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鲁迅散文与教学的研究情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鲁迅的名字对于广大留学生体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尤其以来自东邻国家——日本、韩国的学生为代表。笔者曾经连续两个学期为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汉语言专业四年级学生及语言系302班(也即学习汉语达两年半以上)的外国学生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每当问及留学生们所了解的中国现代作家,鲁迅是提名率最高的。这既证明了鲁迅在东亚国家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反映出外汉语教学界对于鲁迅及鲁迅作品的重视程度,如果没有一代代汉语教师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热情推介与认真教学,恐怕难以在留学生脑海里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这同时也证明,鲁迅笔下纯熟精粹的白话,足资成为对外汉语学界培养学生书面语写作及文学作品阅读的典范文本。因此,考察鲁迅作品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研究留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受程度,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汉语教学,也有助于推动鲁迅为更多海外读者所接受。鉴于此,笔者将重点从鲁迅作品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运用、鲁迅作品在留学生教学中的优势和难点等角度,考察鲁迅作品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状况。
一 鲁迅作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1鲁迅作品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分布情况考察
    鲁迅的作品语言形式丰富,思想内涵深刻,其时代背景远离留学生的实际生活,留学生若无较高的汉语水平和较长时期的学习,是无法理解鲁迅作品的。也正因于此,鲁迅的作品更多集中在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如近几年最为流行的、由马树德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在三年级上册中的第十课为鲁迅的《药》,下册第十课为《祝福》;在四年级上册的第九、第十为《阿Q正传》。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课文的排序均在课本的最后,足以证明在教材编辑者看来,鲁迅作品对于高年级留学生而言依然具有一定难度,必须在广泛接触各类文体、掌握相当的书面语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理解和学习。
2留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心理接受程度分析
    在笔者为高年级留学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的过程中,曾经以命题作文《我看鲁迅》的方式,专门调查了留学生们对鲁迅的接受心理,认为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畏难型
    对少数留学生而言,不经过教师的细致讲解,直接阅读鲁迅的作品,是非常困难的。比如,
一位四年级的女生白海丽就认为,“他的作品太难,一看就头晕。”这个韩国女生在班里的成绩尚佳,平时考试一般都在90分左右,但鲁迅作品的深刻性与复杂性,大大影响了她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位302班的日本男生筒井亮介,也特别指出了他在阅读鲁迅作品中的困难及心理的变化:“我上个学期的时候,学习了鲁迅的《祝福》。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觉得有点难,因为他用的词和我们现在用的词不太一样。但是,了解了其内容,我感觉到很有意思,让我考虑到他写这部小说时的中国的情况。”筒井亮介是一位学习认真、头脑聪明的同学,能够完整流畅地演唱周杰伦的《青花瓷》,得到了高级汉语水平考试的9级证书,其汉语水平是相当之高的。但由于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独特,其语法、用词都尚未经过规范,还多采用方言词、文言词、古语句式,远远不同于留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规范汉语,其文章又多涉及近现代的社会文化现象,自然难以为国外学生所接受。302班的韩国同学金玟惠甚至提出,《孔已己》全文都让她迷糊,因为完全没看过这样的汉语。可见,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研究合理的教学对策,留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意义和作用都会大打折扣的。
(2)接触型
在调查中,也有不少留学生表示,鲁迅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多有接触,可称之鲁迅的作品集
为“接触型”。如四年级韩国学生申恩暻说明,“我最近上课常常接触到鲁迅,我最喜欢的作品是《阿Q正传》,他很细致地描写了人物。”表现出对鲁迅的一定了解;她的同班同学金志桓则说:“我是在中国留学以后第一次知道的作家是鲁迅,因为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鲁迅博物馆。可能是外国人在中国旅行的话,一般都知道鲁迅。韩国高中学生的课本有《阿Q正传》。”足以证明鲁迅在来华外籍人员当中的巨大影响面。因此,加强留学生们对鲁迅的接受,让鲁迅走到更多留学生心中,以此来宣传、推广现代文学,自然也是当务之急。
(3)兴趣型
          在调查中,对鲁迅及其作品表现出强烈兴趣的学生则占据了主体。通过调查发现,在本学院24名2005级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中,仅有1名同学表现出了对学习鲁迅作品的拒斥心理,大部分学生则都表示学习鲁迅作品是极有价值的。如四年级学生郑贤珠指出,《药》是她第一次看到的作品,“通过鲁迅,我更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情况,人民的思想,鲁迅是影响最深刻的作家。”无独有偶,调查中的大部分同学都大力肯定了学习鲁迅作品对他们了解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想和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留学生们对鲁迅作品基本上形成了自发、主动的接受心理,已经自然地把学习鲁迅与更深入地把握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联系
在了一起,这自然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对鲁迅作品进行教学的有效方针,探讨更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教学对策,力争把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语言深度与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较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留学生的接受,使鲁迅能够地真正走向世界。
二 鲁迅作品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分析
总结留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所在,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角度引发形成,即文化视角、人格感召、写作技巧。
(一)引向深层中国文化的桥
汉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意语言,其所承载的五千年文化密码是留学生们要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才能逐渐感知到的,因此对很多学生而言,学习中国的语言,更是为了学习古老而现代的中国文化。而与中国有着近似的近现代启蒙历程的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留学生,则对中国的近现代文化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拥有儒道文化的风雅古国,如何面对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变革的挑战。在他们看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时期文化转型的历程,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中国,了解现在的中国人,才能真正的学好汉语。
比如,四年级同学朴春子就指出,“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我打算毕业后认真读他的作品,而想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金贤仲同学则肯定,“我觉得鲁迅是真了不起的人。他直视了当时民众无知的原因,所以连续发表了对当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的批评的作品。鲁迅的生活与中国现代史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说,鲁迅的社会启蒙家活动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我喜欢鲁迅作品的最大原因是在他的作品中,从当时民众的角度来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变化和那样变化的影响。”李柱炯同学认为,“我学鲁迅以后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当时的情况。”朴钟铉则说:“外国人想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话,应该读他的作品,然后很快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郑凤晟同学也认为:“我觉得鲁迅卓越的人物描写,还有我很喜欢他的作品是,都描写时代背景,读鲁迅的小说,可以知道当时的老百姓怎样生活,还有那时的中国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