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9-02-15
作者简介:陈东方(1965-),男,福建惠安人,会计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
星(1986-),男,福建南安人,工商管理硕士,中国钱币学会个人会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
①参见脱脱:《宋史
·食货志》。②参见包恢:《敝帚稿略
·卷1·禁铜钱申省状》。③参见徐松:《宋会要辑稿
》。
□陈东方张星
(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宋元时期,随着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瓷器、茶叶等对外大宗贸易逐渐扩大,
此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展进入繁荣阶段。“海丝”贸易的大发展使货币需求激增,当时的中国通行铜钱,使用的纸币也大量外流,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国际货币”,也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货币。无论是否出于自愿,宋元两朝中国货币的国际化迈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本文以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和货币国际化视角,考察宋元货币的域外流通现象,以期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宋元货币;域外流通;影响;货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22.9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2740(2019)04-0061-06
一、宋元货币的域外流通
宋元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达到鼎盛阶段,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代表的中国货币,成为10~
14世纪国际贸易的“硬通货”,并充当辽、
金、西夏和海外地区的流通货币。在元代,终其一朝几乎仅通用纸币,由于统治的疆域辽阔、国力强大,纸钞也流通到周边国家,甚至在元朝灭亡后的一段时间里,元钞仍在海外流通。
(一)行使国际结算货币的职能。“钱本中国宝货,今乃四夷共用”①
,宋钱在当时国际
上畅行无阻,北宋时期,“海外东南诸番国无
一国不贪(宋钱)”②
,“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
,中国经常用铜钱换取
陈信维
外国商品,《宋史·食货志》载:“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帛、瓷器……等物。”明初中国不流通铜钱,但由于货币惯性,中国铜钱仍是明初重要的国际货币。《瀛涯胜览》载:锡兰(今斯里兰卡)“甚喜中国麝香、宁丝、绢、青瓷盘碗、铜钱…,则将宝石、珍珠换易。”《星槎胜览》载:榜葛剌国(今孟加拉国)“地产细布、撒哈剌、绒毯……。货用…铜钱…之属。”
除合法贸易外,走私贸易也使大量铜钱流出。《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四夷皆仰中国之铜币,岁阑出塞外者不赀”,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铜钱流出量是巨大的。为控制铜钱外流,
宋刑法规定:“以铜钱出外界,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但中国铜钱在国际贸易中的购买力极强,“贩一钱可得数千百钱之货”,“每是一贯之数,可以易番货百贯之物,百贯之数,可以易番货千贯之物,以是为常也”④。因此,“法禁虽严,奸巧愈密。商人贪利而贸迁,黠吏受囚而纵释,其弊卒不可禁”⑤。铜钱外流难以遏制。
近几十年来,在华北、西北等地发现出土的钱币中,宋钱几乎占三分之一,中国周边海域多艘宋元沉船中也发现大量铜钱,这证明了中国铜钱外流的史实。1987年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一艘南宋出港沉船“南海一号”,载有铜钱约1.7万多枚,可以概约推论中国铜钱是当时海上贸易的主要通货。相关统计显示,到1
959年止,东非发现来自古代中国、古罗马、古埃及等国的古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币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逾九成是宋钱,反映了宋代中国在与东非国家的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二)充当域外流通媒介的职能。与宋朝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多直接使用宋铜钱作为流通货币。辽朝铸钱很少,其境内大多行用宋朝流入的铜钱和前朝钱币。宋哲宗时,苏辙出使辽国,在奏折中写道:“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⑥”《金史·食货志》载:“金初,用辽、宋旧钱。”南宋孝宗时,范成大出使金国,在奏折中写道:“金本无钱,惟炀王亮尝一铸正隆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⑦”西夏自铸钱也很少,流通货币中前代钱币和宋朝的铜铁钱占多数。
日本、高丽、交趾等曾以中国铜钱为主币。日本从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到德川幕府(公元1603~1867年)的600多年间,由于自铸币减重严重、粗制滥造,故大部分时期使用中国铜钱。据统计,近年来日本境内出土或发现28处中国铜钱累计55万多枚,其中宋钱占比达82.4%。朝鲜半岛从北宋时期才开始铸钱,但由于质量和数量均较宋钱有巨大差距,流通货币主要是宋钱。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知明州赵伯圭上奏道:“(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宋宁宗下诏:“禁高丽、日本商人博易铜钱。”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又“诏禁商人博易铜钱入高句丽”。上述史料均证实大量宋钱流向日本和朝鲜半岛。越南流通货币主要也是宋钱,《文献通考》记载,交趾“不能鼓铸泉货,纯用中国小铜钱,皆商旅泄而出者。”与宋商“贸易金香必以小平钱为约。⑧”
东南亚及其以西各国以金银为主币,以中国铜钱为辅币,二者之间可兑换。宋代《诸蕃志》载: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此番胡椒萃聚,商舶利倍蓰之获,往往冒禁,潜载铜钱博换。”元代《岛夷志略》载:爪哇“守常刑,重盐法,使铜钱。俗以银、锡、鍮、铜杂铸如螺甲大,名为银钱,以权铜钱使用。”至明初,爪哇国“中国历代铜钱通行使用”,“买卖交易行使中国历代铜钱”;旧港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市中交易亦使
④参见徐松:《宋会要辑稿》。
⑤参见脱脱:《宋史·食货志》。
⑥参见苏辙:《栾城集》。
⑦参见范成大:《揽辔录》。
⑧参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九·绍兴三年十月戊戌》。
用中国铜钱,并用布帛之类”⑨。龙涎屿(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上的布拉斯岛)“货于苏门之市……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四万九十文,尤其贵也”⑩。
(三)行使货币兑换职能。中国的纸币也曾在海外流通使用,并可兑换成他国货币。元代《岛夷志略》
载:交趾“流通使用铜钱。民间以六十七钱折中统银輥輯訛壹两。”罗斛(今泰国南部素攀武里一带)“法以<;贝八>輥輰訛子代钱,流通行使,每一万准中统钞二十四两,甚便民。”乌爹国輥輱訛“每箇银钱重二钱八分,准中统钞一十两,易<;贝八>子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有余,折钱使用。”至明代,元钞仍可见在域外使用。《星槎胜览》载:暹罗(今泰国)“海<;贝八>代钱通行于市,每一万个准中统钞二十四贯。”
(四)充当财富贮藏手段的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輥輲訛。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予以贮藏,对铜钱流入持欢迎态度。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均限制铜钱回流宋朝。朝鲜将宋朝赏赐钱币“皆藏府库”,作为官属显示身份之用,未进入流通领域。越南下令“小平钱许入而不许出”。
二、宋元货币在域外流通行用的原因分析
(一)宋元时期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鼎盛,货币流通市场广阔。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高度繁荣的时代,四大发明得到改良,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临安都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元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盛的国家,《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元代中国的繁荣,“发现”美洲的哥伦布就是受此影响,为了寻繁华富庶的中国而远航探险的。
宋元两朝均奉行重商主义政策,经济货币化程度空前,且都非常重视发展海外贸易。诚如宋神宗所云“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南宋绍兴末年,仅闽广两市舶利润,约占朝廷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元朝基本继承宋市舶輥輳訛制度,又取消了对绝大多数商品的禁榷輥輴訛。元廷还册封泉州海神妈祖为“天妃”,附会民间传说以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宋元时期,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得到大发展,并遥遥领先世界。当时中国船已普遍使用铁钉建造,同一时期的阿拉伯商船则使用“线缝系船舶”,东来的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多愿乘坐中国船舶。由于海运货运量远超陆路运输,瓷器和茶叶的外销量大幅增加,与丝绸一并成为当时中国对外大宗贸易的三大支柱,为中国货币域外流通奠定了产业基础。当时中国与近百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中国的海船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当时中国最为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其中泉州被马
⑨参见马欢:《瀛涯胜览》。
⑩参见:《费信·星槎胜览》。
輥輯訛系元代流通时间最长的纸币,以白银作为发行准备。
輥輰訛是一种贝壳币,在罗斛国、暹国(在今泰国宋家洛一带)、北溜(今马尔代夫)等地流通。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现的宋代沉船上携带有2000多枚贝币,是当年海外流通贝币的历史见证。实际上,<;贝八>为一个字,左右结构,因无法录入此字,故以此形式表示。
輥輱訛又作乌叠、乌丁,一说印度占国,在今印度东部奥里萨邦东北;一说缅甸孟族所建白古国。
輥輲訛参见徐松:《宋会要辑稿》。
輥輳訛其职能相当于而今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和海关。
輥輴訛指国家对某种消费物品的生产和销售,由专卖部门独占经营和管理的制度。
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中心。这些贸易港口成为中外大货仓,为中国货币流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对进口商品的旺盛需求,也扩大了铜钱的外流。据宋代《诸蕃志》和《云麓漫钞》记载,当时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有宝货类的珠贝、象牙、犀角、珊瑚、玛瑙、琉璃,香药类的乳香、沉香、降真香、安息香、檀香、龙涎香、木香、丁香、没药、血竭、苏木等,进口的香料达320多种,占进口商品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宋代沉船船舱内载有香料药物2350多公斤,占全部出水文物的绝大多数。
(二)宋元时期货币币制先进,货币信誉卓著,货币体系完整。宋元时期,繁盛的经贸也孕育了繁荣的货币文化和发达的货币体系,朝廷非常重视货币铸造发行,货币制度不断完善,形成复杂完整的货币体系,当时中国的货币制度领先世界。宋代通行的货币有铜钱、铁钱、白银、黄金和纸币,其中尤以铜钱
最为突出。两宋时期,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国家在货币铸造、流通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进一步提升。宋代铜钱铸行量为历代之最,北宋朝廷铸币量一般年份远远超过百万贯,最高年份逾500万贯,而唐代铸钱量最高的一年也不过32万贯,宋朝铸币数量比唐朝多10倍至30倍。由于朝廷非常重视铸钱,皇帝明诏下旨,亲自典验新钱,许多钱文均出自帝王之手,因此宋钱币制统一、铸造精良、信誉极高。采用浇铸技术的中国铜钱,重量和形质均较域外打制钱币来得标准和统一,“圆形方孔”特点便于生产、加工,且能用绳串起,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因此,中国铜钱流到域外后,相比当地货币在质量、数量和币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往往成为当地本位货币,甚至占据流通中的主导地位。
当经济不断发展,铜钱作为贱金属货币的弊端不断显现时,中国发明了纸币,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就诞生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北宋纸币只有交子(钱引)一种,南宋则有钱引、会子、淮交、湖会等数种纸币同时行用。在较大宗的商品交换中,纸币已有取代铜钱成为第一主币的趋势。中国货币制度继续领先世界。纸币的发行,满足了经济发展的货币需求,也解决铜钱单位价值低、不便携带、不利于长距离贸易和大宗交易等弊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元代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纸币制度,几乎成为“纯纸币”国家。元代纸钞是古代流通地域最广、流通时间最长、制度最完备的法定纸币。为配合发行“至元钞”而颁布的《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十四款,是世界上最早的较完备的币制条例,元钞的管理制度已经具备了近现代货币制度的雏形,如国家集中管理金银发行纸币、禁止金属货币流通、平准钞价等,维护了纸币的信用,使纸币得以在当时顺利流通。至明初,“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輥輵訛,域外地区流通中国纸币也不足为奇。
(三)铜钱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销熔作为铜原料加剧外流。金属货币时代,铜钱不仅是货币,所含有的主要金属铜还是制作兵器、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品的重要原材料。宋代铜钱所使用的铜皆为精铜,冶炼技术十分精湛。《宋会要辑稿》载:“顷年泉州尉官尝补(捕)铜锭千余金,光灿如金,皆精铜所造,若非销钱,何以得此?”宋钱外流至西夏境内,除用作货币流通,也备铜原料之需,以铸造兵器及各种器物。《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戎人(党项人)得铜钱,悉销祷为器,郡国岁铸钱不能充其用,望罢去。”“广南蕃舶多毁钱以铸铜器。”可知部分中国铜钱流通到海外作铜原
輥輵訛参见《明史·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食货五》。
料之用。日本在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佛教兴盛,但国内冶炼技术并不发达,为铸造佛像,曾从中国大量使用进口铜钱用作铜料。
三、宋元货币的域外流通对当时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增加国内社会财富,增强宋元货币的流动性。一方面,“诸番国各以其国货来博易、抽解,并是漏泄一现钱而归”輥輶訛,铜钱外流使中国获得了对应价值的财富和福利,且如前文所述,铜钱在的购买力远高于境内,故铜钱外流是一种国际贸易双赢的结果。另一方面,货币流通区域扩大,各国对宋元货币的需求增加,增强了货币的流动性,提升货币的内在价值,最终使货币发行国中国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大多数时期并不鼓励甚至禁止铜钱流向域外,这与当今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发行国往往引导和鼓励本国货币跨境使用的态度截然不同。正如宋人张方平在《论钱禁铜法事》中所言:“公私上下并苦乏钱……人情窘迫,谓之钱荒。”沈括向宋神宗上奏道:“中国之钱日北……牛羊之来于外国皆易以中国之实钱,如此之比,泄中国之钱于北者岁不知其几何。”但笔者认为,宋人对货币国际化的态度消极主要可归因于:一是将“钱荒”错误地归咎于铜钱外流,而实际上由于铜矿和铸币均由官府垄断,铸币成本未充分体现,铸币越来越多,最终使铜钱的购买力低于铜料价值,而封建统治者却难以认识到这一根源;二是封建统治者不具备国际视野,无法认识到货币流通区域扩大给本国带来的流动性溢价收益。在铜钱的购买力远远高于境内的情况下,铜钱外流虽然外在表现为中国境内铜钱的减少,但所带来的商品则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和福利,显然利大于弊。而实际上,即便铜钱没有外流,因“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輥輷訛,“销钱以为器者利至于十倍”輦輮訛,铜钱也会被境内大量销毁以制作铜器,或被民间储藏,因而在修正铜钱的购买力方面,铜钱外流反而引致正面效应。两宋之后的元代,因流通行用纸币,并不禁止铜钱外流,大量中国铜钱热销海外,也证明铜钱外流并不会对中国造成实质上的利益损失。
(二)宋元货币承担国际货币的职能,推动了“海丝”贸易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开篇中指出:“随着财富的增长,不大贵重的金属逐渐为比较贵重的金属所排挤,失去价值尺度的职能。铜为银所排挤,银为金所排挤。”宋元时期,国与国之间以物物交换为主,小额货币贸易远比大额货币贸易普遍,
中国铜钱很好地适应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生产力发展水平。此时,中国的铜钱已经发展成熟,具有信誉良好、铸造精致、规格统一等显著的币制先进性。而纸币的发明和成熟,弥补了铜钱在大额、远距离贸易上的不足,在科学有序的发行中,中国纸币流通近400年。中国完整的货币体系在促进各国商品贸易上体现了较强优势,因而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交易媒介角,成为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硬通货,并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交往,提高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行使他国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促进了流入国和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在宋钱流入前,辽、金、西夏、朝鲜等国尚处于以物易物阶段,宋钱的流入加速催化了当地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刺激了对货币的渴
輥輶訛参见包恢:《敝帚稿略·卷1·禁铜钱申省状》。
輥輷訛参见张方平:《乐全集·卷二六·论钱禁铜法事》。輦輮訛参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