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合肥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 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③迨:等到。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年丧父
B.经济困难
C.身体不适
D.勤奋好学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②只,只有。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汝①人识字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父趣⑦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②累世:连续几代。③搦管:拿毛笔。④辄:就。⑤具币:准备钱币。⑥治状:写请柬。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汝有田翁/不昼夜
B.告其父曰/心似箭
C.其父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
D.久之成/尊君在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 下 姓 字 多 矣 奈 何 姓 万 自 晨 起 至 今 才 完 五 百 画 也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  , 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diàn):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领:量词,相当于“条”。⑦荐:草垫。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⑨长物:多余的东西。
(1)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因恭________
求耳________
(2)“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翻译,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B.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C.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D.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3)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故令嗥:故意让它嚎叫。③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以狼的表现从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乙文中两个牧童对狼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5.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徐以养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  ,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孙枝蔚《示儿燕》)
(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闲眠,空闲。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④孙枝蔚:清初诗人。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精  励________
③意与目      去________  ④然贫家有此器  止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
(3)这两篇文章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两者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甲)文强调学习时要“________”,(乙)文强调学习时要“________”。此外,(甲)文还重点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   
(4)你从(甲)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6.文言文阅读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吾日省吾身 ________
不习乎________
疏食________
④非淡泊无以志________
与日去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   
(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
(甲)文主要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
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三人成虎文言文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  敌:________    ②担    弛:________
⑶其一坐于前  犬:________    ④一狼其中  洞:________
⑤狼亦矣      黠: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文中的狼有哪些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这篇课文给你哪些启示?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