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同步学案
.疏通课文
慧能受法
五祖(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唐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他因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夜至三更,唤慧能堂(佛堂),说《金刚经》。慧能(慧能接受禅法。慧能,俗姓卢,新州人,为禅宗南宗的始祖。也叫惠能。)一闻,言下(一言之下,顿时)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顿悟法门,意思是不 需要时间也不 需要循序渐进,直接悟到真理的教法。)及衣(法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信物,凭信),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指传授禅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强调学禅者对禅法的内心自悟:把握禅理不拘于形式,重点是修心,关键在于知道心即是佛),当令自悟。 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生命如同悬挂在发丝上,比喻相当危险。)。若住(停留)此间(此处,此地),有人害汝,汝即(即刻)须速去(离开)
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原因,根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当阳县玉泉寺住持(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禅宗兴起后,用为寺院主管僧的称呼。这里指担任住持。下文的也是担任住持的意思。)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担任住持)。法即(虽然)一宗,人(指传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为何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人的见性有迟有疾。见指见性,佛教用语。意思是悟彻清净的佛性),见迟即渐,见迟即顿。法无间顿,人有利钝(利,利根,即素质高悟道就快;钝,即钝根,即素质低悟道就慢),故名渐顿。
.填空题
1. 佛教与              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2.佛教史上  朝禅宗六祖     弘法的《    》是汉人高僧所著的唯一被尊为的著作。它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把                ”的禅宗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3.佛教信徒总是言必称。狭义的是指两千多年前诞生在印度的          ,广义的是指大千世界所有      的共称。
4.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慧能受法》一文的主要内容。
                                                                                         
5.从慧能受法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禅宗“                           ”的主张,即不依赖文字的传道方式和通过引导使学禅者自己顿悟的修行方法。
6.弘忍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金刚经》,传法后告诫慧能不要久留,要迅速离开此地。从这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弘忍的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    信禀:             
2.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受:             
3.世人尽传南能北秀          传:             
4.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说: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2.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3.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简答题
1.《坛经》虽是佛教经典,语言却富有趣味,请结合课文,简要赏析其语言特点。
                                                                                       
                                                                                       
2.什么是“南顿北渐”?请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顿”和“渐”的看法。
                                                                                       
                                                                                       
                                                                                       
.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停留
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
D.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利:锋利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B.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C.如为六代祖                衣将为信禀
D.法以心传心                何以渐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坛经》是佛教史上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它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
B.弘忍选择慧能作为禅宗六祖,是因为他所作的偈子更彻底的体现了佛教“空”的思想,符合禅宗提倡的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的观念。
C.“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一方面说明慧能对于佛法的悟性之高,另一方面也符合禅宗“当令自悟”的传法宗旨。
D.课文虽选自佛经,却没有其他佛经那种拗口的语言和繁琐的经义,语言浅显且富有趣味。
4.下面对课文《南能北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能北秀”是人们对弘忍死后禅宗所形成的南北二宗的称呼。这种划分的依据,一是地域的不同,二是悟道方式的不同。
B.“南能北秀”虽然南北地域不同,但他们的师承实际上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在对于人的心性认识上,他们也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
C.“南能北秀”的悟道方式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即“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因此禅宗南北两宗始终是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
D.法本身没有顿渐之分,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所以,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法。
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
.问题探究
两千多年的佛教传播,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丰富了我们的汉语词汇。今天我们使用的很多词语和成语,都来自佛经。如:“世界”“信心”“烦恼”“生老病死”“半斤八两”等,许多歇后语、俚语,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等,也是佛教世俗化后的产物。请查阅相关资料,仿照示例,完成下表。   
 
 
     
本来面目
《坛经》
原指内心纯真自性,后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子。
《维摩诘经》
天女受如来佛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坠落,道行不够的就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续传灯录》
表示“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古尊宿语录》
比喻一起生活或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 
《太子成道经》
原指自己造下的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后指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五灯会元》
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后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