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1
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十一次党代大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绿浙江”的宏伟的目标。发展绿食品产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党代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绿浙江”,打造绿浙江农业和农产品安全工作及正在实施的浙江绿农产品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绿食品符合农产品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绿食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工作。对于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帮助广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发蔬菜、茶叶、酒类、罐头、鲜果、粮油、干果、海产品等不同种类的绿食品56只,绿食品生产资料1只。现标志有效使用权期内的产品40只。绿食品产量10万多吨,销售额4亿多元,利润5000多万元,全省省内绿食品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超过4万多亩。还有28只产品已通过环
境监测,正在进行初审。绿食品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绿食品工作的发展还比较迟缓,与打造绿浙江农业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截止XX年底,全国绿食品企业达到1217家,有效使用绿食品标志产品2400个,实物总量达XX万吨;年销售额500亿元,出口额4亿美元。我省绿食品所占的份额与我省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绿食品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升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新形势为绿食品事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了逐步建立起绿食品销售服务网络,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开拓绿食品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发挥绿食品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依靠市场机制大力推动绿食品产业的发展,我们准备利用丽水市莲都区浙西南农贸城现有硬件设施条件联合建设浙江省绿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目的意义
1、建设浙江省绿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是构建浙江绿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
绿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
济大剩浙江农业必须走绿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食品市场体系,尽快形成绿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食品展示展销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也只有哈尔滨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城市建有绿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加快建设浙江省绿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将绿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乃是构建浙江省绿食品市场体系的当务之急。
2、建设浙江省绿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 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
从自然条件分析,丽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9.1%,是华东乃至全国少有的“生物基因库”。丽水是浙闽六大水系之源(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交溪),
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丽水是沿海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绿生态是丽水的后发优势。从产业基础分析,在生态示范区环境中生产的农产品,从广义而言,均为绿食品。以此这基础,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丽水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具有区域特,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绿产业集聚谷地”,各种生产要素将向绿产业集聚,产业结构朝着绿经济的方向调整,经济战略重点向绿经济倾斜。在培育绿食品产业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绿市场的形成,促进生态旅游业等相关的绿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2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 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
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 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 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 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2.2规程规范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
研报告编制规程》)、《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2.3重点环节
计算机 网络IP地址是计算机的重要标志,是 网络能否互联、信息资源能否共享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家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现行的计算机 网络IP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区或行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作出的,技术标准的级别较低,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政府系统专 网平台建设走在前面的个别地区,可按当地政府统一分配的IP地址 方案设计,将设计 方案报省水利厅备案,便于做好相互之间的转换处理安排。
3、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根据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特点,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除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所规定的,包括最基本的综合说明、工程背景、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 方案、建设管理、经济 评价等主要内容外,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还应针对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补充对工程的可扩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论证内容,具体可大致按以下九个部分组成来展开编写:
(1)综合说明。包含工程背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任务和实现目标等方面的论述;把握论证理由充分、实现目标明确的原则。
(2)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包括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系统内部界面划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等,并绘出系统的拓扑图或物理结构模型图(见附图 参考式样)。
(3)设备主要技术指标、数量以及配套工程量。包括各分支子系统或模块的面向任务、结构、功能、设备类别、数量和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和配套工程种类分项(形式、工程量等)汇总表。
(4)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主要是对系统的总体 方案、设备选型和技术性能指标能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论述,重点是系统的安全性。
(6)工程管理设计。主要拟定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构,并根据(参照)有关标准作出运行费用估算及资金来源说明等。
(7)论证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 评价。仅在工程包含大功率的电磁波辐射,或配套工程涉及对周边环境、景观有可能产生破坏或者影响的开挖和建筑项目的前提下才需要进行论证。
(8)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由于现有的设计定额很少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的设备和软件费的标准,应由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将设备和软件的购臵价提交概预算编制人员,按规定的估(概)算编制规程作出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
(9)经济 评价。包括工程效益、工程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分析。应依据《建设项目经济 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颁发)以及《水利建设项目经济 评价规范(SL72-94、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总院1994年颁发)进行编制。
4、其它
4.1与外部系统的衔接安排及之间的边界划分
由于水利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联密切、共享要求高的特点,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工程,只要不是在孤立的环境条件下建设的,都应该在可研报告中对新与旧(若有的话)、点与面以及内与外三者之间的衔接及边界作出合理的安排和划分。否则,就没有回答工程是否存在重
复建设以及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 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4.2多媒体演示汇报稿制作
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写后,便进入 专家评审和计划部门审批程序。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不可避免地要在评审会上,以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向与会 专家以及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等单位的 领导作汇报。通过高水平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汇报,能够使与会的 专家、 领导和代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架构和要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可研报告作出全面、客观的 评价。因此,如何将大 篇幅的可研报告浓缩为提纲式的讲稿,充分利用计算机Powerpoint的功能,制作出简明、清晰、图文和音像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汇报稿,也是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重要任务之一。
5、结语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应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编制。在编制单位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下,为保证可研报告的质量,应委托具备条件的单位负责或通过与其它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