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一种人文科学的学术范畴,引起国外人士的兴趣,并作为研究对象,在世界传播教义,可推溯到16世纪。当时欧洲受马可波罗探险活动的影响,与中亚细亚、中国西部频繁往来,写下了不少有关调查报告及专著。1898年,法国在河内建立远东法国学院,成为研究中国、东南亚地区的大本营。1911年出版《道教》二卷(法人戴遂良撰)、《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史》、《道藏书目》等,奠定了法国研究中国道教的基础。
19世纪以来,法国亨利·马伯乐开展了以道教为专题的研究工作,运用西方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化了道教的研究,成为欧洲道教研究的奠基人。
在英国,最为著名的中国文化及道教研究学者首推李约瑟,他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述及道教与古代科学的关系;第五卷广泛论述了古代炼丹术与道教的关系,内容翔实,史料丰富,文图并茂,集中国古代炼丹史大全。
美国的道教研究起步较晚,但从19世纪以来,发展较快,许多大学成立了中国宗教研究小组,目前已超过西欧各国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并积极开展国际性合作研究。著名学者韦尔奇被称为
是美国道教研究的开拓者。席文教授专门研究道教炼丹术、道教医药学、宗教仪式等,在美国、西欧很有影响。中年学者萨梭留学台湾辅仁大学,拜师入道,受63代张天师的传授,成为掌握道教教义及符箓科仪的外籍道教徒。1975年,他整理出生了中文版《庄林续道藏》二十五卷,收录了有关道教科仪的经文和佚散经目,对道教仪式、口诀、手诀颇有研究。
总之,随着华侨进入欧美各国,道教也在这些国家中传播开来并产生影响,欧美地区的道教信仰者以华侨为主,本土居民中,道教信仰者和道教团体也有,但历史不长,人数不多。然而,对道教的养生、内丹修炼、武术等感兴趣者却不在少数。此外,对道教理论感兴趣,且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欧美学者也大有人在,近几十年来呈上涨趋势;前来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的人士也日益增多。
道教对日本的影响,最初并不是道教的教义和仪式,而是道教基本组成部分中的神仙思想和修身延年的法术。最早发表与道教有直接关系的论文是黑川真道撰的《日本皇朝年号中的长生之神的意义》与清原贞雄撰的《日本的北辰、北斗的研究》。对道教开始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学者中最有业绩者可称小柳司乞太。他注重从道教史史料学入手,分析道教、佛教和日本神道教的相互影响关系,进一步阐明道教不仅是在宗教思想上,而且作为一个教
团,作为一个宗教组织流传到日本,并与日本佛教、神道教相融合的学说体系,对日本学术界颇具影响。小柳司乞太还多次来中国实地考察,居住在北京白云观,撰写了《白云观志》,详细地论述了全真教道观第一丛林的历史、宗教活动、道士的生活、寺院经济等,是近代研究道教史迹的较有影响的著作。1950年,成立了日本道教学会,创立《东方宗教》会刊。1952年,著名东洋史学家那波利贞发表了《道教向日本国的流传》一文,详细地论述了道教传入日本及日本道教发展的情况。自此,对中国道教的研究开始出现了发展的新局面。7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如:太渊忍尔、吉冈义丰、下出积与、福永光司、洼德忠、秋月观暎、麦谷邦夫等,对道教教义、教仪、经典等各个方面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出版了有价值的专著《敦煌道经》、《道教研究》、《道教与日本文化》、《道教史》、《宋代新道教教团》、《道教的新发展》等。近几年来,日本道教研究的倾向和特点试图探讨道教在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所具有的真正位置,以及中国道教对日本文化、日本民俗、民族精神的影响力度。在文献研究方面,编制目录索引、探索方法论,以整理和掌握研究的对象、方法及现状,从而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道家思想在古代即传入朝鲜。据朝鲜史籍《三国史记》记载 : 西元三世纪时期,老子《道德经》、《列子》天瑞篇已在百济、新罗社会中传播。至西元七世纪,读老庄之书,已在新罗
贵族子弟中蔚为风尚。高丽王朝的睿宗于十三年 (1118 ) 九月丙子,临御清燕阁,命韩安仁讲《老子》。忠烈王时代的文臣秋适 (1245-1317 ) 撰《明心宝鉴》,收录了老子、庄子、列子、抱朴子、文仲子、孙真人养生铭等道家的名言粹语,至今仍是朝鲜社会广泛阅读的修养读本。进入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学术界盛行性理学 ( 朱子学 ) 研究,此性理学具有浓厚的道家彩,林希逸《句解南华真经》、朴世堂《新注道德经》、韩元震《庄子弁解序》,皆是有影响的著作。在朝鲜古代山水画中,隐士、渔师、狂客是常见的题材。
道教正式传入朝鲜,是在西元七世纪时。据《三国遗事》记载 : 唐武德、贞观年间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 (618 649 ) ,高句丽人争相信奉五道米,唐高祖派道士送天尊像,高句丽荣留王亲听唐道士讲《道德经》。《三国史记》载大臣盖苏文说宝藏王 : 三教如鼎足,缺一不可,今儒释并兴,道教未盛,请派使赴唐求道教,以为国人之训。后唐太宗应荣留王请求,派道士叔达等八人前往,并赐老子《道德经》,荣留王即以佛寺为道观,供唐道士传道修持,尊道士在儒士之上,又请唐道士行镇国内名山大川 ,为国斋醮祈福。由于朝鲜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道教在朝鲜的发展是非常顺利的,至今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东南亚各国的人口中,华裔和华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道教至迟于唐代就传入东南亚地区,在东南亚各国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道教的影响。
道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宗教之一。1919年新加坡开埠前,当地已有道教宫观金兰庙、天福宫,粤海清庙、福德祠等。由于新加坡移民多来自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形成由方言聚积的派系帮,这样各派间建立的庙宇也就有不同的尊神和教义教规。因此,新加坡道教派系繁多,互相没有隶属关系,而却存在门派之争。1974年闽帮各道派开始联合,1977年粤帮开始加入联合体,1979年琼山帮也加入联合,这三大派别组成了三清道教会
道教会与忠义庙、福安庙、龙虎山玄灵坛、青松观等27个道教组织联合发起组成了新加坡道教总会。近年来,在华人民众中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民间宗教以及数教合一的宗教派别相当流行。如三一教(又称三一正教):以儒教伦理道德为主,以道教清静无为,佛教渡世救人为辅的宗教信仰,同时供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为主神。圣教会:源于北京三教合一会。以劝善规过,正心修善,昌明先天大道,研究静坐实学为其教宗旨。尊奉《金刚经》、《孝经》、《万佛经》、《回天宝忏》为经典。真空教:源于大陆江西、福建、广东等省的真空教派。该教以复本还原,归一归空为主旨,崇奉真空祖师,推崇静坐法,用静坐、静悟的修行来达到自身与本体真空的融合。空中教:原为霹雳空中教会,实为真空教派别之一。
除此之外,崇拜五教合一(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派,如:新加坡道院,是世界道院在新加坡的分会。该教传自山东,供奉至圣先天老祖、老子、孔子、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该教教义认为五大教皆发源于先天大道,各教之旨皆以先天大道为本,融合各教派,济世渡人。另一教派为德教,1939年广东省潮阳人杨瑞德创立于紫阳阁,1952年传入新加坡。该教以太上老君为主神,宣扬五教同宗的观点,并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智为十德,故称德教。新加坡的南洋德教总会,是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组成,属于国际性组织,影响较大。
近几十年来,欧洲、北美洲、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开展了对中国道教的专门研究。为了交流学术成果,首先由美国学术团体委员会发起召开国际道教研究会议。第一次国际会议在19687月于意大利佩鲁贝市召开,代表均为欧、美学者,宣读论文8篇。第二次会议由日本道教学会、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和东亚研究中心主办。1972年于日本长野县举行,参加者有14名,提交论文13篇。第三次会议于19799月在瑞士苏黎士举行,主办单位是瑞士促进学术研究会研究基金组织、苏黎世大学和法国远东学院,中心论题是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参加者30余人,提交论文20余篇。
总的来说,道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虽然遍布世界,然而数量有限,而且体也很狭窄。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中国人没有象英国人那样满世界的侵略,到处建立殖民地并且传教。哪怕蒙古帝国达到欧洲,他也没有用宗教来异化当地居民。 第二,道教没有那么的政治性,也不适合作为扩张的精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