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意象定义
【篇一:散文的意象定义】
核心意象——我的理解,一篇文章塑造的主要形象.做为塑造形象,应该形神兼备.
余以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著名作家废名说得好:“凡属有生命的文学,都是写实的.中国后来的人之所以不懂得三百篇,便因为后来的的文学失掉了写实精神,而三百篇是写实的.什么叫做‘写实的呢?写实便是写实生活,文学题材便是实际的生活.”真正的文学在基层,在民间.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一个基础.如果塑造的形象失去真实,必会毫无意义.
那日读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散文.第一感觉就是真实.通过写人,写草木,写大自然时,都透出浓浓的情来.巴乌斯托夫斯基强调:“一个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感受得越深,诗意便把他包围得更紧,他也就愈幸福……”他还说“不懂得林中空地和沼泽上都长什么草,天狼星从哪里升起,白桦树叶和山杨树叶有什么区别,起什么风会下雨或干旱,会是阴天或晴天……就不要写书.”这是强调作家要深入生活,要融入生活.
著名散文家单复说过:散文是血泪灌润的花朵,好散文都是传达作家真性情的.古人说:“为情而
造文”,巴金说:“把心掏出来给读者.”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散文之所以走俏,也缘于此.
现在很多文章空洞、言之无物,或曰文章空洞症.看起来华丽,实则如同商场里没有生命的模特.如果大家都说的是言不由衷的空话、假话、大话、套话、泛泛话……这样的文章少读为妙.
单复说得好:“情之所钟,正是创作的动力,无论是有感而发,或有所为而作,都不能出之冷漠寡情的纯理性态度.思想固然极端重要,但没有血肉的思想是苍白无力的.思想感情总是互为里表,互相渗透的.真情实感,真心话,是作者和读者赖以建立牢固而优美的感情的桥梁.”
【篇二:散文的意象定义】
意象派
现代西方文学流派。20世纪初由英美等国青年诗人在伦敦组成,他们接受东方古典诗歌的影响,提倡一种 坚实 的风,强调用客观的准确的意象代替主观的情绪发泄。
庞德在《诗刊》上发表纲领,声称应当描绘 意象 即 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 , 准确的意象 能使怀疑到它的 对应物 要求观察精确,表现具体而简洁,不加渲
染,不带任何一般化的评论,用词平易,题材不拘,格律解放,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朝代陈腐和含糊诗风的反拨。其浓缩、凝练诗情,藏而不露却又容易感受的特,对欧美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有较大的影响。但其意象在容量和深度上的拘谨,又限制了感情的抒发。
代表人物还有杜丽特尔、奥尔丁顿(lrichardaldington)、洛威尔(amylowell,1874-1925)等。
意象的起源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 系辞》已有 观物取象 、 立象以尽意 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 立象以尽意 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 象 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借景抒情的文章
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
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所谓喻象。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意象的分类
意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
一个著者的想像只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意象来自己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我和所有人在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某些意象(而不是别外一些)屡屡重现,充满着感情,情况不就是这样吗?一只鸟的啁啾、一尾鱼的跳跃,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朵花的芳香,德国一条上山路的一位老妇人,从窗口里看到的正赌自牌的六个恶棍——在黑夜中,在法国一落千丈条小铁路的交叉站上,那里还有一辆水车。这样的记忆会有象征的价值,但究竟象征着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因为它们代表了那种我们的目光不能透入的感情深处。
—艾略特《观点》见《诗探索》1981年2期第104页。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明白直接的 意象来自己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 ;而间接的 一个著者的想像只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
间接的又为分:比喻(明喻暗喻隐喻)象征。
意象的作用
1、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
2、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3、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4、确立篇意。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每个小节里还可以有小的意象加细内容,让读者更感觉身临其境。)
意象的好与坏
20世纪初,英美现代派诗歌创作方法的核心,美国诗人庞德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个 不 》中给意象下定义: 意像是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意象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主、客观融为一体的形象。一方面意象派诗人强调得客观事物,表现主观必须通过客观事物形象:以客观约束主观,竭力避免改变客观事物的形状和性质,不赋予客观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也不是一种普通的比喻,别一方面,意象派诗人强调描绘客观事物必须表达主观的感受和体验,赋予客观事物以生命和情感,诗人的主观激情和客观形象融为一体,成为一个自身完整的复合体。
如美国诗人桑堡的诗歌《雾》: 雾走来/小小的猫脚/它坐着/纵览海港与城市/沉默地弯着腰/然后向前移动 全诗建立在一个准确的意象上:雾是 小小的猫脚 。诗人对雾没有一处主观抒情的描写,也不加一句评语,但他对雾那种轻柔与此同时神秘的独特感受融进了 小小的猫脚 具体而形象派诗歌含蓄、集中、凝练富于感性,为20世纪现代派诗歌的产生与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
然而,由于意象派诗人过分强调意象为生活中瞬间的情景和感触,强调真觉的作用,忽略了思维及其他因素,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诗中限制发议论限制抒发主观感情,意象则产
生了严重的局限性,束缚了诗人的创造力,只能写一些精美但意境狭隘,内容单调贫乏的短诗,缺少宏伟的气魄和丰富的思想感情,秀难反映广阔、丰富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人生。
诗词的意象
意象 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彩。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 意 与 象 的关系,亦即 情 与 景 的关系, 心 与 物 的关系, 神 与 形 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 神与物游 ;谢榛说 景乃诗之媒 ;王夫之说 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
直至王国维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源于原始的近乎图画的符号,如 日 、 月 、 水 、 火 、 山 、 川 、 马 、 牛 。相对于西方的拼音文字,汉字与诗的意象表达手法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甚至有人据此提出 字思维 。不过,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已逐渐抽象化。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式中,象形的比重越来越小。现代汉字已经成为一套趋于纯粹的语义符号。于是,诗的意象表达,主要是借助一个个代表物象的词汇,而不是依赖组成词汇的单字本身的形象性。尽管如此,汉字残存的象形特征,对于诗的意象表达,还是不无助益的。对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备至的美国诗人庞德(1885-1972)就曾感叹道: 用象形构成的中文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的是诗的,相反,一大行的英语字却不易成为诗。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对于它们的含义,许多人却往往混为一谈。《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未对此加以区分,对 意象 就简单释为 意境 。正确界定其含义及关系,对于诗歌阅读和写作都有积极意义。
文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对二者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
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发现,意象离不开意境, 梅 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 孤帆 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