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简介
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22年1月22日),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22年1月22日在悉尼(港台译作雪梨)去世,享年85岁。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习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专业为国际经济。毕业后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根底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
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2022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另有笔名陈鲁、冯瑜宁、梁慧如、李夫人、冯显华、幻萍、佟硕之、凤雏生。
梁羽生的写作理念
武侠理念
首先,梁羽生对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价值给予明确肯定。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奇异的鲜花,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1]
其次,他认为,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到达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
再次,他认为,写好武侠小说,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
创作风格
他在1977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对大陆一度兴起的盲目的泛滥的武侠热泼过冷水。
梁羽生的人物评价
人物解读
以侠胜武是梁氏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梁氏武侠的根本出发点,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也是梁氏始料不及的。梁氏的侠是一个和当时政治观念联系很紧密的概念,不是单单的行侠仗义。梁氏受左派思想影响很深,尤其是抗日救亡时那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梁氏任职于《大公报》,属于左派报纸而且根本上与大陆政府保持一致,梁本身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属于左派。所以梁氏小说中强烈的左派阶级斗争的思想就不奇怪了,况且六十年代的香港的
政治气味很浓,金庸小说和政治往往也有很多的联系。左派的文艺创作思想的得失暂不去考虑,梁氏很强的政治与时代责任意识决定了以侠胜武。对侠义的宣扬是一种时代责任感的表达,也是一种积极的创作态度,梁氏三十载牢守这个理念,证明他是一个极其有责任感的作家,而且证明他在试图开拓一条提升武侠境界的道路。只局限于江湖恩怨的武侠,没有一个积极的思想理念的武侠,永远不能突破武侠的平庸。[1]
梁氏前期作品中侠义的宣扬还是比拟成功的。尽管梁氏过于沿用左派史论,把侠义理解为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但天山七剑驰骋草原对抗异族的侵略,玉罗刹岳明柯等人对抗魏忠贤的鹰犬,营救忠良,尤其张丹枫的大侠之风,南霁云段圭璋在安史之乱为国死难的豪杰之气,真正把侠义与时代责任联系起来,开拓了武侠的境界。
梁羽生曾为自己撰写了一副对联: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此联既含有书的名字,又在联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写照。
风格比拟
一、小说内容选取
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都注重历史事件的重现,就这一点而言,金庸的表现尤为突出;梁羽生那么是把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气氛;古龙的小说却是根本抛开了历史背景,用感性来直探人生。
二、小说武功特点
金庸小说的武功,融中国武术和诸子百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于一炉,境界高深、神奇莫测;而梁羽生小说的武功,一招一式,细腻逼真;古龙小说的武功那么以怪招取胜,重境界而轻招式。
风雨小说 三、小说人物性格特点
金庸小说人物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矛盾复杂性格;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性格那么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古龙小说多写变态人格,表达神秘怪异的人物性格。
四、故事情节构思
金庸小说往往开篇平平,随着事件的开展,而神奇莫测地展开,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梁羽生小说是开篇引人,中间那么是暴风雨前的平淡,结局而荡气回肠;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
五、作家语言风格
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古龙小说的语言那么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