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老农陈廷海的故事
陈廷海,男,1937年出生在义乌佛堂镇前溪村。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就一直从事瓦工手艺,由于为人忠厚老实,手艺精湛,在当地口碑很好。
陈信维1986年,陈廷海在东阳为浙江日报社援建新宿舍楼,因工作认真负责,深得业主的信赖。后来,浙江日报社社长提议将陈廷海介绍到佛堂镇前溪村做工程。当时,前溪村村主任有事外出,陈廷海帮忙处理村里的几桩事。于是他带了4个工人和2头牛车进驻前溪村。因为做事讲信用、守承诺,工程质量高、造价合理,因此他在前溪村承接的几幢楼房建筑业务接连不断。前溪村一带老少都尊敬地称他为“陈师傅”。
后来他为了还朋友的人情,不图暴利,分文未收帮助堂弟陈振方承建房屋16幢,同时还帮他承包修建前溪小学和溪干中学的教学楼等工程。然而,“送出去的彩头”工程却带给了他严重的困扰。他的许多债主和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信誉好、手艺高超,纷纷上门来请他承建房屋。他每次接工程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如果质量上保证不了,宁可不接。
“信誉就是生命。”陈廷海深知自己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信义”二字。为了守住自己的“信义”,
他从不考虑利润的多少,只要有人请他承建房屋建筑就毫不犹豫地接下工程。陈廷海除了当建筑承包人外还承包村里的塘坝水利工程建设。修水利的砖头是用水泥、沙子和石头等材料混合而成。每年到汛期之前砌筑堤坝的水泥不够用时,陈廷海就会在当地低价购回大量水泥以供工程使用。虽然少赚了些钱,但村里近几年来从未发生过汛情灾害。在资金周转不开时,他也从不拖欠民工工资和工程款。每年村里向他收取3万元左右的工程管理费以示感谢并帮助解决其他事宜的开销和还贷资金,可他一拖就是15年时间没有要过管理费了。多年来承建村民建房工作为乡邻们树立了守信用、重信誉的良好形象,深得众的爱戴和支持。前溪村所有由他承建工程的工价和施工速度比其他包工头便宜得多和快很多,他所承接的工程面积、工程量和工程质量名列全村首位。现在许多其他村的村民也慕名上门来请他承建房屋建筑工程,他说:“前溪村以至义乌、金华地区的许多地方建筑包工头很多,但我为什么一直红红火火呢?原因就是我们信义包工头诚实守信、讲究信誉。”
现在已过花甲之年的陈廷海仍默默地守着他的信义之路,依然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地穿梭于义乌与东阳之间。“退休”后他就再也没领过村里的一分钱工资和福利补助。至今已为社会义务修建楼房280多幢等近几万平方米工程面积、水电管道、围墙及大小道路硬化等设施的建设等总价值数万元工程项目且无一工程返工现象出现,成为当地传颂的一代信义“包工头”。
如今在前溪村提到“陈廷海”这个名字没有人不认识他的,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好人。
他经常为村里修桥补路、捐助贫困学生等善举慷慨解囊;为佛堂镇敬老院捐助床位;为汶川大地震捐献爱心善款;还多次为村里的低保户捐助生活费用;每年春节时还为全村村民发放红包;并多次为村里的学校捐献办公经费;为了改变村民种植结构减少村民的经济损失,他不仅带头发展种植效益农业还带领村民种植双季茭白而损失自负的原则为村里乡亲们服务一年到头连工钱都不收一分钱。虽然如今他也富裕了可仍经常被乡邻们叫去当免费劳动力从不收费,陈廷海是一个对别人和自己都“抠门”的人,但为了社会公益事业却是出了名的大方。2014年陈廷海被金华市人民政府授予金华市“义乌、东阳两市以外信义模范”光荣称号!                                                                                                                                                                                                                        现在这位普普通通的信义老农仍然怀着一颗诚挚之心和不变的初衷走在那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