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
(28956适用江苏)
速记宝典
简答题
命题来源: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及内容。
答题攻略:
(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
(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灵感,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劳伦斯的小说《虹》
答:(1)《虹》以史诗般的格局,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和心灵历程追述了英国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变迁,揭示了19世纪后半期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化。
(2)探讨了有关建立新的两性关系的问题。
(3)虹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在圣经中,虹象征洪水后上帝和所有生命的神圣契约。虹的这端是我们的尘欲世界,那端是天人合一的神圣境界,一个完美的婚姻就像一座虹,可以带领世俗男女跨越混乱的尘世,到达更高的境界,以感受生命的真正源泉和人与万物之间的神圣纽带。
考点2:《尤利西斯》的艺术特。
答:(1)乔伊斯喜欢用内涵丰富、角多元的人物和自己创作的小说中的人物形成类比。(2)“尤利西斯”是“奥德修斯”的拉丁文拼写名称。对《奥德修纪》的指涉遍布整部小说。
(3)逼真细致地表现了全景式的现代城市生活。
(4)大多数细节其实都和小说的主题与情节有关。
考点3: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答:(1)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意识流手法创作。
(2)淡化外部情节,连主人公的身份、职业、年龄、容貌等一概不予交代,只使读者约略感觉到主人公是一个女性。
(3)女主人公没有任何外部行动,只是静静地坐在壁炉前,但墙上的斑点却使她思绪万千。考点4:《达洛卫夫人》的艺术特
答:(1)伍尔夫精心选择了克拉丽莎准备与主持晚宴这一典型场景,作为表达她内心激烈冲突的战场。
(2)从克拉丽莎这一尚保留着生命热情与自省精神的贵妇的视角,从内部对社会体制与主流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
(3)分别以克拉丽莎与赛普蒂默斯这两个从未谋面的人物的意识流作为结构的中心,构成了两条平行而又相互交错的意识流线索。
(4)达洛卫夫人和赛普蒂默斯之间构成一种对立同一的关系。
(5)表达了深刻的社会主题,对人物深层心理的探索也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考点5:《四个四重奏》。
答:(1)由于《四个四重奏》的出版,艾略特“作为现代派的一个披荆斩棘的先驱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由四首各自独立又紧密相关的长诗组成:《烧毁了的诺顿》《东艾克》《干燥的萨尔维奇斯》《小吉丁》,分别借用与诗人祖先及本人生活有关的地点,通过对历史事迹、个人经历的追忆,对往昔时光的无望的追怀,思索时间与永恒的关系,表达对现象世界的失望。(3)各首长诗以所谓构成世界的四大要素气、土、水、火和四季之一为基调,各分为五个乐章,语言节奏性强。
考点6: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艺术特
答:(1)叙述设置非常奇妙,主人公即叙述者无处不在而又仿佛从不存在。
(2)普鲁斯特希望透过《追忆似水年华》呈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通过表象来呈现深层现实。
(3)事实上,叙述者无法成为他者:为了让小说实现其效果,这种身份的涂抹能让叙述者置于体中而不被个人化。
(4)个体复杂性的呈现也正是普鲁斯特的文学目标之一。
(5)不仅可以看作是教育式小说,同时也是启蒙式小说。
(6)既可以看成是一部艺术作品,又是关于艺术的一部随笔和理论,进一步拓宽了小说的极限。
考点7:《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
答:(1)以凯蒂为中心,小说的四个部分形成了“四重奏”的对位结构。
(2)第一章班吉部分的意识流时空错乱,体现出受柏格森影响的全新时间意识。(3)第二章昆丁部分的意识流包含了福克纳以往的很多诗歌片段,形成了华丽的诗化风格。这是福克纳对乔伊斯偏于写实的意识流最重要的语体革新。
(4)第三章杰生这部分的语言充满过分的逻辑性,成为对其“理性”的事实反讽。
(5)第四章迪尔西部分的全知视角讲述,节奏舒缓,同前三部分形成对位。
考点8: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
答:(1)《大地三部曲》既是赛珍珠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
(2)小说依据她在安徽宿县和江苏南京的生活经历写成,描写了农民王龙和妻子阿兰一家三代人与土地的故事,展示出几千年农业文明和封建文化整合而成的中国农民近乎静止状态的封闭、循环、自足而完整的传统生态圈。
(3)中西融合,古今贯通,新旧交汇,是赛珍珠为中国社会设计的一条出路。
(4)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多面、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尤以王龙和阿兰最为典型。
(5)展示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用诗意的语言,书写了中国农民强烈的“恋土情结”,又可被视作寓言体作品。
考点9: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
答:(1)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他的思想内蕴是分不开的。作品中有活生生的生活体验。(2)作品体现了“冰山原则”。造成了一种特殊效果:清晰性的含混。
(3)具有电报体风格。
考点10:《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
答:(1)以凯蒂为中心,小说的四个部分形成了“四重奏”的对位结构。(2)第一章班吉部分的意识流时空错乱,体现出受柏格森影响的全新时间意识。
(2)第二章昆丁部分的意识流包含了福克纳以往的很多诗歌片段,形成了华丽的诗化风格。这是福克纳对乔伊斯偏于写实的意识流最重要的语体革新。
(3)第三章杰生这部分的语言充满过分的逻辑性,成为对其“理性”的事实反讽。
(4)第四章迪尔西部分的全知视角讲述,节奏舒缓,同前三部分形成对位。
考点11:“第一浪潮”
答:(1)十月革命后迁居国外的俄罗斯作家掀起了俄罗斯域外文学的“第一浪潮”。(2)在主题选择上偏重于对刚刚过去的革命事件和国内战争进行回顾与评价,或在对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寻根”中表达对个人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探测,或在对往昔的回忆中抒发浓郁的乡愁。
(3)什梅廖夫的自传性作品《朝圣》和《上帝的恩年》,以主人公瓦尼亚幼小心灵的变化为主线,描写了莫斯科河南岸市区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
(4)诗歌创作领域成就最突出的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出版《离别》等诗集。
考点12:高尔基的创作。
答:(1)早期:
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即显示出浪漫主义彩。《鹰之歌》和《伊则吉尔老婆子》也是高尔基浪漫主
义的代表作。现实主义小说以“流浪汉小说”最为引人注目,有剧本《底层》。《福马·高尔杰耶夫》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2)中期:
①“奥库罗夫三部曲”是高尔基系统考察和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最初成果。包括中篇小说《奥库罗夫镇》、长篇小说《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和《崇高的爱》。
②《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三部中篇,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自传体作品。贯穿始终的是主人公阿辽沙。
(3)晚期:《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和《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考点13:《布登勃洛克一家》。
答:(1)副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没落”,叙述了德国商业城市吕贝克的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的兴衰变迁。
(2)辐射出当时德国社会广阔而丰富的生活图景。
(3)反映了19世纪中叶以后依靠诚信经营、注重声誉、不牟暴利的自由资本主义经营者逐渐被追逐暴利、不守道德约束的资本主义暴发户所排挤,无法适应残酷的竞争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现实。
(4)掀开了家族成员间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揭示出典型的以金钱为主导的家庭关系。
考点14:《荒原狼》的思想内容。
答:(1)主人公哈里·哈勒尔出身于中产阶级,是一位受过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年过半
百之际却从家庭生活中被放逐,孤身在现代都市中漫游。以“荒原狼”自称。
(2)哈里既对自己所属的市民阶级的文化和价值观充满憎恶,又享受其中的舒适与趣味;既渴望回归自然天性,拒斥机械的、商业化的现代文明,又无法摆脱其吸引。
(3)哈里深感孤独,无处可归,不时与自杀的念头拉锯。南京自考
(4)将个人的困境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中,对西方文化的弊病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做了深刻的剖析。
考点15:《变形记》的思想内容
答:(1)《变形记》常被视为一篇揭示异化现象的经典之作。
(2)异化即人被物化,失去自我,变成了工具,变成了非人的存在。
(3)格里高尔就是这样的典型,亲情的面纱被撕裂,露出了被金钱异化的家庭关系。(4)小说也涉及父子冲突的主题。
考点16:荒诞派戏剧
答:(1)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又称“反戏剧”。
(2)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获得巨大成功,此类戏剧才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3)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首次使用这一术语对此戏剧潮流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名称正式诞生。
(4)不再重视戏剧的主题和情节,而是把人类生存的荒诞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5)代表作品: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犀牛》《国王之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美好的日子》《终局》,阿达莫夫的《滑稽模仿》《塔拉纳教授》《弹子球机器》,热奈的《死牢》《女仆》《阳台》等。
考点17:《金笔记》
答:(1)《金笔记》是莱辛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2)讲述女作家安娜·伍尔夫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的生活。
(3)“分裂”与“整合”是核心主题。
①人必须具有勇气与责任感,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恶和非理性。
②知识分子必须克服消极与挫折,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而不是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
③要建立个人与世界和他人的融合,超越单一思维方式的限制。
(4)小说艺术上的创新:
①封闭的故事框架与开放性叙述巧妙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