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蜗牛的奖杯》中一对近义词的教学说起
李慧
(江苏省南京市长平路小学,210015)
摘要:词语教学不应沦为阅读教学的点缀,而要成为学生学 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内容。从《蜗牛的奖杯》中的一对近义词教学来 看,词语教学可采用部首析词、联系文本、创设情境等策略,提高教
学实效。
:同词异构部首析词联系文本创设情境
_、_对近义词的“同词异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 杯》一课讲述了蜗牛因为过于骄傲自大,让一 对有力的翅膀变成了沉重的外壳,自己也从 飞行冠军变成为奖杯所累的“慢军”的故事。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现的“唯恐”“生怕”一 对近义词,对体会蜗牛的心情有关键性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笔者先后两次针对这一 对近义词进行了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 的教学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第一次教学片段如下——
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同学们,从此,蜗牛得 意扬扬。它怎么样了呢?请一位同学读
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近义词,你们到了吗?生是“唯恐”和“生怕”。
(点红“唯恐”“生怕”。)
师知道什么是“唯恐”吗?
(学生沉默,有的摇摇头。)
师“唯恐”就是害怕的意思,记住了吗?再 这个$
(学生齐读“唯恐”。)
师那你们知道“生怕”是什么意思吗?
就是 。
师是啊,生怕也是害怕。那么“唯恐”和“生 怕”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查查字典,
看看“生”是什么意思?
(学生 。)
师“生”在字典里有1*个意思,你们知道 “生怕”的“生”是哪个意思吗?
(由于字典中的解释太多,大部分学生都
理不清头绪,不到正确答案。-
师(出示“生”的三个解释:①果实没有成 熟,跟“熟”相对;②生存,和“死”相对;③
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
面)“生”在字典里有这样三个解释。现
在,你们觉得“生怕”的“生”是什么意思?生“生”就是“很”的意思。
师对,“生怕”就是很怕,虽然“唯恐”和“生 怕”都是怕的意思,但“生怕”比“唯恐”还
要怕。现在你能读出小蜗牛“唯恐”和
“生怕”的心情了吗?
上述教学中,当学生对词语存有疑惑或 不解时,笔者采用的策略始终是按部就班地 “告诉”。因为缺少个体的思考与理解,学生 自然读不出蜗牛得意扬扬时,想让全世界都 知道他是飞行冠军时的骄傲心态,以及害怕 奖杯被偷走时的害怕心理。这样的词语教学,是失败的。
第二次教学时,笔者对文本内容进行了 认真研读,对“唯恐”和“生怕”这两个近义词 教学又动了一番脑筋,教学片段如下——
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引读)从此,小蜗牛怎 么样了呢?请你接下去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师这个自然段里有两个相近的词,你到 了吗?
生我到了,是“唯恐”和“生怕”。
师你真棒!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两个意思相 近的词语。(出示“唯恐”“生怕”的词卡-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认读“唯恐”“生怕”。)
师咱们来看看“恐”和“怕”,仔细看它们的 字形,你能猜猜它们和什么有关吗?
生“恐”下面有一个“心”,“怕”左边也有个
“心”,我猜它们和人的心情有关。
师你很会学习,根据字的偏旁就猜出了这 两个字和心情有关,真了不起!那么,
“恐”和“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老师,我发现它们俩在一起可以组成“恐 怕”,“恐怕”就是一种害怕的心情。
师是啊,“恐”和“怕”在一起还能组成“?恐怕”,是一种害怕的心情。那么,请你们
再去读读课文,你们知道蜗牛害怕什吗?
生蜗牛害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害 怕奖杯被别人偷走了。
师是啊,这些都是它担心的。把这两个词 带进句子中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一下蜗
牛的心情。
(学生再读第三自然段。)
师现在你们体会到蜗牛的心情了吗?老师 再问问你,你觉得这两个害怕中,蜗牛更
??
生我觉得蜗牛很骄傲,它应该更害怕别人 道 是 行冠 。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觉得蜗牛应该更 害怕别人偷走它的奖杯。因为没有了奖
杯,就不能证明它是冠军,别人还怎么知
道它是飞行冠军呢?
师你不仅读懂了句子,还读懂了“生怕”这 个词,生怕就是——
很。
更。
蜗牛的奖杯生就是比“唯恐”还要怕,非常怕。
#你 能 出蜗 这种 和吗? 我 起 。
(指名学生读,师生配合读。)
第二次教学中,笔者利用汉字形旁表意 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形旁先理解字义,再通过
反复读课文,从句子中体会“唯恐”“生怕”的不同。这样的处理,教师几乎完全放手,由学 生自主思考,在读中体会比较。事实证明,学 生的主动理解分析比教师的直接告知印象要 深得多。在充分读懂了这两个词的同与异的 前提下,学生再读第三自然段时,就能读出 “唯恐”与“生怕”蕴含的情感层次。
二、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像“唯恐”“生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体会 人物形象或推进故事情节的词语,教学中不 能匆匆带过,更不能局限于知道它们的相同 与不同。而要立足“学法”,理清词语学习的 规律,梳理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的 学习更深人。
(一)部首析词
就词解词、查字典等机械的词语教学,不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规律,无益于词语教 学效率的提升。结合汉字的部首引导学生理 解词语,能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汉字之形,使解 词过程变得更加形象、准确。
从上面的“同词异构”可以看出,第一次 教学中,教师将“唯恐”的意思以及“唯恐”“生 怕”的区别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对这两个词的 认识也就局限于这两个词、四个字,缺少自我 感悟,读不出词语的情感;第二次教学中,教 师立足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引领学生从“恐”和“怕”两个字人手,调动“心字底”和“竖 心旁”这两个常用部首,归纳出两个词都与心 情有关,再通过组成的新词“恐怕”,推断出 “唯恐”“生怕”都是“害怕”的心情,化抽象为 形象,很好地提升了词语理解的深度。在此 基础上,教师又及时利用汉字部件引导学生 自主发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确了两个词 所代表的不同深度的情感。词语教学的细节 到位了,文本内容的难度就小了,深度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二)联系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要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 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任何 语言学习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词语教学 也不例外。要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实现对 词语意义的准确把握,须让学生联系课文的 具体语境,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情节领悟词
语 的内涵。
上述第二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体会“唯恐”“生怕”两个词的差别,教师用两 个问题“你觉得这两个害怕中,蜗牛更害怕什 么?为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 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经过比较阅读后得出:蜗 牛应该更害怕别人偷走它的奖杯。因为没有 了奖杯,就不能证明它是冠军。在此基础上,学生又通过反复读课文,体悟“生怕”“唯恐”的情感彩,得出“‘生怕7比‘唯恐7更害怕”的结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在自主明 确词意的基础上对词语的感情彩进行分析,的确是了不起。而且,这样的自主理解过 程不刻意、不牵强,相对于让学生查字典而言,更加契合课标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 悟词语运用的准确,不仅有助于学生领会作 者写作时的良苦用心,及时从文章中汲取营 养,更有助于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敏锐的 语感。仍以“唯恐”“生怕”两个词语来说,二 者都有害怕的意思,但是害怕的程度有所不 同。当学生在准确把握两个词词意的基础上 深人分析二者的情感彩时,他们的语感就 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斟字酌句的过程中也会有意识地养成 准确用词、严谨表达的习惯。这样的做法与
课标中提出的“辨别词语的感情彩,体会其 表达效果”也不谋而合。
(三)创设情境
学习词语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理解”的层面,而是要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表现 力的词语,是干瘪的抽象符号,是不能进行灵 活运用的。能将词语融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 认知体系,将其升华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 文素养,才是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可 在词语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吸引学生在 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词语,学习效果会更显 著,向着最高处迈进。
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为了强化学 生对“唯恐”“生怕”的理解,笔者还按照文本 内容创设了蜗牛比赛之前和比赛之后的情 境,鼓励学生化身为故事中的蜗牛,边读句子 边表演;同时,想象蜗牛前后的心情,感受两 个词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环节中,教师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却在具体的 比赛情境中有兴致地步步深人,精准地把握 了两个词的内在意义,并能在笔者提供的不 同句式、语境中灵活运用。
这个环节,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变换词语,不断积累词 语。从笔者所教学生的习作状况来看,经常 存在词语贫乏、词不达意的情况,比如请他们描述自己快乐时的心情,笔下出现最多的往
往是“很高兴”“很快乐”“好快活”,而不能依
据具体情境和心境说出“喜悦”“惊喜”“愉快”
“欢愉”等更为丰富的词语。虽然每逢周末或
期末复习时,学生总会进行大量的词语抄写、
默写练习,可积累的好词语却不知去处。量
变并没有引起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只
知道积累而不知道运用,久而久之,积累的词
语也就变成了 “惰性”词汇。因此,在词语教
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词语,丰富表达方式,
是应有之义。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聚焦文本中精彩词语的具体用
法,并引导他们在不同语境中精准运用,学会
在表达相同的感情时用意思相近但情感彩
不同的词语,从而避免习作词语贫乏、单调枯
燥的情况。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词语教学不
应沦为阅读教学的点缀,而要成为学生学习
语言文字的重要内容,精心锻炼教学策略,为
学生打下“咬文嚼字”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 文组块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