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背影》说课教案
  《背影》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在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一直打动着几代读者的心,影响深远。每次读这篇文章,我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现在我将上这一课的构思说明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
    2 联系学生的实际,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物质生活较优裕的孩子,他们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责任教导他们孝敬自己的父母。当然,这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即教学相长。
    3 按照教材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让学生直接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文章表现出的浓厚的人情美。
    二、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文中父亲朴实的话语、爬过月台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文字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由此启发学生去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三、教学难点
    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今天比较久远,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我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四、教学方法的说明
    (一)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人心志的开讲语与结束语,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语言和在平淡的文字中蕴涵的深深的父子之情,并使他们产生共鸣。
    (二)总体设计是运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思中。具体方法用启发式、讨论式,学生自己思考,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和感悟作品中的那份亲情,完成教学目标。
    (三)板书设计:
背 影
朱自清
朴实的话语
艰难的动作  父亲爱惜儿子
↓        ↑
(泪光中的)背影  儿子体贴父亲
    (四)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思考平时“太聪明”的地方,感受父爱、母爱。
    (五)通过这些设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联想、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吗?
    师生齐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牵动着母子两颗心,成为歌颂母爱的佳句。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简要交待作者。(交待时讲明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进步的传统的知识分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学生齐读课文。
    问:这篇文章令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一分钟,然后回答。
    ①父亲送别儿子时说的几句话;
    ②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场面;
背影教案
    ③父亲信中的话;
    ④我眼中看到的父亲的背影。
    请同学们将这几处划下来,并齐读。
    (三)仔细研读课文
    问:为什么这四处令你们感动呢?请分别说出理由。
    ①为什么你觉得父亲送别儿子时说的几句话令你感动?
    有学生回答:父亲的话普普通通、简洁明了。这时我问该生:平时你父亲是怎么对你说话的?比方说你出门骑车上学时,父亲会如何关照你?然后再请其他同学也说说自己父亲在平常有哪些叮嘱。
    ②为什么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时的场面令你感动?
    学生很快在文中到,因为父亲是一个肥胖的人,他爬得较为艰难。这时我请一个同学
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父亲的形象。他说,作者的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棉袍,走路蹒跚。再请另一个同学说说蹒跚的读音、意思。还有同学回答,因为父亲心里难过。我问:文中哪些词反映他此时的心里难过?学生在第七节中到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等词。这时我提醒学生看文中这几个词语的注释,紧接着我问:父亲为什么难过呢?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说出了其中原因:祖母去世、光景惨淡、父亲失业、父子即将离别。接下来我又问:可是在儿子面前表露出这种心情了吗?学生齐答没有。我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学生很快从书上到第二段中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第四段中再三嘱咐茶房,第五段中与脚夫讲价钱,将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第六段中临走为我买橘子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等语句。这时我说:父子离别时父亲默默地做着小事,不让儿子做,那么,作者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准确地概括出来。学生答:是一个非常会照顾儿子、疼爱儿子的慈父。
    ③为什么父亲信中的话让你感动?
    有学生答:因为他快要死了,作者会伤心。这时我说:的确,生死离别是很痛苦的,因为人的离去更重要的是感情的逝去,所以在活着时应该懂得珍惜。
    ④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令你感动?
    这时我将这样三句话示范朗读出来:第一句,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二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第三句,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之后我问:同学们,这三处父亲的背影出现时,儿子有何反映?学生齐答:他流泪了。我说:是的,无论是八年前儿子看见父亲的背影,还是八年后儿子回忆父亲的背影,作者都流泪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一边回忆,一边流泪,一边书写。换个角度,如果你此时是朱自清先生,你的心情会怎样?这时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进行思考。同学们表情凝重,沉思后老师启发,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活动得出结论:
    ①八年来父子未曾相见,此时父亲日益衰老,儿子见信如见人,特别惦记父亲、思念父亲。
    ②八年前儿子感激父亲,几分悲酸,几分惆怅。八年来父子东奔西走,此时的作者跨越时空距离,越来越深地了解父亲、体贴父亲。因为省悟过来那时“太聪明”,愧疚自责之情化为《背影》一文。所以,父亲的背影是儿子泪光中的背影,这样显得有淡淡的凄婉与哀愁。
    (四)深入挖掘课文的意蕴
    我接着问:这三处背影,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背影?学生齐读第六段,之后用波浪线画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大家答案不一,有的说这一段写得细致,有的说这里的动词用得准确,有的说这些动作连贯,有的说前面对月台、父亲的形体等背景的铺垫好。我说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请细细品味。以后同学们再读这篇文章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我又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对父母有没有“太聪明”的时候?请大家回去以后好好想想,好吗?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请关爱自己的父母吧!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就像朱自清先生捕捉到的父亲的背影一样。
    这时我展示一组多媒体动态画面:父亲的背影、《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手中的教鞭、《一面》中鲁迅先生直竖着的寸把长的头发、《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的线,请同学们静静地观赏。
    接着我放录音,进一步走近作者的心灵。
    (五)结束语:朱自清先生父亲的背影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的身边,把我们的目光悄悄地移向他们,你将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饱含孝心、懂得爱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