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评价
一、摘要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堪以深究并为今用。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私家园林的构景要素,布局原则,构景手法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苏州园林在美学角度所体现出的自然美,和谐美,布局美,意境美和书法艺术之美等,深入的阐述了苏州园林的美学所在以及其对中国园林的重大贡献。
二、关键词
苏州园林  古典园林  美学
三、正文
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说法。明清两代江南私家园林蔚然兴起,苏州园林为最多。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有园271个,清代有园130个,可见明清两代苏州
园林之盛。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居多,现存的主要有沧浪亭,拙政园,网狮园,留园,怡园,环秀山庄,狮子林,畅园,残粒园,壶园,艺园,鹤园,藕园,退思园,曲园等,其中市区对外开放的园区有24处,拙政园,留园已经被列如了国家四大名园。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苏州园林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在艺术上极精,在中国和世界上皆为仅见。
(一)构造要素之美
1.山水之美
明代万历年间,文士邹迪光在其私园愚公谷所作的愿记中说:“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园林的骨架,“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造园必筑山,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筑山在园林中极为重要,而且其也是园林美的一个重要原则。山之美,不仅表现在选石上,同时也体现在山之造型上,二者却一不可。其中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和谐美表现的更加惟妙惟肖。
首先,苏州园林中的石大多选自太湖石。由于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丑”的特点;瘦,
即石体线条明晰,挺拔俊秀;皱,指石体表面凹凸,高低不平;漏,指石体内部布满了孔穴,且空空相套,密密麻麻;透,指石体文理纵横贯通,十分剔透;丑,指石体表面千沟万壑,千疮百孔,坑坑洼洼,相当丑陋。 可见太湖石充分体现了石之自然美,形态美,艺术美,所以秀美玲珑的太湖石历来就成为人们选园的首选材料。相传苏州狮子林就是有天如禅师借助北宋时期遗留在苏州的太湖石所建造的。
其次,由于苏州园林多为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狭小,多用叠石山的方法。因此,苏州园林的石之美也正体现在叠石的手法与造型上。苏州园林叠石的手法相当高超,复杂。叠山时完全遵循自然,依据自然来布局假山,构造山之形态,使只完全没有雕琢的痕迹。叠成的假山达到了“巧于因借,混假成真”的地步,从而使假山不假,反而优胜于真山。同时有
的造园者也在遵循自然的时候,发挥大胆的丰富的想象,使山之形象更加美。如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的假山就是代表。狮子林假山的堆山最为曲折,复杂。狮子林假山分为上中下三层,高者立峰突兀与山顶,低者石矶侵于池中。据统计,园内深邃通幽的石洞多达21个,亭亭玉立的石笋多达34个,点缀在山间的小石梁有22座。而大大小小的立峰,更难以计数,仅高度1.5米的立峰就多达32峰。其中著名的有五峰:居中的为雄冠五峰的狮子峰,形如狮子;
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吐月峰再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二峰几数十小峰相应成趣。假山上的蹬道,一湖石或清石堆叠,有九条构成趣味不同的进山路线。沿着曲径蹬道上下于岭,峰,谷,沟之间,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有山必有水,清代著名书法家郑债曾说过:“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能生。” 因而,水是中国园林艺术活的灵魂。同时水乃万物之源泉,所以水则成为园林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了。所以要体现园林的美水则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了。苏州园林地处江南,降雨较多,水在园林中的应用则更加广泛了,其体现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园林中水的美的体现关键在于理水。选园家周先生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重贴水,而最美关键在于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为主”,充分说明了园林理水的原则,十分重要。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水散则奥,有不尽之意。  苏州园林大多较小,因地制宜,再布水景时采用“不尽之意”更加合适。将水面分成小块,狭带,曲曲折折,时隐时现,也别有情趣。苏州环秀山庄、拙政园均有这种水面情趣。
同时苏州园林在布局水景时,特别注意水的活气。因为水只有有了活力,全园才会有生气,
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万物峥嵘的气象。而要是水具有活气,再布局水晶时就要注重水的来龙去脉。如苏州的网狮园之大水池西北有一曲桥,池水经桥下一直伸向小沟,有不尽之意的同时,有形成水的源泉,给一种生机之感;同样再池的东南也有一小桥,水流向南越来越狭,似流向深远处。拙政园中部大水池其南北也效此池,意境深远其美无限。美学论文
2.花木之美
宋代大大画家郭熙说过:“山水以水为血液,以草为毛发,以烟为神采。故山的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  可见花木在园林中的意义之大。所以说,花木美也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苏州园林的花木美则体现的更加淋漓。
首先,由于苏州位于江南,降雨较多,气候适宜,可以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据估计,供苏州园林采用的植物有200余种,非常有利于园林的景物配置,对园林的建造极为有利。其次,苏州园林还具有其独特的植物配景特点:一是讲究“景因景异”,即因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景。山体雄浑,植苍松翠柏,使山更现苍润气拔;水态盈盈,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方显柔和宁静;悬崖峭壁,倒挂老藤,或再山腰植古树,见使山更加崇高壮美,峰幽不凡;窗前月下,植梅画竹,则显诗情画意。如苏州拙政园的大水池中植有荷花,
初夏,碧绿的荷叶映满全池,其间盛开着美丽的荷花,给予人一种绿的质感。不久,全池荷花全部盛开,花香弥漫全园,使人留恋往返。二是不注重植物的整齐规划,讲究“疏影横斜”,追求诗情画意。由于苏州园林追求“天人合一”,“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所以在载植花木时更讲究追求自然,使园林更具有自然气息。三是构一园一景的景观。这样在欣赏花木时才能欣赏的这种花木的各种姿态美。同时这中布局也更能体现各园各自的特点。达到各具特,形象鲜明。如苏州拙政园多枫树,留园多白皮松,网狮园多古柏,怡园多松梅,各显一园之胜。同时正是着树木花草,优势园林显得苍秀多姿,彩绚丽。四是苏州园林花木配置四季变化相统一,创造园林时序景观,延长园林的观赏时间。如春天植柳,夏季荷风,秋季桂香,冬季赏梅等,在苏州园林中相当普遍。这样配置景观可以使园林四季有景,季季不同,观赏价值增强。苏州园林的花木美也正是通过这些够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其形成的自然美和和谐美是无法比拟的。
3.雕镂之美
中西文化皆有雕镂艺术,然追求不同,便是两条路子。西文自古便注重理性,兼及感性,因而有亚里士多德、米开朗基罗这样的理学大师,从而传承着西方文化中雕镂艺术唯理、写实
的艺术风格。中国则是注重感性,兼有理性,因而一方面不及西方雕镂艺术的那种唯理追求,另一方面受华夏文化滋养,根枝茁壮,衍生为富有人文气息、传承华夏文化的奇葩艺术,绝无仅有。雕镂的历史犹如人类文明一样久远,不必苦索源头,只要看一看苏州园林里的雕镂艺术,便也惊叹:造园家们太出了!他们匠心独运,将雕镂艺术完美传神地融入到苏州古典园林中,使其流放异彩而传承后世。园林中的雕镂作品有代表性的,数不胜数。仅以拙政园留听阁的内屋门屏雕镂技艺为例,便已尽显中国雕镂文化之博大精深、华夏文明之璀璨。从形式上看,两株古梅兼具欹、曲、疏之雅态,而传神的梅枝之上,又宿停几只昭示吉祥如意的喜鹊,有的莺歌,有的燕舞,传尽福音。艺术家们取“喜上梅梢”之意,置屏为隔,外观吉祥,内察雅静。若逢淅沥小雨,更可以留听雨打残荷,何等美妙!只因这“喜上眉梢”的福音。
苏州古典园林里其它的如花窗、石雕、雕梁等的传世作品不胜枚举,但殊途同归,皆为表达园林的整体艺术氛围及美学特征而营建。
(二)组合之美
现代景观建筑学有这样一种理念:建筑实体与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局部与整体之间应有一种和
谐的关系。而这一点,早在我们的古典园林里面便有深刻而典型的体现,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景观规划设计的后辈们叹为观止而赞之久远。拙政园西园的笠亭与扇亭的组合堪为佳配。从进圆洞门转至右侧复廊的第二柱位的位置观赏,后方笠亭的攒尖屋顶与前方扇亭的扇形屋面有一种默契而雅及的搭配,前者做扇骨,后者俨然扇面。而这扇面与彼扇面又有韵的区别。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喜作扇面,扇上行云流水,流经小桥人家。而园林之扇则是以自然山水为面,扇在画中,此意岂不更绝。拙政园中园“梧竹幽居”周边,“植黄山桧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居者处“幽居”,“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建筑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趣,完美结合;人借圆洞,屋借美景,景处人家,情景交融,互为画面。这种建筑与环境,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怎一“美”字了得,美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