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的消费⽀出逐年递增,并且增幅越来越⼤,⼤学⽣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体。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每⽉⽣活费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学⽣每⽉⽣活费调查报告篇⼀
  随着改⾰开放的进⼀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综合国⼒不断增强,⼈民⽣活⽔平不断提⾼,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学⽣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学⽣⼈数⼤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个特殊的消费体出现。同时⼤学⽣在同龄⼈中是⽂化知识⽔平较⾼、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体,具有表率和⽰范的作⽤。
  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消费观的新变化,⼜具有不同于同龄⼈的消费观。重视⼤学⽣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学⽣树⽴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学⽣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范作⽤。因此全⾯细致地了解⼤学⽣的消费状况已成为⾼校思想道德教育⼯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确引导⼤学⽣的消费观则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的重点。
  当代⼤学⽣不仅消费能⼒在提⾼,⽽且在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学⽣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出⽤于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针对在校⼤学⽣消费较⾼的现象。
  xx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做了⼀项“在校⼤学⽣⽉⽣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费⽤1000元以上的⼈占20%,⽉费⽤500-1000元的⼈,占50左右%,⽉费⽤500元以下的⼈,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当中,超过35%的学⽣拥有电脑、约60%的⼤学⽣拥有⼿机,因此络与通信费⽤⽀出较以往在⼤学⽣的消费⽀出中占据了更⼤的份额。
  调查表⽰,在中国,⼀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孩⼦考上⼤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还容易使孩⼦养成⼤⼿⼤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学⽣消费中的趋同⼼理、攀⽐⼼理。
  ⼤学⽣的消费⼼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的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多数⼈相⼀致的消费⾏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学⽣消费时的“趋同⼼理”。趋同⼼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物品⾃⼰本⾝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流购买,以保证⾃⼰与体的⼀致性。
  ⽽趋同⼼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炫耀⼼理,攀⽐、炫耀⼼理实际上是⼀种超越⾃我价值的⾃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活的⾼欲望——追、追流⾏。许多⼤学⽣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不是⽤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xx则认为⼤学⽣的消费⾏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种:第⼀是早熟消费:消费⽔平和质
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平;第⼆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理的⼿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消费承受能⼒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段。
⼤学⽣每⽉⽣活费调查报告篇⼆
  摘要:改⾰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取得了举世瞩⽬的成就,⼈民⽣活⽔平显著提⾼,⼈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式也有很⼤变化!对于⼤学⽣⽽⾔,⼤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青春的活⼒,显现⾃我的能⼒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出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有的⼤学⽣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提⾼⼤学⽣⽣活质量,促进⼤学⽣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学⽣消费⽂化不仅可以丰富⼤学⽣⽣活,还可以以消费促⽣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学⽣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学⽣在消费中的⼀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学⽣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了⼀次较为深⼊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学⽣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字消费,靠借贷维持⽽不计偿还能⼒的超前消费,⾼于家庭或负收⼊⽔平和⽀付能⼒的早熟消费,偏信⼴告的盲⽬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实际情况、只求和别⼈⼀样的攀⽐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学⽣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学⽣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社会在这过程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已是关系到当代⼤学⽣消费观念等多⽅⾯健康发展的关键。
  ⼀、当前⼤学⽣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平均⽉收⼊。
  经调查,家庭平均⽉收⼊在1000元以下的学⽣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收⼊在1000元以下的学⽣来⾃城市的占4%,来⾃农村的占96%。可见,⼤部分贫困学⽣来⾃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活奢侈的学⽣绝⼤部分来⾃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前的收⼊⽔平基本吻合:绝⼤部分中国⼈家庭夫妇⽉收⼊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般来讲,贫困家庭⼤学⽣的每⽉消费⽀出较少,⽽特别富裕家庭⼤学⽣的
⽣活可能较奢侈,⽐如有的学⽣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平均消费⾦额。
  ⽉平均消费⾦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00元占14%,2000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部分学⽣的⽉平均消费⾦额为500元~1000元,每⽉消费⾦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4%,社会上⼀些舆论认为⼤学⽣代表着⾼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的。
  (3)每⽉的⽣活费。
  ⼤学⽣的⽣活费主要来⾃于家庭,也有⼀部分学⽣通过打⼯赚取⽣活费甚⾄学费。感觉⽣活费⽉⽉有余的学⽣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半的当代⼤学⽣⽤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感觉⽉⽉有余的学⽣中,⼤⼀学⽣占69%,由此可见⼤⼀新⽣刚进校门时消费项⽬较少。⽽感觉钱不够花的学⽣中,⼤⼀⾄⼤四学⽣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学⽣的消费项⽬逐渐增多,⼤三时恋爱的学⽣多,感觉钱不够⽤的学⽣⽐例。
  (4)消费⽅式。
  ⼤学⽣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学⽣的消费⽅式⽐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的饮⾷开⽀。
  每⽉饮⾷开⽀在300元以下的学⽣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饮⾷开⽀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开⽀只有6元多⼀点,在⽬前学校⾷堂⼀个炒⾁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每顿饭只能打⼀个菜,每天只能吃⼀顿⾁。⽽每⽉饮⾷开⽀在600元以上的学⽣,除了正常的就餐外,⼏乎天天买饮料喝。⽽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平相对较低。⽆论是否贫困⽣,饮⾷开⽀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学⽣中⼀直存在⼀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的开⽀虽然不算⼤,但也是造成⼤学⽣消费⾼的⼀个原因,这说明⼤学⽣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的消费。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学⽣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学⽣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外,⼀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与恋爱相关的开⽀。
  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头了解到:在每⽉与恋爱相关的开⽀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每⽉在恋爱⽅⾯要⽐其他学⽣平均多⽀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电话费。
  平均每⽉电话费⽀出在20~30元以下的⼤学⽣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多数⼤学⽣的电话费⽀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于上的平均消费⾦额。
  ⼤学⽣每⽉⽤于上的平均消费⾦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部分学⽣都只是适当的上,沉迷于络游戏的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
  (10)当⼿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
  29.5%的⼤学⽣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皆有之,⼤学⽣们也重视⾃⼰的穿
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的副业。还有很多⼈选择外出观光旅⾏,可见⼤学⽣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式也正⽇渐受到⼤学⽣们的宠爱。
  (11)采⽤哪种⽅式进⾏消费。
  ⼤部分学⽣购物都喜欢现⾦消费,三分之⼀左右的同学喜欢银⾏卡信-⽤-卡(CreditCard)消费⽅式。可见,⼀些⽐较先进的消费⽅式已经进⼊了⼤学⽣的⽣活中。⼤⼤⼩⼩的校园卡、银⾏借记卡会成为⼤学⽣钱包⾥的必备品。学⽣使⽤信-⽤-卡(CreditCard)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现代的⼤学⽣中,男⼥⽅恋爱⽀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恋爱⽀出还甚⾄超过了男⽣。在建⽴和培养⾃⼰⼈际关系⽅⾯,男⽣的开销远⽐⼥⽣⼤,⽽在形象包装⽅⾯,⼥⽣⼜会略胜⼀酬。在对于每⽉⽀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常资⾦来源和家庭收⼊。
  调查发现,⼤学⽣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提供。其中贫困⽣勤⼯俭学的⼈数⽐普通学⽣多出⼗个百分
点。⽽贫困⽣对于外出兼职⽐普通学⽣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有着更迫切地锻炼⾃⼰、早⽇投⼊社会的意识。
  (14)⼤学⽣对⾃⾝消费现状的看法。
  ⽆论贫困⽣还是⾮贫困⽣,对于⾃⾝的消费现状,三分之⼀的⼈表⽰是觉得刚刚好的,⼀成的贫困⽣觉得⾃⾝消费现状偏低。⽽剩下的⼤部分,都是认为⾃⾝的消费现状是偏⾼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消费过⾼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学⽣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的基本⽣活消费和⼼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主要归纳为以下⼏个⽅⾯: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学⽣的绝⼤部分⽀出是⽤于饮⾷⽅⾯,⽽玩乐⽅⾯的⽀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学⽣还是清楚知道⾃⾝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有限,⼤学⽣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学
⽣消费的主流。
  (2)⼤学⽣消费有其不理性的⼀⾯。
  ⼤学⽣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独⽴性决定了⼤学⽣⾃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衡量。⼤学⽣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控能⼒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边同学影响⽽产⽣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学⽣消费⽰范效应的结果。拿⼿机产品来说,⽬前,有⼿机的⼤学⽣中,⼀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部分是既⽆通信需要⼜⽆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奢侈”消费则是由⼤学⽣消费的⽰范效应,攀⽐⼼理导致的。
  (3)⼤学⽣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重很⼤。对企业⽽⾔,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时尚代⾔⼈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学⽣追求物美价廉的⼼理,推出学⽣卡,从⽽赢得不菲的业绩。
  (4)⼤学⽣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络⽅⾯的费⽤较多,俨然⼤学⽣圈⼦也成了⼀个⼩社会,⼤学⽣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些新的⽣活消费⽅式,进⽽提早融⼊社会。⽽银⾏卡、信-⽤-卡(CreditCard)等消费⽅式也受到⼤学⽣们欢迎,可见,⼤学⽣作为社会上⼀个活跃的体,虽然在经济实⼒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学⽣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明显消费。⽽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学⽣的⼀个消费热点。部分⼿头宽余的学⽣还⼿头上还会拥有⼀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学⽣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家庭、学校、社会多⽅引导
  (1)家长应从⾃⾝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德,智,体多⽅⾯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
⽓派要⾯⼦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更⽣、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2)形成⼤学⽣良好消费风⽓。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学习、⽣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的消费⼼理和⾏为是体现学⽣⽣活作风的重要部分。⼀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学⽣良好消费⼼理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学⽣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学⽣良好的消费⼼理和⾏为促进良好⽣活作风的形成,进⽽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的影响是⼤学⽣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的根本。
  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之间的攀⽐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着透的⽀的消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引导⼤学⽣的消费习惯和⽅式趋于合理!
  2、在校⼤学⽣应提⾼⾃⾝意识
  (1)合理规划⾃⾝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们对⾃⾝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学⽣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觉抵制不良消费风⽓影响。
  (2)注意克服攀⽐⼼理,不要盲⽬追求⾼消费。
  ⼤学⽣没有独⽴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学⽣体的消费标准,⽽不能因为攀⽐⽽⼀味追求和⾼标准、⾼消费。要克服这种⼼理,⼤学⽣们就应树⽴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正确的⼈⽣准则,给⾃⼰理性的定位。
  (3)贫困⽣应正视⾃⾝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态。
  贫困⽣们作为⼤学⽣中⼀个特殊的体,消费能⼒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更要注重正视⾃⾝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位贫困⽣说过这样⼀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过的每个⼈微笑,因为我知道,靠⾃⼰双⼿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种很好的⼼态,贫困⽣应积极地⾯对⾃⾝情况,按切⾝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学⽣⽽⾔,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活上的不⾜,还能让⼤学⽣有更
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活。所以,⼤学⽣应通过各种教育和⽂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态环境的消费⾏为。四、调查总结
  通过对西南科技⼤学⼤学⽣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学⽣的基本⽣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学⽣中培养独⽴的理财能⼒、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学四年,如⾦岁⽉,学习是主题。然⽽消费问题也⾮常重要。从表⾯上看消费是个⼈⾏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理、消费意识,是⼀种精神⽂化现象。因此,在⼤学校园,应该积极倡导量⼒⽽⾏的理性化消费。因此,在⼤学校园,应该保持⾃强不息、艰苦奋⽃、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不应盲⽬攀⽐,恣意享乐,应该积极倡导量⼒⽽⾏的理性化消费。
⼤学⽣每⽉⽣活费调查报告篇三
  ⼀、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花钱更容易了,⾜不出户也能消费,⼈们每个⽉的开销也越来越⼤。⼤学⽣,作为社会的新兴⼒量体,在消费过程中,⼀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前卫的潮流⽅向。因此,本次对在校
⼤学⽣消费进⾏了⼀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的消费观念,以进⼀步了解⼤学⽣体的⽣活⽅式及⾏为习惯。
  ⼆、调查⽬的
  本次调查总的⽬的是为了了⼤学⽣的消费⽅式及消费观念
  三、调查地点
  络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五、调查范围
  1.地理范围:在校⼤学⽣
  2.时间范围:
  3.调查对象:⼤⼀、⼤⼆、⼤三、⼤四在校⼤学⽣
  六、调查⽅法
  络问卷发布调查
  七、调查结果
  根据本次调研的⽬的和调查内容,本次络调研活动对在校学⽣展开了调查,向他们发出了络调查问卷,⼀共回收了38份有效问卷。依据调查的主要⽬的对调查的结果进⾏了归类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普遍⼤学⽣平时的主要开销都花费在伙⾷上
  普遍⼤学⽣平时的主要开销都花费在饮⾷上,只有极少数⼤学⽣将主要的花销花费在数码产品上。由图⼀可知,有81.6%的在校⼤学⽣将花销花费在了伙⾷上,仅有13.2%左右的⼤学⽣将主要开销花费在数码产品上。由此可见,当代的⼤学⽣们的⽣活费主要还是花在饮⾷上,服饰和⽇⽤品所占的百分⽐也较⾼分别为65.8%和60.5%,数码产品这种价位较⼤的产品购买的⼈数极少,可以看出⼤学⽣的花费主要为⽣活必需品。
  (⼆)⼤部分⼤学⽣们在购物时最注重的是价格因素
  由图⼆可知,⼤学⽣在购物时最主要会考虑到产品的价格,价格因素占了73.7%,品牌因素只占了39.5%。因此,⼤部分⼤学⽣的消费还是⽐价理性的,不过也⽐较看重产品的实⽤性和外观,这两个因
素所占百分⽐相同,都为71.1%。
  (三)过半数的⼤学⽣在遇到钱不够的情况都会选择放弃购买
  有57.9%的⼤学⽣想买某样东西却发现钱不够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暂时先不买,只有18.4%的⼤学⽣会想做兼职挣钱再去购买,仅有2.6%的⼈选择使⽤借贷产品先买下,由此可见,⼤学⽣的⾃制能⼒还不错,但还是⿎励⼤学⽣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赚钱去购买。
  (四)⽣活费有盈余的情况下,⼤部分⼤学⽣选择存⼊银⾏
  由图四可知,有将近⼀半的⼤学⽣,占44%,在⽣活费有盈余的情况下,会选择存⼊银⾏,仅有15.8%的同学会拿去理财,⼤学⽣应该要学会对盈余的钱进⾏合理、具体地规划,⽽就依⽬前的数据来看,现在的⼤学⽣理财的意识⽐较淡薄。
  (五)绝⼤部分⼤学⽣平时的⽣活费都来源于⽗母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由图五可知,73.7%的⼤学⽣的⽣活费都是⽗母按⽉寄送的,极少数⼤学⽣,占5.3%是来源于银⾏贷款,靠⾃⼰兼职挣钱的只有34.2%。可以看出,⼤学⽣⾃⼰赚取⽣活费的占少数,经济来源都得依赖⽗母。
  (六)近半数的学⽣会在消费之前做好规划
  由图六可知,有近半数学⽣认为在消费之前应该做好规划,占47.4%;秉持能省则省这种消费观的学⽣占23.7%,⽽抱着想买就买这种⼼态的同学也不少,占了21.1%,即使没钱也要借钱去买的同学极少,只占了5.3%。相对来说,⼤学⽣的消费⽅式还是⽐较理性的。
  (七)普遍⼤学⽣⽉平均消费额集中在800-1500元之间
  由图七可知,⼤学⽣平均每⽉消费⾦额800-1200元之间的占36.8%,⽽31.6%的⼤学⽣平均每⽉消费⾦额在1200-1500元之间,仅有2.6%的⼤学⽣平均每⽉消费⾦额在500元以下,⽉平均消费在500-800之间元与2000元以上的同学所占百分⽐相同,均为10.5%,⽽剩下7.9%的⼤学⽣每⽉消费平均分布在1500—2000元。
  (⼋)⼤部分学⽣每⽉在护肤着装等形象消费上花费在300元以下
  由图⼋可知,有将近⼀半的⼤学⽣44.7%每⽉在护肤着装等形象消费中只花费300元以内,⽽在300—500之间的占了26.3%,500-800元之间的占了18.4%,800-1200元之间的占了7.9%,消费⾦额在1200元以上的仅占2.6%。可以看出,⼤学⽣还是⽐较在意形象装扮的,每⽉在这⽅⾯的花费也不少。
  ⼋、结论和建议
  1、⼤学⽣消费观念⽐较理性。相对来说,⼤学⽣的消费观念还是⽐较理性的,没有盲⽬的跟风和⼀味
的追求品牌,购物时⽐较看重价格,也⽐较注重产品的实⽤性,这是⼀个⽐较好的购物习惯。在遇到钱不够的情况下多数都会选择放弃购买⽽不是⾮要以别的⽅式买下产品,这些都能看出现代⼤学⽣消费⽐较理性,⾃制⼒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