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作者简介】
常建,生卒、里籍、字号均不详。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官盱眙(今属江苏)尉。后隐居鄂渚西山(今湖北鄂城西)。与王昌龄有交往。常建诗颇为时人推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首列其诗,并称赞:“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常建诗多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意境恬淡清迥,语言洗练自然,风格质朴清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作家。今存诗五十余首,有《常建集》。
【原文】
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1] 。
曲径通幽处 [2] ,禅房花木深 [3]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4] 。
万籁此皆寂 [5] ,惟闻钟磬音 [6] 。
【注释】
[1]初日:犹旭日。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2]曲径:一作“竹径”,一作“一径”。
[3]禅房:后禅院中僧人住房。
[4]人心:指心中的尘世俗念。空:有涤除、净滤意。
[5]万籁: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皆:一作“都”,一作“俱”。
[6]钟磬(qìnɡ):寺院中乐器。僧人诵经、参禅时,开始敲钟,结束敲磬。
【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解读】
“破”字前,一本有“题”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始建于南朝齐时,唐咸通九年(868),赐额为破山兴福寺。破山即虞山。后禅院,为寺院中僧人居住区。此诗殷璠《河岳英灵集》已载,当作于天宝十二载(753)以前。
这是一首题壁诗,借咏禅寺幽静景象,抒发隐逸闲适情怀,清境幻思,兴象深微,笔笔超妙,字字入神。虽为五律,有似古体,整散结合,构思精巧,通体幽绝。“曲径”一联,尤为人所叹赏。欧阳修《题青州山斋》曰:“吾尝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续居士集》卷二十三)殷璠评常建云:“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这首诗正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