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经指哪些著作?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的地位最高,次之,《尔雅》又次之。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
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三部分,为土风歌谣,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十三经后来的注疏情况
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赵岐注、宋.孙奭疏
一,十三经是指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二,十三经的形成过程有一点复杂,简言之,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现在比较通行的是清朝阮元的较刻本。下面简述一下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一)、孔子时期
  流传到今天我们可以看见的当年孔子的学生用过的四本课本是
1 《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
2 《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
3 《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
4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
  (注:孔子教学生的课本本来有六本,到了今天失传了两本,《乐》据说是被秦始皇焚书时焚没了,有人认为《礼记》中第19篇的《乐记》可能是《乐》中的部分残稿,《春秋》在汉朝时还是学院里的课本,但现在也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