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题教学案
教学目标: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教学设计:5-8课时
                    第一课时
一.考点要求说明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要求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具体步骤:
一、要求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小说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文末: 卒章显其志,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总结全文,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暗示主题
风雨小说 二、抓语词、定重点
    ①所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
    位  置        特点或作用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问―――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②所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
第二课时
③所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彩鲜明。具体地说:
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 ,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
引用――使论据具有说服力。
顶真――总的说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④所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象征、联想、想象、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还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先抑后扬。表现手法不同,起到的作用也往往不同。
象征――
含义: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有相似、相近、相连之处。如玫瑰与爱情;明月与思乡。
作用: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比喻与象征的区别:一、比喻系字句修辞,象征为篇章修辞。两者关系正是由局部至整体。二、比喻力求引出联想之美,象征偏于全体布阵,高度统摄,讲究内蕴深刻之思。
联想――含义: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联想可分为以下几类。
A.接近联想。
B.相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关系联想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第三课时
三、答题的思考过程——四步走:
        第一步,粗读原文,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主要任务是(三抓):
1、抓对象——抓住对象、话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
2、抓段意——把握各段大意,把明显的中心词或关键句画出,或在段边写出,为后面寻选项的对应区域,作好准备。
3、抓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大致分出部分。
第二步,带题研读。三点
①提问点: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
②对应点:据题目要求准对应区域。如题目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全。(精读)
③入选点:筛选出可以进入答案的要点。
第三步:组织答案。辨四法”:
1  摘抄原文词句直接作答。
2  利用文中词句组合作答。
3  形象化语句意思的抽象转述。
4  整合文意,概括表述。
第四步:看赋分,形成条理性。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
可能只是一点。
        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四、如何有效地组织语言
  现代文阅读多为主观题,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问题。有效地组织好语言,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对于提高得分是非常重要的。
(1)扣题意
  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重提取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考生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
(3)分表里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4)重条理
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这样,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所以表述要注意三点:
A、忌用修辞。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B、忌无分析。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C、忌遗漏。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第四课时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的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物征。譬如鲁迅笔下的河又、孔乙己、祥林嫂,茅盾笔下的吴孙甫,曹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所做的人物性格分析,实际上就是做的鉴赏文学形象的工作。
高考在现代文阅读中提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要求已有许多年,但是,近若干正面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还只有2001年春季考试中心一道题。我个人觉得,在强化文学鉴赏能力考查的现在,就越应重视它,因为考的可能性在增大。
二、鉴赏文学形象的目标
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高等教育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蓬布
牢不牢。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弄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