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其与审美的关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近20 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工作的闲暇时间增多[1],休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休闲活动和休闲现象已成为中国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界关注的对象,也开始成为中国美学界关注的对象.
叶朗、张法、杜书瀛、卢善庆、潘立勇等在国内美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学者,都涉猎或者关注休闲文化与审美研究的问题.休闲美学研究领域不仅有数量不菲的论文出现,还出现了数本研究休闲美学的专着,有的大学还建立了休闲美学的研究中心[2].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这种关注与研究目前还只是处在起步阶
段.鉴于休闲活动研究的领域极其广阔,人们对于休闲和休闲学科研究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所以本文拟先叙述休闲发展的历史并对休闲概念作些说明,然后再谈休闲与审美的关系.
一、何谓休闲?
美学论文
休闲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文献中,语词为schole,意思为古希腊自由民的一种游戏与玩乐状态,但这
种游戏与玩乐,是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相联系的,所以休闲,在古希腊人那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玩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玩乐中,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智发展的水平.正因如此,亚里士多德才把休闲看成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柏拉图才声称,只有通过休闲,人类的一切美德才能释放出来.休闲,现代英语中表述为leisure,这个词源于古法语loisir,与古希腊语schole一词有一定的关联,其基本意思是工作停止后的自如与空闲,这说明,休闲活动与劳动生产分不开,不能看成单纯的娱乐与消遣,亦可以看成是劳动之余的自我成长与发展[3].
但是,休闲存在的意义,又在于人们如何摆脱劳动生产,在闲暇空余时间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快乐.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
进步是与闲暇时间增多和人们对休闲的重视程度同步的.在生产力条件落后的社会里,人类的主要时间与精力只能用于制造维持自己和家族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休闲是远离他们的生活的.
在古希腊社会,休闲虽然被人们提到一个很高的精神层面,但真正能享有休闲的人们主要还是社会的阶层,远非全民的享受与精神需要.古罗马社会,休闲活动方式比希腊社会扩大,从学术论辩、体育运动、宗教礼仪、艺术创作进入到盥洗、田猎、竞技游戏等领域,但它主要也是少数贵族的一种享乐方式.中世纪社会,由于宗教教义与教规的巨大支配力,休闲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重视.
而在中世纪末期,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清教生活教义,更是将工作看成是神圣的,而休闲则成为一种.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与承认,主要还是在近代工业文明产生之后.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使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剧,财富迅速向少数人聚集,形成了一个既有钱又有闲的有闲阶级.(这一概念为西方着名的经济学家凡勃伦于1899 年提出来的.)有闲阶级的消费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其特征是通过非实用性物品的消费和铺张浪费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财富,以显示自
己的优越地位.而与之相对的是既无钱又无闲的普通劳动者.在西方工业社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对劳动力需求的激增和对工作效率的追求与崇拜,普通劳动者用于休闲的时间不是增多而是减少了.
休闲在西方的大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并且是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闲暇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之后开始的.1948 年, 通过的《世界宣言》第24条明确规定:人人有权休息和休闲,包括合理限制工作时间,定期享有带薪假期.世界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府也越来越致力于推进公众的休闲,如双休日和年假、节假日制度的普遍实施,劳动法的制定.再加上通信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影视与网络媒体的发达,这些均为普通劳动者的休闲消费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条件.1999年,美国的《时代》杂志曾经预言,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这一预言已经为当今的现实所印证.
中国文化如林语堂所说,与休闲有着更加紧密的关系.中国的先哲,如孔子、老子、庄子,倡导礼乐文化和注重道德心性培养,主张人要活得自然、自由自在,要以中庸平和、闲适的心态看待人生,要善于放
松自己,忘掉人生的烦恼,这些主张对休闲哲学美学意识的发展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当然,休闲在中国古代社会也属于少数人的与专利.宋代是城市迅速发展、商业经济繁荣、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所以
休闲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文人士大夫普遍追求生活的闲情逸致,如苏轼、黄庭坚、程颢、邵雍、杨万里、范成大等人的诗词,而且还出现被称之为书会的文人社团和行业休闲组织.私家园林的大量涌现,以勾栏瓦舍为固定场所的说书、讲史及民间戏曲艺术的出现,对节庆庙会、赏花饮酒、品茶饮食、器皿赏玩等日常生活形态的重视,等等,都说明休闲已成为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中国古代真正普遍意识到休闲的重要性,将休闲作为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从中获得享受与快乐,则是从晚明时期开始的.晚明与宋代一样,也是中国城市发展、商业发展和城市消费发达的重要时期.再加上那一时期时局动荡,文人士族的前景黯淡,人们厌倦仕途举业,所以把注意力放在日常生活的享乐方面,更为关注休闲问题.加上阳明心学的影响和李贽、公安派对人的本性和情感望的肯定与提倡,使部分人解脱了思想的禁锢,敢于面对声之的问题.晚明时期的文人士族普遍放弃了那种以劝诫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与娱乐方式,对也避而远之,而追求一种闲适的,能使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他们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游山水、筑园林、蓄声器、品美食、嗜茶酒、谈闲书、做雅事的事务中,其典型代表有李渔、袁宏道、徐霞客等.李渔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意识地探讨休闲活动的文人,其《闲情偶寄》中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部,谈的即是日常生活的休闲问题.袁宏道亦认为人生有真乐,就是休闲的快乐[4].他所着的《瓶史》也充满了悠闲的生活情趣,对插花艺术有很深的研究[5].徐霞客则是一生许予山水.他的记游与前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以记游为手段,而在于游的本身,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