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宪法(xiànfǎ)手抄报内容
今天,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guójiā)宪法日〞,2022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立法治中国〞。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每年的12月4日,全国各地都会开展(kāizhǎn)法制宣传活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32年前的今天,现行宪法通过;13年前的今天,被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法治(fǎzhì)的执着追求,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立获得的开展进步。
30多年来,我国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有效维护党的指导,有力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不断夯实依法治国根底,充分发挥治国安邦总章程的重要作用(zuòyòng),成为支撑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固法治基座。法制安全教育手抄报
法制宣传日的由来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施行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将宪法施行日定为法制宣传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根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根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展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阔公民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因此,将现行宪法的施行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充分表达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表达了“依法治国〞的要求。
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比照关系,确认革命成功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那么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根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比照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开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开展趋势有所影响。
深化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把法治精神作为现代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形成“法律至上〞的态度和意识,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要以培育公民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为目的,使全体公民真正感到法律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助与指南,进而塑造公民积极的法治精神。深化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针对
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宪法(xiànfǎ)的根本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有严格(yángé)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2〕、宪法是国家(guójiā)的“根本法〞:宪法保障公民的根本权利转
〔3〕、宪法是国家的“政治法〞:各种政治力量比照关系(guān xì)的集中表现
宪法(xiànfǎ)的根本原那么
人民主权原那么;根本人权原那么;权利的制约原那么;法治原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那么、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根本原那么,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根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作用 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 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立。 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立。
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开展。
国法制宣传日历年主题:
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立
2022年: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22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22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22年: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立
2022年: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2022年:弘扬法治精神,效劳科学开展
2022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效劳经济社会开展
2022年: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2022年:深化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022年:弘扬宪法精神,效劳科学开展
2022年: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2022年:弘扬宪法精神建立法治中国
宪法宣传标语
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kēxué)开展,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kēxué)开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弘扬宪法(xiànfǎ)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步公民法律(fǎlǜ)素质。
坚持党的指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施行依法治国根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开展基层民主,保障人们享有更多更实在的民主权利。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表达;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根本义务;
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学习掌握宪法理解宪法知识,就是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宪法规定公民的根本权利,人身权、财产权、政治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这些权利都由宪法规定,所以熟悉宪法、掌握宪法就可以理解到宪法,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根本的法律准那么。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加强学习法治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法的重要组成局部。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它所规定的都是一个国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根据。
—
—集中表达各种政治力量的比照关系。宪法是在阶级斗争中获得成功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各种社会力量的比照关系决定并影响着宪法的详细内容。
——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那么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根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效力和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的法律。
★宪法的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jīngjì)开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根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宪法(xiànfǎ)的历史
——1949年公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yìyì)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根底。
——第一部宪法(xiànfǎ)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展(jìnxíng)修改的根底上制定的。
——第二部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
——第三部宪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
——第四部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公布。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和2022年3
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展了修正。
宪法的作用
——对统治权的作用:稳固和维护国家权利,确认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合宪性,确立了稳固统治者地位的根本制度和政治秩序,调节了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和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标准着国家权利的有效运行,到达稳定和稳固国家政权的作用。
——对法治的作用:为法制的统一和完好奠定了根底,是国家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和监视守法制度等赖以建立的根底和根据。
——对政治制度的作用:确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为改革国家政治体制提供了根据和保证。
——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社会主义宪法从本质上说是立足于保障广阔人民权利和利益(lìyì)的根底上的,这是社会主义宪法的突出特点。
——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确认消费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zhìdù)的根底,促进和推动着经济的安康开展。
宪法(xiànfǎ)规定的公民权利
—
—参与政治(zhèngzhì)的权利。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和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包括(bāokuò):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进犯,住宅不受进犯,通信自由和通信机密受法律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包括:劳动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进展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特定人的权利。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妇女、儿童和老人,关心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根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祖国的平安、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按照法律纳税。
——其他方面的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方案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篇二:宪法手抄报内容
宪法手抄报内容
一、宪法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根本的原那么,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那么等;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那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二、宪法(xiànfǎ)的来历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自公布施行以来,每年的12月4日全国各地都开展(kāizhǎn)各种法制宣传活动。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12月4日的宪法日定为法制宣传日,表达了“依法制国〞的要求。2022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正式确定为国家宪法日,
三、我来学宪法(xiànfǎ)
从小要学法,法律(fǎlǜ)威力大,
生活大世界,处处(chùchù)不离它。
护己要学法,保护你我他,
法前人平等,用法闯天下。
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
弘扬正气好,利民利国家。
篇三:学生法制手抄报资料
学生法制手抄报资料: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原那么,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又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立相结合。对学生,通过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和大学的法律常识课和宪法讲座、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班级活动,以及课外、校外活动等进展民主与法制的教育。
坚持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其理性思维比拟弱,所以要注重借助于形象思维的方法,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进步青少年法律知识程度,强化法律观念。通过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小报?,定期召开法制主题班会,举行升国旗仪工和重大节日庆贺及重要法规公布周年纪念活动,组织旁听司法公审大会等,以生动、直观、形象的活动形式,使青少年从中承受潜移默化的法律熏陶。
法治在线手抄报资料:
保护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
保护动物,保护树木庄稼;
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不看坏书和坏录像片、不赌博;
尊重隐私自由,不私拆、撕毁别人的信件和揭取邮票;
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
建立同学问的正常友谊,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
小学生法制手抄报资料:
我们要做到:
1、尊敬国旗、国徽,维护祖国尊严;
2、遵守交通规那么,服从交通管理;
3、讲究公共卫生,保持市容整洁;
4、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平安;
5、保护(àihù)公共财产,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法制(fǎzhì)手抄报资料:
坚持按章管理与依法治校相结合。首先,学校指导和教师要带头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典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其次,学校必须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违纪违法(wéi fǎ)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承受社会监视。再次,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打破口,及时把学生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由政府带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实现社会齐抓共管,净化校园环境。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立的根底性工作,国民素质的进步,社会经济文化的开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阔的青少年。为推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化开展,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法制(fǎzhì)手抄报资料:
坚持学校教育与部门教育相结合。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必须坚持学校与社会同唱一台戏。学校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职能作用同时,还要定期(dìngqī)邀请政法干警到学校举行法制讲座,要主动争取执法机关的配合,对进犯学生权益、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进展及时查处;要大力向社会广泛宣传,争取人民众教育的更大支持。
法制社会手抄报资料:
1、什么是校园暴力?
答: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教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施行的,到达某种严重程度的损害行为。
2、校园暴力的类型有哪些? 提供法制手抄报图片及资料
答: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暴力简单地分为以下八类:1)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2)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3)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4)教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5)教师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如要求学生当众做出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动作、辱骂学生等;6)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讹诈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7)教师以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的性损害;8)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学生法制手抄报资料:
1、什么是学生伤害事故?
答: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施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2、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1)须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2)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违背?教育法?的规定;3)学校违背?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间有因果关系;4)学校在施教、管理和保护行为时有忽略职责(zhízé)的过失或重大过失。
树立(shùlì)自我防范意识
小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了社会。目前社会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违法犯罪现象,作为小学生的我们(wǒ men),遭到不法分子损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进步预防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