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彩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铅笔画出的梦。【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彩、梦”。
二、合作交流,落实识写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身体坐正,大声朗读。
3.识字指导: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的词语。指名读,男女生互读。
(3)生字单独出示,交流识字方法。摘苹果游戏。
彩梦三、抓住关键,品读领悟
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2.交流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彩的梦”指的是什么?
(2)我有一大把彩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它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理解:“一大把”“写出了彩的梦很多。“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彩的梦各种各样。
(3)仿写: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示例: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跑步,有的丢沙包,开心极了。(二)学习第二小节
(1)我用彩铅笔画出的彩的梦里都有什么?
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2)自由读,梦中有哪些景物?有哪些彩?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蓝得透明”是怎样的蓝?透明得能看见什么?
(3)知道朗读,感受重音和停连,重点指导读好“蓝—得—透—明!”(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呢?试着用书上的句式写一写。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彩铅笔还画了什么呢?默读课文,用“”画出来。(2)这是怎样的森林呢?拉着手的雪松是什么样子的?邀请小鸟唱歌。(动作演示)
(3)小鸟的歌声真好听,雪松们高兴地鼓掌了,读出快乐感觉。(4)“结苹果般的太阳”,是怎样的太阳?闻一闻,是什么味道?指导读“又大—又红!”
(四)学习第四小节
我的彩梦境,有水果香,有四季风,
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我”的彩梦境还有什么?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叮咛”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葡萄以灵性,流动的溪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有一个小朋友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首儿童诗《假如》。
2.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课下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3.根据课文句式仿写第三小节。
《彩的梦》
学情分析: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
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利用早读时间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彩的梦》效果分析:
一、课堂教学效果
低段孩子的语文教学主要抓字、词,让孩子在掌握生字、词语的基础上,再去理解课文,品味课文。在学生初步读后我出示了课文中孩子们容易读错和难度的字词,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字词掌握好了,送入课文中,孩子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更加得心应手。
二、学习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我的彩铅笔画出的梦境,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的衔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促进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彩的梦》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彩的梦》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我有一大把彩的梦”,第二至四小节具体描绘了彩铅笔画出的彩梦境。在童诗中,彩铅笔化身为大森林的精灵,滑着轻盈的舞步,从碧绿的草坪、鲜红的野花、湛蓝的天空“跳蹦”到葱郁的森林,绘出了一幅幅彩斑斓、灵动活泼的画卷;从彩、音响到气味,融成了一个有声有、多姿多彩的世界。
“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一个“滑”字将彩铅笔写活了,彩铅笔好似一个轻盈的舞者,以曼妙的舞姿在白纸上跳跃,脚尖所到之处如魔法发生,呈现生机盎然的图景。“大块…‘大朵…‘大片”,表现了孩子绘画时的自由挥洒;“红了”“绿了”“蓝了”,运用鲜艳的彩渲染,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一个“拉”字和一个“请”字,表现了雪松和小鸟之间的友爱。“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想象新奇独特,富有童心童趣。苹果般的太阳,结在小屋的烟囱上,是儿童的话语,是儿童的思维,是儿童的联想。“雪松”“小鸟”“小屋”“太阳”,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我的彩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这是诗,也是画,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排比的句式和拟人的手法,交叉汇合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受,使“我”的彩梦境有了动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