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写人与写景的关系
 
写人的记叙文中,有时也要穿插一些写景的段落。但写人记叙文中的写景,与一般景物描写文章不同,有着自己的作用和特点。
我们先来看两篇例文。
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秋天的景,但例2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写人记叙文的写景与一般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
1
秋景
那一声声唧唧的知了叫声已从树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翠绿的树木,也换上了金黄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风也匆匆赶到,这景象告诉了我们秋天已来临了。
每当这秋天匆匆地赶来,那河边、路旁到处掉落嫣红的枫叶,天空中,一队队的大雁和燕子正飞向暖和的南方。
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中,辛勤的农夫不辞劳苦收割那黄金般的稻穗、心中正盼望今年有好的收成。
夜晚明亮的月光伴着我,每当中秋节,我总是想着这秋天的景,吃着香甜的月饼。
啊,这美好的秋天,真是个读书的好季节,我要赞美它,利用它。
2
 
 
一个星期日的清晨,月亮渐渐隐没在西边的天际,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只有一两颗顽皮
的小星星还在眨巴着眼睛,注视着马路上寥寥无几的行人。我背着画夹来到马路旁,两边一棵棵法国梧桐树挺立着,像两列纵队伸向远处,桔黄的树叶在空中尽情地摇晃。街心公园里那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菊花竞相开放。我深深地陶醉了。于是,我画了一幅初秋黎明的水彩画。画完之后,我仔细地审视,总觉得画中还缺了点什么。
这时,前面由远而近传来一阵发动机的“突突”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两辆清洁车朝这边开过来,车上坐着两位阿姨。她俩都20多岁,身穿工作服,系着白纱巾,两条长辫扎在脑后,显得朴素,利落。只见落叶呀,纸片呀一下子都钻进了清洁车,在她们身后,一条干净、光亮的路面正在伸展。这时,一位过路的中年男子随手将点心纸扔在街上。其中一位阿姨看见了,忙跳下车,捡起点心纸,喊道:“喂,同志!”那人回过头来,止住了脚步。阿姨和气地对他说:“同志,请不要乱丢果皮纸屑,要保持公共卫生!”那人听了,脸微微一红,抱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阿姨笑了笑,说:“以后注意点就行了。”那人红着脸走了。这时一阵秋风吹来,拂起了她围着的白纱巾。啊!阿姨,你们的心灵就像白纱巾一样洁白无瑕。来往的公共汽车,在清洁的马路上欢快地飞驰。初秋的清晨,变得更美好了!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例2中的景物描写是为写人服务的。描写美丽的秋天景,为衬托后面清洁工阿姨美好的心灵、行为打下了伏笔,读完全文,我们可以体会到正是清洁工阿姨美丽的心灵、辛勤的劳动,才使初秋早晨的景变得更美好。因此,在文章主题需要的时候,恰当地在写人的记叙文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不但不会削弱写人的效果,反而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完整。在我们学到的课文中,也可以出这样的例子。如《草地夜行》,文章中有的段落,描写了草地的夜景、雨景。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由此,衬托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紧紧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更具有感人的力量。
写人记叙文中的写景,不能游离于中心之外,必须和表现人物的目的紧密结合,用景物衬托人物。另外,写景的部分必须长短适度,不能写得过长,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下面这篇例文,是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我”在等待时焦急、渴望的心情,也为后文人物“妈妈”在喧闹谈笑声中出现的场景起了陪衬的作用。
3
 
等妈妈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说下班后带我去买新衣服,然后回去吃生日大蛋糕。我听了可高兴啦!
借景抒情的文章放学后,我就到**的厂里去等她。**的厂离家不远,不一会儿就到了。工厂还没有放工,除了隐约传出的机器声外,没有别的声音。厂门外有一大块空地,两旁种着矮矮的冬青树,像一队刚集合排着队的小朋友,做到了“静、齐、快”。工厂的大门还关着,从花门栅往里看,见不到一个人。整齐的厂房静静地站着。高高的梧桐被风一吹,响起了“沙沙”声。那水池里的金鱼静悄悄、慢悠悠地游着。
快下班了,门卫室的阿姨走了出来,轻轻地打开了门。我听见了厂里的机器声和打开门后插上插销的声音。阿姨看见了我,亲切地说:“小朋友,等妈妈?快下班了。”我点了点头。
突然,下班铃声响了。机器的声音一下子变得低沉了,不一会儿没有了。一间间车间的门被推开了。有人出厂了。最先出来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年轻叔叔和阿姨。他们骑着自行车,
按着欢快的铃声。接着是推着小座车的阿姨,座车上还有车篷呢。有的阿姨急匆匆地推着车,有的还逗着车篷下的孩子。出厂的人多了,有的谈笑着,有的哼着歌,三五成。我赶忙往人中看,想早一点看到妈妈。啊!妈妈下班了,她随着下班的人急急地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