们的理解与领悟,是丰富和改变原有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
整理、归纳知识,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或者只限于本节课,或者是一篇课文的,或者是一个单元的;或者是某一门类的知识系统的……。某一节课的结束,究竟从哪一层面归纳,要视具体
情况而定。
(2)要注意安排学生活动
结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必须重视安排学生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活动,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去记忆,去运用,有利于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语言技能,促使发生语文学习的迁移。结束时所安排的练习和布置的作业,还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安排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要不断变换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争取最佳效果。结束得好,对保持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也是十分有益的。
此外,通过下课前的训练,老师还可以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适当调节,长善而救失。
(3)情绪要饱满,方式要简便,方法要灵活,语言要精练,要控制好结束的时间。
结束,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不可过长,也不可太短。如果能控制在5分钟,那么安排学生作归纳总结,进行课堂练习就都是可能的;布置作业也可以比较从容。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教师讲得多,以至于结束环节只有一两分钟,不但安排学生复习巩固来不及,连布置作业也很草率,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听清楚,都记下。从整体上看起来,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样的结束,就大大削弱了应有的效果。
改进的唯一办法,是教师要少讲一些,把结束的时间留出来。
课堂的结束阶段,大体有一个基本稳定的结构,即:
归纳小结——鉴赏评价——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四个环节有所取舍。即便是这四个环节都齐全的结束,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根据所学内容,根据教学重点或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突出主要的环节。因而,就有专家将其归结为:
(1)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整理归纳,强化记忆。
(2)以作品评价为主的结束,目的是进行思想观点、方法的教育
(3)以练习为主的结束(包括作业指导),目的在进二步落实教学重点,培养语文能力(包括听说
读写能力)。
(二)结束的形式:
1、有的专家认为一堂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阶段分别要求做到:
“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仍浓。”“课已尽,趣犹存。”
并且列举了“存趣”的四种方法:
以读存趣,将课文全文朗读一遍;
以疑存趣,留下一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以画存趣,选一幅与教材有关的画让学生课后欣赏;
以写存趣,课后写一段与领会课文有关的文字等。
2、有的老师从教学主体出发,认为课堂教学小结可以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作教学小结,也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整理听课笔记进行总结,还可以师生共同总结。
3、还有人时总结出以下具体的结束形式:
归纳式结尾 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自然式结尾 按文章顺序,由前而后,讲读最后一节甚至最后一句时,自然地收尾。
回应式结尾 所谓回应,是指与教学的起始阶段相呼应。回应的内容一是“开讲”中的悬念,二是预习中的疑问。这都与理解文章的主题有关,到结束阶段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
发散式结尾 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另起波澜,发散开去。这种结尾方式一定要讲究自然熨贴,不要搞成画蛇添足;运用得好,可以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练习式结尾
迁移式结尾 适时地提供与课文内容相配合的训练材料,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新的训练中巩固新学的知识,并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推测式结尾 有些课文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在讲读结束时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性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假想式结尾 这种结尾并非前面情节的延伸,而是作为一种设想,培养思维的求异。
扩展式结尾 借助联想的方式,把联系密切的材料收拢在一起,以深刻理解主题。
延伸式结尾 根据课文内容,将阅读任务作适当延伸,既有助于本课的学习,又点明课外阅读的内容,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并在课外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点睛式结尾 教师用精练的语言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害点进行点染,弥补学生的疏忽,把他们从漫不经心中呼唤出来,使他们完成从感觉到理解的飞跃,从而将知识化为营养而加以吸收。
畅想式结尾 对于讲课内容,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暂不作结论,让学生依据课文的中心(或主题)、基调,去自结论,形成某种悬念,深化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撞钟式结尾 这种结尾如同撞钟一样,让宏亮的钟声弥漫课堂,“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学记》),教学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链索式结尾 语文课有其内在的科学性、系列性和阶段性,要求教师课课相连,环环相扣。特别是在单元教学中,一课的结尾既是旧课留下的脚印,又是新课的起步;既是旧知的暂时终结,又是新知探索的开始。这种结尾具有瞻前顾后的榫接作用、新旧联系的桥梁作用、知识勾连的过渡作用。
反馈式结尾 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有不少教师要求学生写听课记或评论本课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供教师权衡利弊、掂量得失,以求改进课堂教学。
激疑式结尾
(三)讲、读、议、练、测,是课堂收束的五种方法。
以讲收束,这是最普通的收束法,以讲述、讲析法小结教学,可由教师主讲,也可由学生讲,还可以是师生同讲;
以读收束,也是常法,主要让学生诵读课文;
以议收束,包括提问设疑;
以练收束,指下课前安排一定的练习;
以测收束,即进行简短的检查测验。
(四)知、能、智、情、趣,则是课堂收束的五条途径。
收之以知,指对知识、学法的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这是最基本的途径;
收之以能,通过读写结合等技能训练结束教学;
收之以智,包括回忆背诵,提问思考,联想想像等心智活动;
收之以情,对那些文情并茂的教材,下课之前不妨再作一番情感的渲染,照应开头,让学生感到回味无穷,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收之以趣,最后讲一点与课文有关,能给人以启迪或愉悦的轶闻趣事,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束技能的评价单
                                日期          任课教师
请您在听课后对以下各项进行评价,并在恰当的等级栏内划√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1、目的明确
 
 
 
 
2、概括本课的知识结构和重点
 
 
 
 
3、强化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4、深化知识、升华主题
 
 
 
 
5、总结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语言简洁、贴切、生动,富有感染力
课程小结 
 
 
 
7、时间掌握恰当(紧凑性)
 
 
 
 
您有什么建议,请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