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对后代的关爱、照顾等是一种本能,而人类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育后代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活动。今天的教育不在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教育,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优秀学生,这就离不开美学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美学教育;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55-01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意义深远的美学命题。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特定的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因此,教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审美教育的性质。本
文就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性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美学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对后代的关爱、照顾等是一种本能,而人类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育后代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活动。今天的教育不在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教育,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优秀学生,这就离不开美学教育。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王国维认为:“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特别是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学校实施美学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在语文课上、美术课、音乐课上的欣赏,也不是指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可将美育渗透其中。
生物学科教育中美学教育尤其显得必要。首先,生物学知识内容与美学有一定关联。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如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等。其次,生物重视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协调美。
二、生物教学中美学教育的实施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同为审美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美”和学生的“学习美”都体现在教与学
的创造性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和相互促进的,即“教学相长”。
“教学美”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教师本人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流畅优美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教师对教育这一职业的执着的爱及由此焕发出来的热情和献身精神。这种爱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必在促使教师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敬其业”。这种爱,是创造“教学美”的原动力,是教学艺术的灵魂。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形成教学活动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以强烈的感染力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创造欲,去体验人类独有的创造之美。
美学论文“学习美”是指学生学习行为同样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又由于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和多媒介的,因而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几乎是同步的。教师可随时根据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加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一方面是加强其灵活性,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优化状态。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受到激励和鼓舞,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创造心理。
只有师生双方全心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其潜力得以充分挖掘,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也就展现了其审美效应。
如果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能将美学教育寓于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相信生物教学就不会枯燥无味,而是充满生机活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提高精神境界,形成完美的人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