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100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五月节”、“龙舟节”。相传前后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民间传说和祭祀。屈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在端午节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为了维护民族的利益,多次向朝廷建言献策,但是他的忠言逆耳,被贵族们视为异己之徒,于是被贬谪到了南楚。
在南楚,屈原痛心于民族内部的分裂和腐败,沉浸在河畔的思索中,感叹人民的疾苦,写下了不朽的《离骚》。但是,他的思想和行为触怒了当时的统治者,被放逐到了另一个地方。
在深深的失意中,屈原走到了汨罗江畔,缅怀着民族的悲哀和自己的孤独,决定以身殉国,投江自尽。当地的渔民和百姓非常感悼他的去世,纷纷划着小船,到汨罗江中去打捞他的尸体,以便为他送行。
渔民们怕他的身体被恶鬼伤害,在船上撒了一些粽叶和米粒,防止恶鬼伤害他的身体。他们吸收了屈原的思想和精神,把他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希望他的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悼念活动让着路端头越来越多,而粽子成了当地的一项传统美食。每到端午节,人们就会准备好粽子,吃好粽子,扯长蛇舞、竞逐龙舟,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文化先驱。
端午节的传说已经成为了整个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并通过我们的亲戚朋友,代代相传。我们需要珍惜这段历史,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以传统为基础,拓展我们的现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