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小故事100字范文
  劳动模范--韦朝
  俗语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这句话用在韦朝身上无疑恰如其分。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农村的韦朝,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韦朝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
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韦朝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大骂。另外,晚上还经常遇到醉酒人破坏果皮箱。对此,韦朝总是耐心好言规劝,但往往被
无事生非的醉酒人辱骂。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将果皮箱背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只好也跟着背回来,与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击战”。
  韦朝就是这样十二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都要坚守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县城吉田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称号;去年还通过了省检查组的复检;2003年,她所在的单位被评为“清远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浸透着她的一份汗水。
  劳模的故事
  先进劳模背后的光彩故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在老陈的心中,这句朱自清《背影》中的语句一直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因为他与他的父亲,就像散文中的父子那样:那么近又那么远。
  1944年,老陈的父亲,陈鹤林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过黄海海战、渡江战役等多次爱国战争,在国家的前线战场上保家卫国,奋勇杀敌。
  在无锡一次偶然的相遇下,他遇见了老陈的母亲,战乱时分两个年轻人并没有被时代所打败,他们坠入爱河,老陈的母亲更是跟随丈夫一起跋山涉水,参与到残酷的革命中。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两人迎来了自己的孩子们:老陈以及他的4个弟弟妹妹们。
  然而,1957年的一纸调令,又让他们的家庭散落各地:他留在了上海,而他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们去到了贵州遵义国防航天部的厂内,负责国防武器的生产工作。
嗟来之食的故事
  “原本我也是要跟着(父母)一起去的,但是那时的我被父亲教育: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就在老陈20岁的那年,他远赴重庆,成为了解放军中的一员。
  1975年,他从部队中退伍,被分配到了上海鞋钉厂工作。
  由于从小受到父亲的爱国教育以及8部队里先进党员的身份,很快,老陈就成为了鞋钉厂的工会主席,并负责指导工人们的思想教育部分。
  1984年,父母退休后跟随着弟弟妹妹定居于苏州市内。
  老陈一有空就常去苏州看望看望父母,“虽然与他们聚少离多,但我一直觉得作为这个家的长子,无论父母在哪儿,我都应该时刻关心着他们,这也是父亲小时候教育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