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拊掌(_______) 然之(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段阅读。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  , 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  , 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释:①尝:曾经。②诸:众,各。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果实,指李子。⑤折枝:折,弯曲。把树枝压弯了。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之:它,这里指李子。⑨唯:只有,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_______。
[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嗟来之食》,完成习题。
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摘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③贸
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④奉:捧。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黔敖为食于路 (______)  (2)以待饿者而食之 (______)
(3)嗟!来食 (______)  (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______)
(4)以至于斯也 (______)  (6)可去 (______)
(7)其谢也 (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嗟!来食!
______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释:
①和 (________)②亦(________) ③并(_______)④类(_______)
[2]翻译:
①天之于民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如君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鹿照水
有鹿饮于逐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专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
[1]最初,鹿引以为乐的是,两角高高耸起;不满的是________;当它被猎犬抓住以后,它在悔恨中明白了:救它命的是________的脚;害它命的是________的角。(用自己的话填空)
[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_______
[3]我还想提出问题: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
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
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乃免。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由是得免。后昪贵,以彦能为抚州节度使。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及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盛暑未尝张盖、操扇,左右进盖,必却之,曰:“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
武义元年,拜左仆射,参知政事。温行军司马徐玠数劝温以己子代昪,温遣子知询入广陵,谋代昪秉政。会温病卒,知询奔还金陵,玠反为昪谋,诬知询以罪,以知询为右统军。
昪照鉴见白须,顾其吏周宗叹曰:“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宗知其意,驰诣广陵见宋齐丘,谋禅代。齐丘以为未可,请斩宗以谢吴人,昪黜宗为池州刺史。
五年,昪封齐王。已而闽、越诸国皆遣使劝进,昪谓人望已归。天祚三年,建齐国,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
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
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陵曰永陵。子景立。
(选自《新五代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奇其状貌 奇:认为……奇特
B.伏剑士欲害之 伏:倒下
C.绐以不及  及:赶得上,追得上
D.请斩宗以谢吴人  谢:谢罪
[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杨氏诸子不能容
B.及于中途而还
嗟来之食的故事
C.而吴人颇已归昪
D.而吾老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
______________
(2) 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李昪为什么能够建立齐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文本,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1]孔子不能决也。“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综观上义所述,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小孩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都在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②株,折颈而死,因③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⑤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株:树桩,即露在地面的树根。 ②触:撞到。  ③因:于是。 ④ 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⑤复:又,再。)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
(3)冀复得兔(__________)
(4)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_)
[2]出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划上横线,并翻译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片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你能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吗?
辩斗_____________去人近___________不能决____________
[2]“问其故”中“故”的意思是“原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了解孔子吗?写句你积累的《论语》中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