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师范学院
本科生修业论文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学院、专业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研 究 方 向        美学       
学 生 姓 名          张爱萍       
学      号        200*********       
指导教师姓名          何长仁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2011年5月29日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修业论文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张爱萍
[摘要]  美的本质的问题是美学中最本质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的产生,不同美学派别的形成,主要原因就在于对美的本质的不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因此,弄清楚美的本质不仅关系到美学理论的发展,关系到美的欣赏与创造,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与人生的进一步美化。
[关键词]  美本质 特点实践
一、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两千多年来,不少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艰苦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美的本质的见解,综合起来主要有六种。
(1)从客体上探寻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事物的某种属
主张从美的事物本事去寻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说成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同事物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比、比例、和谐分不开,提出“一切立方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①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在于事物“体积与安排”的“整一性”,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英国威廉荷珈兹指出,构成美的事物有六条原则,即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他认为曲线是美的线条,比任何直线更能创造美,在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最美的线条是蛇形线。英国博克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性质。他说“所谓美,是指事物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莫一性质或某些性质。②
上述哲学家、美学家肯定美是来自客观事物本身,坚持了美的客观质性,引导人们到客观事物中区探求,美的本质,这是正确的,有积极作用。但是,他们仅仅把美看做事物本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修业论文
身的某种特性,割断了美和人、社会的联系,对没的本质的认识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相当空洞肤浅。
(2)从主观上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是某种客观精神或者主观精神
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美是理念。他早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苏格拉底问美是什么。希庇阿斯答“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苏格拉底不同意这个说法,他强调应该把“美本身”与“美的东西”区别开来。
有的美学家、哲学家不是从客观精神方面而是从主观精神方面去寻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人的主观感受。然而也有些人认为美是精神的产物,这是一种唯心论。列宁指出,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这株活树上一朵不结实的花。唯心主义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是人类对美的本质认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观点使得人们不再仅仅从物质客体方面去寻美的本质,从而把人类对美的本质的认识推向前进。
(3)从主客体的统一中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这种观点既不同意吧美归之为客观的物质世界,也反对把美归之为人的精神世界,主张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认识美的问题。美国刘易斯认为,美是刺激主题内心价值经验的一种“潜能”。从主客观的统一中探求美的本质,这种研究思路是正确的,由于没有到两者统一的结合点和真正原因,不能回答美到底是什么问题,终究解决不开美的本质的问题。
(4)从事物的关系中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是关系
这是法国狄德罗的观点。他指出,人们对于美的本质的把握,应当突破个别因素、个别事物而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狄德罗所说的关系,不是人们想象所虚构的关系,而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关系。他的“美在关系”的说法,不仅坚持了唯物论,而且强调了美的社会内容,强调从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社会的联系中看待美、寻美,具有一定的辩证法。
美学论文(5)从社会生活中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是生活
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观点,他肯定了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认为美是人类社会现象,即使是自然事物美也离不开人和人的活动,是由于和人类生活有某种联系、对人类生活的某种暗示而美,从而避免了机械唯物论者把美看做事物本身属性的错误。在我国20世纪50至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关于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观点,也是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来研究美的本质。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修业论文
(6)从社会实践中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在生产实践中利用客观规律,把人的意识和目的都变为现实,在自然界大上人的本质力量的印记,使自然界“人化”,这就产生了美。所以,美的内容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美的形式则是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的外在形式。这是对美的本质问题独到而又精辟的哲学思考,对我们正确认识美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思考
美是什么?前人作了多种多样的回答。要洞察美的本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来思考这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1、审美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必须依赖社会而存在。鲁迅说:“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③在人类出现以前,宇宙万物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那个时候尽管日月星辰、山花水鸟等早已存在,但那不过是一些纯粹的自然存在物而已,还未取得美的社会属性。事物的美同真一样,是客观的、社会的。然而,美必须以事物的自然属性为基础,但美之所以美,关键在于这些自然属性同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必须受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制约,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认识人的本质是认识美的本质的前提。因此,研究美的本质,必须进一步考察美同社会人生的特殊联系,把握其矛盾的特殊性,确定它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同于特定内涵。
3、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也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为维护自身生存的金岑手段,是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④人类的生产实践多种多样,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美的形态和存在方式千姿百态。除生产劳动这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人类还要从事社会斗争、科学研究、艺术创造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也在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劳动创造了美。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修业论文
三、美的特征
美的客观性
物质世界处处存在着美 ,它只能为实践着的审美主体感受到 。在自然领域,浩瀚宇宙,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高山峻岭,江河湖海,树木花草,飞禽走兽,无论是经实践改造过的自然,还是未经实践改造过的自然,都有美的存在。在社会领域,从旧石器时代加工修饰、形态各异的石器、弓箭、陶器,到奴隶社会浑厚凝重的青铜器,到封建社会精巧美观的漆器、瓷器、编织品、金属器具,到现代化生产基地、生活设施、琳琅满目的商品,它们都闪烁着美的感性光辉。人们抗击异族异国侵略凌辱的爱国主义壮举,人们反抗阶级剥削和压迫、推动历史前进的光辉业绩,人们为了真理奋不顾身、永不屈服的凛然正气,都展示出人性中最美好、最亮丽的光芒。
精神领域的美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心灵美实际上是现实美的反映,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美的反映。而且,心灵美总是要体现在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之中。艺术美也是现实美的反映,从来源上可以说它仍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但它是经过艺术家审美心理的中介,而后又借一定的物质载体、媒介转化为美的艺术存在,是艺术家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物化形式,在其现实存在上是客观的。
美的社会性
只有人类社会出现后才有善一样,美是人类社会出现后才有的,它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自然美也不例外,没有人类社会实践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就没有自然之美。太阳因它给予人类以光明、热量,大地因它给予人类以生息、繁衍,因而是美的。老鼠、苍蝇、蛔虫与人为害,因而是丑的。可见,自然美的社会性是人类实践赋予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当随实践拓展深入而带来的自然与人类联系日益密切和展开,自然物除了它的物质功利性之外,还可以作为休息、观赏、游戏的对象,进而可以作为愉悦性情的对象,这样就有了有益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功利性。像山花野草这些没有或很少物质功利性的东西也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甚至连一些在物质方面对人类有害的东西的某些方面、属性能启迪人的智慧和引起精神上愉悦,也可以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如老鼠的机灵、蝴蝶的舞姿。自然美有社会性,社会美的社会性更是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