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人物的真善美
——《最后一片叶子》艺术特征简析
牛潇昆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
摘  要:《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最著名的优秀作品之一。一个身患肺炎生命垂危的女孩,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位看似不近人情却又心怀爱心的老人,三个人因为对绘画的钟情而紧密联系在一起。鲜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高尚、动人的情感,欧•亨利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对人性的真善美给予了高度赞扬。
关键词: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人物塑造;善与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94-02
作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欧•亨利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他创作的小说通俗易懂,
情感真挚动人,故事扣人心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而又富有个性,在“小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善美”更是令人难忘。
1. 善于讴歌“小人物”的欧•亨利
欧•亨利一生经历坎坷,年幼时母亲过世,他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从小便对文学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高中期间,他又被迫辍学,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状况,他当过学徒,在牧场干过活,当过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记者和出纳员等等。美国西部的生活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细胞,成为其写作素材和灵感的重要源泉。
在社会底层生活的苦难经历使欧•亨利充分感受到世间普通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产生了无限的悲悯和同情,这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其作品大多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同时又能够以小寓大,蕴藏着深刻的内含。小说的人物身份多样化,主人公虽然身份卑微,都是一些无名小卒,但却是心怀善良,能互相温暖,互相扶持,关键时刻,更显真情。可以说在欧•亨利的笔下,到处都在挖掘着“小人物”的伟大和他们身上的美。
2. 三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感人至深
在《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个性突出,相互影响,为小说埋下了一个个伏笔,巧妙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琼西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其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够去画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但是她受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的折磨而一下病倒在床,对生存几乎不再抱什么希望。她每天从床上望向窗外,数着外面常青藤上随风飘落的一片片叶子,为自己的生命倒计时……
风雨小说另一个女孩——苏,是琼西最要好的朋友,两个人在第八大街相遇、相识,她们彼此兴趣相投,志同道合,于是便共享一间画室,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苏在琼西病重期间始终不离不弃,每天都无微不至地照顾她、鼓励她,让她有坚强的意志力,勇敢地和病魔作斗争。
在小说中,一开始并未出场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贝尔曼先生。作者对他的描述是:满身酒气,脾气暴躁,有时爱嘲讽别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近人情的人,谁也没有想到,就是他,为了挽救年轻的女画家琼西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在疾病肆虐、悄声蔓延的城市里相依为命,互相成为对方的生存依托;三个人因为对绘画艺术的共同追求而走到了一起,又因为在现实中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情而显示出人性的光辉,这就是欧•亨利笔下不同凡响的普通人。
毫无疑问,琼西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她展开的。身受疾病的折磨而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将自己剩余的时间与窗外藤枝上凋零的叶子联系在一起。随着风的吹动,叶子在不停地掉落,没几天时间便所剩无几。琼西的心也随着叶落而日趋冷寂,她在床上不停地想象着——“当外面最后一片叶子被风吹落之时,也许那就是自己的告别之日。”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当看到窗外“最后一片叶子”始终顽强地抵抗着风吹雨淋,就是如如不动、永不掉落的时候,琼西瞬间又燃起了生的希望,她又拾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信念的回归,琼西的身体很快就有了好转。
琼西的形象可以说是小说中变化最大的——从绝望到重生,温柔可爱,单纯、美好,一开始悲观,最终,又抓住了希望!
对琼西来说,苏是一位善良、坚强、可信赖的挚友,从头至尾她的心思、她的重心都未曾离开过琼西。当医生告诉她琼西只有十分之一的生还希望之时,她一个人默默地跑到两人共同的画室大哭了一场,然后紧接着又故作坚强,若无其事地拿起画板,装出一副很轻松的样子来到琼西呆的地方……这得有多难呀!为了鼓励琼西,使她不再失去信心,苏将医生说的话一颠倒,提高了嗓门,告诉琼西:“你的病十有八九就快好了,快喝些汤吧!”正是她的这种善良、坚强、成熟、稳重,对朋友有着一颗赤诚之心,成了琼西不可或缺的心灵靠山。
《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性格最突出、人物形象最鲜明的是贝尔曼先生。他是一位热爱绘画艺术却又从未获得成功的老画家,被穷困的生活所迫,他不得已为一些经济上
94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层次的排布,从而促使时间艺术小说转向成空间艺术小说。同时,借助于空间的变换、空间意识的表达,以及空间叙事的营构,时刻回应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叩问和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担忧与关注。
参考文献:
[1]赵晶辉.英美及中国多丽丝•研究中的“空间”问题[J]. 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3): 62-66.
[2]董晓烨.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J].北京:外国文学,2012(2):117-123.
[3]方英.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02-105.
[4][6][7][10]Lessing, Doris. The Golden Notebook. New York: Bantam Books,1989.
---. Love Again.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1997.
---. The Grass Is Singing. New York:Plume,1976.
---. The Diaries of Jane Somers. London:Flamingo,2002. [5]米克.巴尔.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谭军强译)[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田丽. 《野草在歌唱》的象征主义解读[J]. 武汉: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82-83.
[9]龙迪勇. 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续[J].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0.
[11]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不太宽裕的年轻画家充当模特,赚一点小钱来饮酒,麻痹自己的情感。老贝尔曼是社会底层最不显眼的一个小人物,他穷困潦倒,说话经常爱自我吹嘘,但却心地善良,是一位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式的人物。小说在老贝尔曼刚一出场时就对他的外貌、语言及性格特点进行了简洁、生动地勾勒:酒气扑鼻,性情暴躁,还特别瞧不起在别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某种温情;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做事拖拖拉拉,却将自己视为楼上两个年轻姑娘的保护人。在他自己的那间昏暗的小屋里,画架上摆放着一幅不知从哪一天才会真正动笔的“惊世之作”。这寥寥几笔,为《最后一片叶子》后面的故事情节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当苏将琼西病重的情况和这个年轻姑娘“一旦叶子落尽便会随风而去”的念头告诉贝尔曼时,他满脸的嘲笑,每句话都在讽刺琼西的那些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怪念头。他也在默默地倾听,倾听周围发生的一切;他也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最后一片叶子落下……
小说中并没有明确地描述老贝尔曼倾情作画,画“最后一片叶子”的过程,但曾几何时,这一切却又是那么自自然然、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也许,这就是欧 • 亨利小说最富有艺术特、最为神奇的地方!
毫无疑问,正是这位贝尔曼先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常青藤上最后一片叶子终于支撑不住而飘落下来的时候,悄然无声地托着备好颜料的画盘,携着笨重的梯子,来到琼西所寄予希望的常青藤这里,在微弱的灯光下拼尽全身力气,在琼西能够看清的地方,画出了一片永远不会凋零的树叶!老贝尔曼正是以这种方式,也是他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挽救了一条即将逝去的生命!面对这样一位老人,一位因为画了这片“叶子”也感染了肺炎而逝去的老人,谁还会说,他一辈子也画不出什么“杰作”呢?那片永远在风雨中经受洗礼的 “叶子”,不正是贝尔曼先生呈现给世人的一幅当之无愧的“杰作”吗?
3. 结语
“小人物的伟大”是《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要重点表达的一个主题。老贝尔曼用心中的爱默默守护着两位年轻的热爱艺术的姑娘,最后,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创作出了一幅谁都不曾想过的“惊世之作”。他以夜幕中的墙壁为画板,以爱为灵魂,以生命为主题,绘制出了风雨中长久不衰的一片“叶子”,为琼西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那片不朽的“叶子”,不仅是生命的象征,更是贝尔曼先生的人格化身。
在欧•亨利的笔下,这些以“小人物”为代表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总是在为他的小说增添着人性的光辉和高尚的内含,完美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对“小人物”的“真善美”所给予的高度赞扬!
参考文献:
[1]刘洋. 人性向善再解读——欧•亨利小说语言特征及艺术特解析[J]. 名作欣赏, 2011(24).
[2]王缙苓.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解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
[3]田敏 王超. 从《最后一片叶子》看英文短篇小说阅读[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4).
(上接第93页)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