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题破山寺禅院
教学目的
1.通过诗歌形象,深切体会诗的意境
2.结合背景,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3.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会灵活运用诗中句名
【教学步骤】
一、出示导纲:
1、导入新课:在浩渺的的诗海里,蕴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诗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于其中修身、陶冶性情,成就事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常建给我们营造的清新怡悦脱俗的意境,沐浴着朝阳,陶冶我们的性情吧!
2、解题、作者简介
解题: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那么,“题”字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写破山寺后禅院。)交代了写作的内容。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分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板书)3、介绍作者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开元年间中进士,但仕途不畅,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教师口述或板述知识性学习提纲,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如进行圈点批注、划线,有疑问的写在练习本上。知识性问题
4、朗读
A、先朗读阅读提示第一分句(分号前内容)[写景清幽脱俗];
B、教师朗诵;
C、学生朗诵。
5、了解诗歌一般知识
A、五言律诗:八句;一句五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压韵字及压的韵:双句末尾一字压韵;林、深、心、音;n
6、注释
1)[入]:进入。
2)[古寺]:本初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
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5)[曲]:弯折、曲折。一作“竹” [幽]:幽静。[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异曲同工之妙。
7)[山光]:山的景。[鸟性]:禽鸟的习性。[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
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9) [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
的一切声音。
10)[此]:在此。即在后禅院。初日:早上的太阳。 [俱]:都。
11)[但余]:“惟闻”、只留下。[但]:只。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
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7、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二、合作互动——中心环节
1、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筹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
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之中。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山光秀丽怡悦鸟性情,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2、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明确: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之幽静,作者寄情山水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3、品味语言(投影)
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曲径通幽处,排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曲径”一句,写出了禅房的位置及环境,弯弯曲曲的小路将人们引向一个幽静的去处,那就是在繁花簇拥中,高木掩映下的禅房。诗句的妙处在于“曲”“幽”“深”三字留给读者无限暇想的空间,读者会身不由己地进人这个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来的“无我之境”成为“有我之境”,读者的心灵也受到这种清灵幽深环境的吸引与净化,人与自然成为和谐的一体。因为一个心存杂念的人是不配进入这种画面的。诗句既给人美妙的想像、愉悦的感受,又给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而且这一切全在不动声之中进行,这便是其超人之处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悦”与“空”都是使动用法,应理解为“使……欢悦”“使……消除”否则整句诗歌的意义将无法把握鸟声潭影,正写其幽静。鸟性之悦,人心之空,都出于人之主观感受。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静中之动,愈见其静。不过,声静还是表象,心静才是意境,故万籁俱寂之中又有万念俱寂的意思在;闻钟磬之声亦仿佛听佛法而有所警觉。。
4.配乐齐读
5.比较阅读:与本诗意境及感情相同或相近的古代诗还有哪些?
三、导学归纳
[聆听·想像·交流]
1、教师朗诵,学生聆听,运用想像在心中创造诗的画面与意境;
2、把诗改写为写景散文;
3、生与师交流写景散文。
四、反馈训练
[朗读如下散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林,柔和地照耀着寂静的古寺。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两边高大苍翠的古木遮掩着小路,使小路长长的,深深的,给人极幽深的感觉。朝阳丝丝缕缕地从叶间穿透下来,点缀出斑斑点点的金光,给小径蒙上了一层灿烂的光辉。
小径深处,花木繁盛,一座座禅房掩映其中。禅房,树木,繁花相映,各成其趣。
山风光,是那么美好,鸟儿在山林间欢悦地鸣叫,展翅飞翔。一潭清澈见底的潭水映照着湛蓝的天,繁茂的花木,古朴的禅院,还有我。见着这空得透底的潭,听着这欢悦婉转的鸟的歌声,眼前的一切风光都迷蒙了。渐渐的,心底一片空灵,万籁之声俱寂,耳边缭绕不绝的是寺院传来的洪亮悠扬绵长的钟磬之音:一声声震响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底形成回声;一声声,荡气回肠,渐又绵长悠远,牵引我的心走向这空……
【诗海顿悟】
五、谈感受:学习了这一首诗,你获得了哪些情感上的陶冶。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