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的理解
情节是指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作品题材的重要构成因素。情节和语言是小说的建筑材料,它们有着和日常生活相似的面目。如果把现实生活的情节称做“经验性情节”的话,那么小说的情节则称为“逻辑性情节”.
小说世界和现实世界不能对应,它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的另外的一个世界,它具有不真真实性。但小说所使用的材料——情节和语言却有着和我们日常生活非常相近的面目,它和现实世界的材料非常相近。小说使用着现实的语言进行叙述,小说也使用着现实的逻辑组织情节。小说讲的是人间的故事,不是神话、童话,这些故事的情节所要求的逻辑是现实生活的逻辑。
凡是现实生活里的情节,一般称之为“经验性情节”,这种情节是比较感性的。因为社会动荡,多灾多难,作家往往有着丰富的阅历,供他们积累起可观又可贵的人生经验。这使小说呈现出一种特别鲜活的状态,因为这些亲身经历的故事总是极其生动,有着贴肤的亲近感,可遇而不可求的奇特感,强烈的生活气息。这就是“经验性情节”的优势,它们有着作直接的人生感受,它们甚至是我们的想象力所不能企及。例如在巷口遇见一个漂亮的姑娘,姑娘头上插这丁香花与一位诗人擦肩而过。这种偶遇的场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这种经验性的材料却有着缺陷—
—它们往往缺乏有利的动机把事情推进下去。这种材料可以写一首诗,一篇散文,却没有一个能够构成故事的动机。
小说的情节应当是“逻辑性的情节”,它是来自后天制作的,带有人工的痕迹,它可能也会使用经验,但它必须是将经验加以严格的管理,使它有着一种逻辑的推理性,可把一个很小的因推至一个很大的果。例如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讲述的是居住在英国北方约克郡蛮荒的自然环境里的两个家族与一个外来者之间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部有关恩萧家族和林谆家族两代人的编年史。恩萧先生同他的妻子、儿子辛德雷和女儿凯瑟琳住在偏僻阴森的呼啸山庄。 林谆家族同样有成员四人:林谆夫妇,儿子爱德加和女儿伊莎贝拉,他们居住在画眉山庄。恩萧进城谈生意从利物浦捡回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弃儿,取名为希剌克厉夫。恩萧对养子的宠爱激起了他的长子辛德雷的嫉恨,而辛德雷的妹妹凯瑟琳却与希剌克厉夫产生了真挚的友谊。恩萧死后,辛德雷继承了呼啸山庄,肆无忌惮地虐待希剌克厉夫,将他贬到仆役的地位。在孤寂低下的处境中,希剌克厉夫与凯瑟琳的关系由相依为命发展成为深沉的爱情。但凯瑟琳又不能完全弃绝上流社会的物质诱惑和门第观念,她最终嫁给了画眉山庄的继承人爱德加·林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希剌克厉夫离家出走,三年后,又以富绅的身份返回呼啸山庄,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他娶了林谆的妹妹伊莎贝拉,百般虐待,又怂恿
辛德加酗酒、赌博,最终占有了呼啸山庄。其间,凯瑟琳处于希剌克厉夫和辛德加两股不可调和的力量中间,终因极度痛苦而死去,留下女儿小凯瑟琳·林谆。伊莎贝拉死后,希剌克厉夫将儿子小林谆从画眉山庄夺回,逼迫小凯瑟琳嫁给奄奄一息的儿子,最终在儿子死后,又夺取了画眉山庄。正在希剌克厉夫的复仇即将达到高潮时,他突然从小凯瑟琳和辛德雷之子哈里顿相互依恋的生活中看到了自己和凯瑟琳的影子,良心受到谴责。希剌克厉夫死后,他的灵魂和凯瑟琳终于相会,小凯瑟琳与哈里顿也开始了新的生活……这部小说以希剌克厉夫的复仇为动机将人物和事件从一般状态推到了一个比较高级的状态,从一个简单的状态推到了复杂的状态。人不在多少,场面不再大小,篇幅不在长短,关键在于它有没有动机,有了动机才能有动力。
由于小说的现实面目,我们经常会把经验和创作混为一谈,我们往往忽略它是一个人为经营的东西,制作的东西,是一个独立于我们现实生活以外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小说的制作原则和制作逻辑,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弄清小说的具体情节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创作。
>风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