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化实施小结
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 张峰
摘要: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的新起点。现将本人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化的一些做法进行归纳。
关键词: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理念;具体做法
一、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法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最为紧密,良好的公民道德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才能为推进法治建设培育成熟的法律文化氛围。
法学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法学是以法律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也研究法的性质、特征以及各种法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也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其相互作用。
法学以法为研究对象,先有法律,后有法学。法学家们千百年来思考、探讨和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法律与道德之间究竟有没有本质上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法律从形式上来讲就是出自国家权威立法机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立法机关性质、产生方式等无一不体现上述联系。从内容上来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绝大部分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道德观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使高校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本人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
程思政做法
(一)教师首先树立马克思主义理念与思
维方式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
律”。作为法学专业课程教师,首先要通过平
时的不断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念与思
维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作
为自己思考问题、研究专业课程的工具,掌握
并熟练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
历史观、发展观、普遍联系的观点,把不同时
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成果内化为自己的思
想、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道
课程小结
德观念的准绳,才能准确把握、敏锐感知教学
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平时的专
业课程教育。
法学教育的专业目标之一本就是要培养
学生“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守法是法律
人的底线”的思维方式。自由、平等、公正等
等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身也是
法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法学专业的师生眼
里,这些价值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宣传、知晓
层面,而是内化为法律条文,成为不可逾越的
法律规范。
(二)在教学中渗透“思政”要素
(1) 在《刑事诉讼法》教学过程中,以
今天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人类早期的神示证
据制度,会显得格外荒唐与不可思议,但是从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在生产力发展水平
仍然很低的社会里为利用神的无形力量解决
当时人类认识能力难以裁决的纠纷并进而维
护社会秩序,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2)在讲解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这一部
分内容时,一般都会提及号称我国公序良俗第
一案来做实例。案件内容在法律界众所周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举手表决、分组讨论等
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对本案所涉及的价值观、
伦理道德以及案件判决对社会公众行为方向
指引的思考。
(3)在学习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时,以法
律衡量是非,是人们的惯常思维。但不少时候,
也都会有例外。即使是在有着十分悠久历史的
法治国家,社会生活中,法律不是衡量是非的
唯一准则,道德良心同样也是衡量是非的准则。
类似的做法,不胜枚举。例如通过描述冤
假错案受害人家属遭遇的社会评价降低、心理
压力等,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规则、敬畏生命的
意识;在讲授法律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结合
“不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不是法律关系”
这一特点,通过一个“非法同居”诉讼引导学
生避免未婚同居,引导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关于法学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小结
基于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紧密联系,
法学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思政化、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不仅可以从课
程内容方面,也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
教学工具等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实际情
况,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提炼爱国情怀、
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
要素,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
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内容融入法学教育的目标要求,根据
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以及学生遇
到社会问题的复杂度,系统设计教学路径,推
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覆盖面。在课程的
教授过程中,注意“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
好做实”,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
的有效性,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
长规律和价值取向,因势利导,在提升学生对
专业课程学习专注度的同时,引发学生的知识
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
参考文献
[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张峥. 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法学本科
教学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8,
156(40):24-25.
[3]孙永国.基于需要理论视野下高校思政
教育的实效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9,20(6)152-156.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