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原则的比较分析
摘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纪实美学”风格为当代中国电影人提供了观照世界、审视人生的视角。在中国电影史上, 现实主义电影一度留下了灿烂的轨迹,本文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贾樟柯为代表的一些新生代导演的“纪实美学”风格的影片进行美学角度去比较分析,试着分析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国现实主义;新生代导演
新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由新现实主义这一电影流派的理论创作者西柴列·柴伐梯尼总结提出:(1)不虚构,不要典型化,不塑造英雄人物。(2)重视日常,重视细节,反对离奇曲折的故事。(3)走出摄影棚,到街道上去拍摄。(4)编导合一,不要职业演员。这些美学原则对中国新生代导演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的电影风格俗称‘纪实美学’的中国实践派。
一、记录性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最具代表性的成熟之作《偷自行车的人》,有着鲜明的纪实风格,
以一件小事反映当时意大利深刻的社会问题,描写一个普通失业工人的故事,表现了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情怀。这部影片完美的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与精神实质。贾樟柯的《盲井》也是在深入接触社会底层的劳动众后创作出来的,作品流露着浓重的人道主义情感。从美学角度看,这部影片隐喻着浓厚的悲剧格调,用鲜明的戏剧手法与之融合,反映严肃深刻的社会性主题。影片观众反映现实和表现生活本真形态的现实主义美学的要求。
二、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比较《偷自行车的人》和《小武》二者的主题内容,都是在真实反应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被忽略、不受关注的另类体的生活及其情感状态。德西卡和贾樟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空间,用电影这样一种相同的表述方式,向世人传达了同样一种不容被忽略的社会事实。
美学论文
《小武》的整个故事很简单,它讲述了一个落后的小县城中,一个小偷作为这个社会底层人物的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片子结尾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小偷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这样一个被常人唾弃的社会身份背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东西。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成熟之作《偷自行车的人》,故事来自于一个极其普通的新闻报道:一个失业工人安东尼奥的谋生工具被人偷去,他和儿子布鲁若遍了全城也没到。为了养家糊口,
安东尼奥不得已只好去偷别人的自行车,结果被当场抓住,处境更加悲惨。这段在报纸上只有两行字的报道,在德西卡的影片中,却形成了一幕极为感人的悲剧。影片揭示了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失业的困扰、道德的堕落及现实的混乱。就像萨杜尔所说的那样,影片几乎成为“对某种生活方式,某种政权和失业现象的控诉”。两部片子都是在关注各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个是失业工人,一个是没有工作的小偷,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无奈。
三、不需要职业演员
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创作中, 使用非职业演员成为许多纪实风格影片的导演的一个选择倾向, 有一些影片甚至是全部由非职业演员演出的贯彻了严格的纪实风格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了作品《偷自行车的人》的全片没有一个职业演员,更不要说明星。安东的扮演者本身就是一名失业工人,与影片中的人物生活状态十分类似,他的儿子布鲁诺的扮演者是导演德·西卡从拍片时看热的人中很偶然的发现的。
如王小帅导演的影片《十七岁的单车》中, 两位男主角是非职业演员, 送快递的阿贵的扮演者崔林在这之前是哈尔滨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 小健的扮演者李滨在此之前则是一位学生。再如影片《盲井》的三位男主角, 两位为职业演员, 其中李易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王
双宝是陕西省京剧团的武功演员, 出演过电视剧。 另一位元凤鸣的扮演者王保强则是非职业演员。《小武》更是标志性的在片尾打出“ 本片全部由非职业演员出演” 的字幕, 这种姿态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电影史上经典纪实风格影片的一种致敬, 另一方面更是与新生代纪实风格影片的导演们追求真实的努力连在一起。
四、实景拍摄
电影的纪实风格还表现在他们对于影片拍摄场景的选择上。我们在观看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画面很粗糙,杂乱无章的街道,不加修饰的住房,到处是贫民窟和瓦堆,街道上到处都游荡着流浪汉和失业者。这些都是导演进行实景拍摄的效果,更能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底层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新生代纪实风格影片无一例外都贯彻了实景拍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汾阳街头和新旧交替的房子的真实样子(《小武》),同样在《小武》里,我们看到一些摇晃的镜头,灰暗的光线,偏暗的人物肤,这些不加修饰的场面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到电影中的年代和主人公身上,极大增强了影片的切身可感性。在《盲井》中才能看见私人小煤窑的黑暗可怕。这种实景拍摄和追求写实的摄影、灯光、简单道具、同期声录音等等手法紧密结合, 再现出故事发生的地方的真实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彼得·邦达内拉.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到现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法]洛朗斯·斯基法诺.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晓路(1987.12-),女,山东济宁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电影学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