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
净影慧远是唐朝佛教学者,他在佛学江湖上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成为了一代佛学名师。他的笔下呈现出的佛学思想非常的深刻,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大乘义章》是净影慧远的一部长篇大部头的佛学宝典,旨在归纳总结寻常人保持心境平和宁静、实现超越生死轮回的智慧。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从其中挑选出5个典型的例子,阐明净影慧远的思想。
第一个例子是净影慧远关于菩提心的思考,他在《大乘义章》中写到:“心存菩提者,不算慢修戒。戒律紧守者,不算真捨离。发菩提心者,不算降魔伏妖。诸行无常者,不算决定真理。”净影慧远在这个例子中讲到,要想真正实现佛道,就要有菩提心,心存菩提,这个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菩提心是寻常人心中的一种信仰,是一种富有智慧和慈悲的心态。净影慧远认为,菩提心是实现佛道的起点,只有有了这个心态,才能够进一步地修行,跳出轮回的怪圈,成为真正的贤人。
第二个例子是净影慧远关于初觉圆觉的思考,他在《大乘义章》中写到:“若人初觉,玄秘不透,如於正觉之本,不得玄旨,如人初生,面向自我不知,尚未闻法。若人圆觉,玄秘洞入,
於法界本已圆证,如人已出胎,面向自心孔明,其法之生已成熟。”这个例子中,净影慧远谈到了佛教中初觉和圆觉的概念。初觉是指人类刚刚开始修行佛道,还没有真正领悟到佛法的深奥之处。圆觉是指修行者通过长时间的修行和领悟,猛然间领悟到佛法的全部道理。净影慧远认为,初觉是一种迷惑的状态,圆觉是一种清明的状态,只有达到圆觉状态,才能够真正成为贤人,才能够跳出轮回的怪圈。
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第三个例子是净影慧远关于真如性的思考,他在《大乘义章》中写到:“真如性者,即性如是。性如是者,即如如是。如如是者,即法如是。法如是者,即空如是。空如是者,即眞如是。”净影慧远在这个例子中讲到,真如性就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质,因此真如性是空性的表现。空性是佛教理论当中一个核心的概念,也是佛教思想的根本。净影慧远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真如本性,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就可以达到真正的自由、平静、幸福。
第四个例子是净影慧远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他在《大乘义章》中写到:“生命和死亡同为无类之事,尊重生命,亦要尊重死亡。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如同一朵浪漫的鲜花,含笑怒放,繁华一生,跨月数年;也可以如同一颗滴水,不费吹灰之力,只有一瞬之间,就泛起荡
漾之声。无论生命长度有多短,它都值得尊重。尊重死亡,即是尊重生命的。有人說,死亡是恐怖的,但这也许是因為人们无法认识死亡本身。”净影慧远在这个例子中讲到,生命和死亡是一体的,他从佛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是一种珍贵的财富,而死亡是从轮回中跳出的途径。
第五个例子是净影慧远关于人性的思考,他在《大乘义章》中写到:“人性就像一棵树,没有根的树是不会在这个世界上长久的,没有土壤的树是没有灵魂的。如果我们肚子饿了,寻一块土地种庄稼,那是自己发现土地的根的过程;而我们往往发现自己的根只是在于身体、自我、听取他人意见的过程。其实,人性是既自由又有局限的。”净影慧远在这个例子中讲到,人的根在于自己的内心,是一个拥有智慧和自由的过程,而寻根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综上所述,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深入浅出,贴近生活,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的点滴中见到净影慧远的佛教思想的深度和多样性。他的思想对于后人的佛教修行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