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言获奖感悟:让语文理性的回归
作者:王云雨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1
        瑞典文学院用他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奖的评价,评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莫言终于拿到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955年出生在山东高密的农民莫言,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因为扎根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莫言的文学泉流源源不断。
        现代文学领域的另一位大家沈从文,在十四五岁时便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4年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此后连续出版了小说集《老实人》等二十多部小说集,成为当时新文学领域中小说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
        莫言小学未毕业即辍学,沈从文十四五岁时便浪迹他乡,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他们在文学上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反思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从语文教材到语文的评价机制,能造就多少文学大师?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教给学生什么了呢?
        社会越来越功利和浮躁,学生越来越远离生活,教师把语文教得支离破碎……如此种种,语文渐渐失去了工具性和熏陶审美的作用。
        据此,笔者呼吁别再折腾语文,让语文理性地回归!
        一、学会生活,感悟生命
        语文是人类交际活动的产物,语文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莫言每年都会在山东高密的老家住上一段日子,与农民生活在一起。他的个人经历、环境、成长背景以及所处社会的大环境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沈从文湘西生活的经历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并开始独自出外谋生,他的自传体三部曲都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
        而现在的学生整天坐在教室里,连节假日也是奔波在补习班的路上,他们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家庭,再加上升学的巨大压力,根本没时间、没心思去体会、感受、沉淀生活。没有
独特的生活积累就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闭门造车,写起文章来也只有胡编乱造了。别让小孩的第一次撒谎是从作文开始,这是一些老师所担心的,更可怕的是,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对语言的感觉已经钝化、模式化、套话化,严重抹杀了他们语言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语文是最开放的,也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要使学生生活语文化,必须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应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吸取鲜活而广博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要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人文情怀,在社会生活中发现人性的光辉。
        二、增强阅读,提升境界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阅读是吸收营养、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能提高人的精神
素质,净化人的灵魂,能享受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欣赏高雅的生活情趣。学生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和一个健康辉煌的人生,同时能激发写作的激情。写作能释放能量,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净化,使自己的人生日臻完美,同时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自己的言行日趋高雅。
        在阅读中提升写作,在写作中领悟阅读。学好语文,单靠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名著阅读是必须的。要让学生用心去读,以己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作品人物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要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文学大师笔下具有生命灵性的语言,感受语言的厚度、力度、质感和趣味。莫言从8岁开始就看世界名著,在文学名著中汲取营养,并且有意识的进行文学创作;沈从文在北京时,广泛阅读,并与在北京的文学大家建立了良好关系,扩大了视野,提升了境界。
        三、勤于思考,勇于批判
        文学永恒的使命是思考与批判,冷峻的思考和批判成为文学的基调,在思考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以审美的态度观照与体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查尔斯·狄更斯在第一次工业
革命进行时完成《雾都孤儿》,展现工业高速发展下出现的新矛盾;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批判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形形的社会生活,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鲁迅的小说更是不断抨击吃人的旧社会的血腥、思考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方向……他们的文学都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尤其是在社会加速转型时,肩负起了应有的使命,以冷静的理性眼光思考与批判。正是这种思考批判,造就了他们的文学成就,而读者也在这种思考批判中感悟历史、思索人生、体验审美情趣。可以说,莫言的作品就是从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批判视角出发的,是对主流和现存的话语体系及社会状态进行了无畏的颠覆和尖锐的质疑,把读者带进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纷繁的现实画面之中,使人们在审美中进行思考,在批判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审美批判,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和艺术情趣。
        我们在语文的路上行走着,我们在语文的事业里经营着,我们期待并坚信语文的理性回归:看看前面的天,一轮灿烂的朝阳必将喷薄而出……
        (王云雨 安徽省铜陵县第一中学 2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