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荟萃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一、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二、译文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盘旋回荡。
三、主旨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三、理解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答:“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幽深清静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这更适合作者的情调和兴趣。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相应。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表面看来似乎矛盾,其实不然,请加以分析。
    诗人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钟磬的袅袅余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了,这与常建向往佛门的清静的心情是吻合的
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6.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登岳阳楼        杜甫
一、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三、主题
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四、内容理解
1.首联是叙事,以“昔闻”“今上”紧扣湖与楼的关系,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胜景。
2.颔联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虚实结合。写出了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洞庭湖水势
浩淼激荡,将吴楚分为东南两域,(实写)天地日月都像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虚写)
3.末联仍写登楼时所感,由个人命运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一“坼”一“浮”,将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唐)虞世南
一、    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译文:
蝉垂下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
三、主旨: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 的写法,作者借蝉抒怀: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四、内容理解: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形状习性声音  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对“居高声自远”中“高”的理解。
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
3.对“流响出疏桐”中“疏”的理解。
“疏”字写出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并且与末句“秋风”呼应。
5.对“垂緌饮清露”一句的理解
 ①垂緌:帽带结在下巴下边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清露:纯洁的露水,饮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质。
 ②该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唐) 杜甫
一、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二、译文:
一只离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三、主旨:
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人的痛苦心情。
四、重点内容理解
1.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抒发了乱离飘泊中失人的痛苦心情。
尾联: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2.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描写孤雁飞着叫着寻同伴的情景。 “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郑谷
一、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二、译文:
日暖风和,它们在烟雾迷茫的草地上嬉戏;五彩斑斓的羽翼整齐;品相举止就像山中的锦鸡。暮雨潇潇,它们从青草湖边飞过;落红片片,它们在黄陵庙里啼鸣。羁旅游子,一听到啼声就不禁泪湿襟袖;红粉佳人,刚唱鹧鸪曲就黯然黛眉低垂。湘江宽阔,飘荡着它们彼此呼应的凄唳叫声;夕阳西下,映照着它们竹林觅巢的凄惶身影。
三、主旨
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四、内容理解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 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
2.第三联关于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凉哀怨。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低眉,借以表现游子的乡愁旅思之浓重。
附:全诗赏析
首联: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在烟雾迷茫的草地上,一鹧鸪在觅食、嬉戏,它们五彩斑斓的羽翼在朦胧的背景下该是多么鲜明醒目啊!既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又暗示鹧鸪同样爱惜自己的羽毛;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颔联绘景渲染,写鹧鸪的声音:通过描绘图景来渲染其声哀怨凄切的情致——潇潇暮雨、落红片片、青草湖苍茫、黄陵庙荒寂,构成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雨怕寒的鹧鸪自然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啼了;
颈联两句,表面写人,其实写鹧鸪之声,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尾联: “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
在苦竹丛中寻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运用比兴的手法, 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
卜算子咏梅     
一、原文: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译文: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三、主旨:
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四、内容理解
1.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