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逼真性和运动
性美学特征
黄俊杰
【作者简介】黄俊杰(1942-),男,贵州镇远人,贵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影视美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美学研究。
【内容提要】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两个带根本性的美学特征。所谓“逼真性”是指其逼真地记录、传真并复制显现与存贮活动对象的性质,是现代科学技术给它提供的便利。高度的逼真性手段必然要求银屏反映生活的外在真实和内在真实的高度统一。但它跟动像艺术的现实主义本性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运动性美学特征是指通过不断变换着的画面表现运动着的人和事物的特性。运动使动像视听传媒得以区别于其他的传媒,使动像艺术获得视点的解放而独立于艺术之林。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画面运动在延续的时间中获得叙事性的功能,得以反映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物质世界。
【关键词】动像视听传媒/艺术形式/逼真性/运动性/美学特征
动像文化完全可以跟人类“自然语言”所造就的第一种文化相媲美,对它的总体把握和研究将构成比影视理
论、影视美学更为概括的动像理论与动像美学。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具有多方面的美学特征,其中“逼真性”和“运动性”美学特征可视为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本质属性。动像美学中的“动”和“像”,即“运动”和“逼真”;这两个美学元素本身就已经高度地概括了这种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独特本性。这就是说,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两个带根本性的美学特征。
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所谓“逼真性”美学特征是指其逼真地记录、传真并复制显现与存贮活动对象的性质。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从照相发展
而来,是活动的照相,“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克拉考尔),“是照相的延伸”(巴赞),“是一种通过机械把现实纪录下来的”传媒和艺术。因而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跟照相手段一样,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它特别擅长恢复物质现实的原貌,以酷肖现实而著称。可见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本性应该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照相和实物本身分享一个共同的存在,就像指拇跟指印那样”(巴赞),它跟现实生活所具有的那种“显而易见”的“亲近性”即“同一性”和“真实性”,是其他任何语言和传媒都难以企及的。这就是说,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发源于照相,是活动的照相,是“动态造型”的传媒和艺术(卡努杜)。动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它以酷肖现实的逼真性
著称,它获得了观众的“认同”。主观心理现实的“同一”也就是主观心理现实的“认同”;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本质属性即“同一性”和“认同感”。这就比较科学地说明了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跟主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跟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之间具有“同一”的关系。这种“同一性”从传媒的角度来看,艺术与新闻报道已几无区别。这当然是相对于其他传媒及其艺术形式而言的,用巴赞的话来说,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至少应该是客观现实的“渐进线”。这种“同一”的关系已经获得了观赏主体的“认同”,正如人们认定证件上的照片就是持证者本人。照相的这种性质已为发源于照相的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所具有。所以我们说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本质属性就是“照相性”、纪录性或逼真性。如果说其他的诸如可见性、运动性之类的各种特性可能为其他某种或某几种艺术所共有的话,那么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照相性却只为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所独具,故曰“本性”。作为动像艺术而言,这跟所有艺术都共同遵循的现实主义本性也不一样,那是更高层次的概括。对动像艺术独特本性的认识并不影响我们对包括动像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都必须遵循的现实主义本性的认识。
它的“逼真性”是现代科学技术给它提供的便利。这正如吉甘所说:“一部
影片是通过把摄影机面前所发生的一切用照相方法纪录在胶片上而制成的。对可见世界的照相式的表现,使所拍摄的对象具有特殊的逼真性、可信性、确实性。在观众面前出现的不是像在戏剧中那样的假定性的场面,而仿佛是‘一面生活之窗’,在那里,无论是空间和对象看来都和实际生活中一样。”[1]电脑
、卫星和光缆通讯相整合而共生的互联网与信息网络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动像制作、传播与收看的便捷程度相较印刷传媒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是以其独特的“动态造型”信息雄踞于世。现在我们的电视不仅可以直播大到太空发射、奥运会,小到葬礼和嘉年华会的种种娱乐活动,甚至在今年的3月20日上午10点35分,当第一颗美式导弹击中伊拉克领土导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的时候,连战争都被首次纳入到“直播”的范畴。美国的传媒老大BBC拥有一个庞大的拍摄队伍实施“嵌入式”报道,不间断地拍下战役的每一个镜头准备以后编成举世无双的《第二次海湾战争》记录片。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紧密相联。如前所述,电影是在照相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身就是科技发明的产物。无声电影时期,电影艺术家们逐步探索到各种电影艺术表现手法,但当时的电影毕竟只是纯视觉艺术,所谓“逼真性”也仅仅表现在黑白世界的视觉形象上,其他五颜六如农作物的绿、嘴唇的红等彩其实都是通过黑白灰在观赏者的想象中转换过来的。更不要说当时的画面还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影片中凡无法用画面表达出来的台词和说明性语言,只能借助字幕,音乐部分只能在放映现场用唱片或乐队演奏员配合画面。直到光学录音发明后,才出现了有声电影,使画面与声音完全同步首先在增强电影艺术的现实感即“逼真性”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的突破和进展。随着动像艺术在艺术领域的进一步要求,于是在影视艺术中除一般运用声画同步的表现手法外还出现了多种表现方式,如声画对位、主观音、画外音的运用等。接着彩感光材料问世,无疑又为影视艺术的现实感增添了新的元素,从此影视艺术具备了走向成熟的多种元素。宽银幕的发现扩展了观众的视野。磁性录音的发明和胶片质量的提高,又使影视艺术出现了立体声。所有这些技
术上的发明和改进都为动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不断开拓动像艺术的表现领域,丰富其表现能力,甚至赋予动像艺术以新的质。新兴的信息处理(如光纤传导等)、激光、电脑以及全息摄影、数码相机的运用,再加上跟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无线电波相结合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更为动像艺术的表现方法和传播方式增加了无限宽广的发展可能性。动像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从窄银幕到宽银幕,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电影到电视,从电视到录像,从录像到电脑及其互连网,这当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把动像艺术的逼真性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而每一次推进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直至现而今仍在不断地吸取科技新成果为自己的逼真性和感染力服务。
动像艺术高度的逼真性手段必然要求银屏反映生活的外在真实和内在真实的高度统一。它排斥服装、化妆、道具、布景、效果、环境以及表演等各方面的虚假,更排斥人物形象逻辑、故事内容等方面的虚假,而要求影视艺术反映生活的本质,达到内在真实和外貌形态逼真的逼真性是与假定性相对而言的,是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任何艺术都有假定性,动像艺术同样也有假定性。比如时空的跳跃就是一种假定性。只不过据前苏学者的观点看来,动像艺术是假定性最小的艺术罢了。它不能像戏曲艺术那样,“三五步,千里万里;六七人,百万雄兵”。戏剧特别是戏曲,不少是运用虚与实相结合的艺术假定性方法来表现的。然而,动像艺术则不允许出现风格化的假定性布景,也不允许演员将舞台上的程式和必须的夸张(如考虑到后排观众,演员常常以大幅度的动作进行表演)带上银屏。因为观众在动像艺术中所看到的是具体的、实生活中的人,所见到的环境是自然风光和实际生活中具体存在过的环境,是真实可信的东
美学论文西。任何过火、过头的表演和假定性、风格化的布景都会破坏动像艺术的逼真性。然而动像艺术终究离不开演员和布景,其解决的途径就是两个:一是要求动像艺术的各个部分,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如利用外景,要求演员的表演生活化等等。二是巧妙地运用技术和技巧,不露痕迹地让虚拟的、带假定性的事物在银屏上获得逼真感,如特技摄影和模拟音响等。现在有了电脑特技,更为动像艺术的逼真性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
手段。如美国巨片《泰坦尼克号》主要就是运用电脑特技而获得泰坦尼克号巨轮遇难的逼真性效果的。
动像艺术是通过播映在银屏上的直观画面来达到和观众交流、引起观众共鸣的艺术。它不需要任何中转媒介(如文学通过语言文字作为中转媒介)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首先是也主要是视觉)。从广义的动像视听传媒艺术的角度考察,凡上了银屏的现实社会与物质世界统统都可叫做艺术。如果再讲究点光效、彩与剪辑技巧,那就更不肖说了。因为动像艺术发源于照相就是发源于纪实,我们至今不是还在把卢米埃尔弟兄早年的《火车进站》等纪实性短片作为动像艺术的古典精品进行研究吗?至今许多电视新闻片,许多诸如球赛、晚会等新闻转播或现场直播以及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动植物的生存状态及其生态环境、艺术品的加工制作与展示等专题节目之所以都具有观赏性,其道理不也正在于此吗?就连上文提到的美伊战争的现场直播节目在作为美军盟军的英国政府所控制的电视频道里尚且都竟然成了24小时的实况娱乐节目(据称观者“轻松得仿佛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大家一边在家吃着炸薯条、爆米花,一边看电视里的飞机扔”)[2]其他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如果撇开某些传媒深层心理的职业道德不论,
我们至少可以把这一现象视为受众是在观赏一场悲剧性的战争。事实难道不正是如此吗?否则一切悲剧和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就统统地没有观赏价值了。英国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实况电视娱乐节目——《老大哥(big brothr)》,把一男女关在一个独立的度假营里,各个角落安装上摄象机,24小时不停地向观众实况转播他们的一举一动。[3]当然,这或许是一种侵犯人权的不道德之举;但在这里我们只是想说明动像艺术是一门逼真复制的艺术,其观赏价值就正在于它的逼真性。
可见动像艺术的逼真性及其观赏价值正在于它可以展现非常真实的背景,如广阔的场面、场景和壮丽雄伟的大自然等。这样一来即使像影视剧这样的动像艺术形式也不允许环境、情景、剧情发生地点和一切进入镜头视野的东西缺乏真实感。例如我们在戏剧舞台上常见的各种景片:房屋、花树,以及许多道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