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平凡的美丽
亨利·戴维·梭罗,作为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已问世的经典之作有《散步》《缅因森林》《河上一周》《没有原则的生活》等。而至今为人们所喜爱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则出版于1854年,有人称这是梭罗的“精神自传”。区别于过去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手法,这篇文章并未出现大量华丽的辞藻,更无任何惊艳绝伦的写作技艺,所有的景物描写均发自梭罗的真情实感,用词朴实无华,但却无一不揭示着其独有的看法[1]。在梭罗看来,自然兼具神性与野性,亲近自然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审视自己的言行。
一、《瓦尔登湖》的介绍
《瓦尔登湖》囊括了18篇散文,其中详细刻画了作者一年四季的心路历程,有希望、矛盾、失望,也有自我调整和重新渴望,如此循环往复的情绪变化,充分体现了梭罗战胜人类精神极限的巨大力量,当然,其中也包括梭罗挑战受挫后自我修复的强大精神力。尽管《瓦尔登湖》被归类为散文集,但却没有任何常见
于散文之中的无病呻吟、扭扭捏捏,仅凭细致详实的景描写便被称颂至今,全文紧紧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展开。梭罗,作为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不同于世俗的见解与笔触,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相互辉映的画作,认为自然可以净化人类精神,甚至可以宽恕人类所犯下的种种过错。梭罗不像所有渴望发展与进步的人一样渴望工业革命与机械制造带来的发达,始终坚持发展不应以自然文明的破坏为代价这一理念,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其与众不同的自然审美与现代诉求。
“美国超验主义”也被称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有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这是一种兴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运动,在这些文学家、哲学家眼中,理想化的精神实体是存在的,且超越于经验与科学,只有凭借人的直觉才可以准确把握。作者梭罗在遭受
家人离世的沉重打击后,开始困惑于何为人生的真意,也就是在这时,影响其一生的导师艾默生对其进行了思想上的启发,这也是梭罗超验主义思想的根本来源,从此,梭罗便开始散文创作,所写文章看似简洁、朴素,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其文章风格在19世纪的美国散文中脱颖而出,吸引了许多读者。《瓦尔登湖》便是超验主义思想的典范,自然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面对大自然时,有关人生的真谛只有通过自身感知才能体会,而非以劳动或以往的社会经验为基础,顿悟是超验主义的灵魂所在。相比爱默生擅长的演说与写作,梭罗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了实际行动上,其所秉持的超验主义思想,既有对生命与自然的尊崇,也有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与追求,还有其在西部开发中汇集到的拓荒者精神,勇敢而无畏。梭罗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非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昂贵些,只是想以最
少的麻烦来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一方面道出了其接近自然的真实缘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或许正是基于这样一份理想信念,才促使其在后来的人生里创作出了许多围绕自然而展开的著作名篇。在梭罗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之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神往,字里行间无一不显露出梭罗的感性以及深刻思想。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依旧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可见其思想传递之深远[2]。
二、《瓦尔登湖》美的来源
纵观《瓦尔登湖》,可以领略到梭罗那充满灵气的独特思想,同时也能体会到其对先哲们的景仰,文中的典故引用更是信手拈来,毫不矫揉造作。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本著作也不容错过,因其中也包含了梭罗对中国圣贤思想的研究与感悟。作为超验主义的一大代表,梭罗身体力行地将超验主义思想融入了《瓦尔登湖》,这也是该部著作美的主要来源。
收稿日期:2020-04-08
作者简介:李新艺(1979—),女,山西平遥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在平凡与简单中感受生活
——论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
李新艺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优秀代表作,这部散文集详述了作者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再生林的平静生活,全文笔触温和细腻,描述其在再生林生活的两年零两个月里,平和的心境仿佛在无意间开启了对人生的新思考,清新、纯朴的情感为困顿于冰冷城市的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作品反映了只有在接近自然时,人们疲惫不堪的心才可以返璞归真。
关键词:梭罗;《瓦尔登湖》;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20)06-0145-03
146
曾子曾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梭罗还多次引用国外经典之作中的言论,如《吠陀经》《对话录》等。文中所渗透的智慧大多源自东方圣贤们的思想启迪,儒家所崇尚的“天人合一”便与梭罗的思想不谋而合,若将自然视为精神的存在,那么梭罗便是将其内化于心,亲身体验自然之奥妙,感悟人生之真理,每寸土地之上都滋养着这样的精神——道德,无论其来自东方还是西方,热爱精神美的人们都会对其展开怀抱。《瓦尔登湖》这本散文集所蕴含的美的思想还有其他来源。譬如,哲学家Karl Jaspers就将梭罗思想的源泉概括为以下四个:一是苏格拉底;二是佛经;三是孔子;四是耶稣。
2.爱默生的影响
对于梭罗来说,散文创作的思想灵感有很大一部分可归功于其导师——艾默生。尽管《瓦尔登湖》这本书里并未对其进行描绘,但也不能否认其是推动梭罗探索自然美的关键人物。二人皆主张超验主义,且均从欧洲浪漫主义中凝练了独有的思想精华。此处提及的超验主义,指的是推崇个人主义,追求思想上的独立与自由,且坚信精神超越世间任何事物,自然便是精神的化身。梭罗深受爱默生理论的影响,为了将其思想付诸于实际,梭罗搬到瓦尔登湖畔的一片森林之中,在那度过了两年又两月的原始生活。若爱默生是理论的倡导者,那么梭罗便是名副其实的实践者,甚至超越了艾默生[3]。在梭罗看来,自然的美无需人类的欣赏来佐证,即便无人感知,自然之美依旧存在于世间,这一点可从其举出的亚当、夏娃及伊甸园的例子知晓一二。梭罗笔下所描绘的瓦尔登湖是安逸平静的,也是充满生机的,而湖的美学价
值便蕴藏在挖掘的过程之中。
三、《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
梭罗曾说过,自然经历便是最为直观的智慧,这也是其后来将自然作为创作体裁的主要原因。梭罗与自然缔结的情感联系并非浅显的欣赏,而是深入的体验,实践赋予其丰富的创作素材,而梭罗回馈以自然的便是许多清新自然的佳作,还有他那毫不掩饰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1.字里行间的清新气息
相信对于大多数初读《瓦尔登湖》的读者而言,真正吸引他们的并非超验主义的迥异,而是洋溢于字词之间的清新气息。梭罗用简朴如孩童般的话语来描述自然中最为常见的阳光,在梭罗看来,自然纯粹得如同孩子一般,不存半点欺诈之心。自然景之所以让梭罗心向往之,正是因为那一抹不可替代的纯粹,这也是现代都市中所不具有的。在梭罗的文章里,人们所感受到的大自然永远是热烈而赤忱的,带着美好的问候来到人们的身边,勃勃生机好似长了脚一样延伸到林中木屋的窗下,那里有繁茂的林木与藤蔓,还有野生的黄栌树和黑莓;挺拔的苍松也不示弱,它们相互紧挨着,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地下是盘根错节的根系,每个清晨都可以听到自然的问好,这浪漫而又质朴的美景让梭罗的生活也变得美好起来,他所写下的每个句子里都散发出真挚的情感,而这份情感是专属于大  2.人的审美赋予自然以魅力
人作为这世间的独立存在,即便其与自然的关系再亲罗的审美感知,即自然能够治愈人的心灵。论及瓦尔登湖的景致,不同于川流不息的观光街道,也没有琳琅满目的特产商品,有的只是一轮夕阳、一道晚霞,人烟浩渺,看似寻常的人间景象却因梭罗的审美感知而增添了一份恬静、淡雅。自然总是以最宽广的胸怀来接纳人类,不管人们在自然的怀抱停留多久,安静的陪伴总是自然所不吝惜的[4]。于常人而言,寂寞许是无法忍受的,但在自然的陪伴之下,寂寞好像也变得充满希冀。
3.自然的神性净化人的灵魂
“不仅要观日出和黎明,如果可能,还要瞻仰大自然本身!”此处所使用的“瞻仰”一词,充分证明了自然在梭罗眼中是充满神性的,是凌驾于人类的存在。在解释自己深入林中居住的原因时,梭罗说道,自然可以涤荡人的灵魂,帮助人类挣脱命运的束缚,指引其到生存的根本价值。大自然超越一切物质与意识,是只有超现实主义直觉才可感知到的存在,无法驾驭而仅能不断接近、了解。在自然面前,人类是何等弱小的存在,但自然并非神秘不可窥探,只是因为相对于浩瀚无垠的大自然而言,人类已有的认知与探索过于浅显,甚至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在梭罗看来,人类唯有直面自身的浅薄,以更加虚心的态度真诚地向自然求教,才有可能深刻地意识到自然所馈赠的宝藏并不仅是丰富的物质资源,更多的是珍贵的灵魂救赎。
4.自然的诗意涤荡人的心灵
体会梭罗作品中的遣词造句,不难发现自然所扮演的角俨然是一个倾听者、陪伴者,所有自然景象皆在拟人的修辞手法下获得了新的生命,其所呈现的净化方式别具一格。作者看似将自己置于主宰者的立场上对自然景象进行观赏与点评,但实际上是对自然赋予自身权利的一种间接肯定,只有自然能够为人类塑造风景,人类所处的位置只是也只能是观赏的席位。看似毫无亮点的景,在作者的寥寥几笔下却焕发出勃勃生机。比如,文中所描绘的黄昏景象,“在温和的黄昏中,我时常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鲈鱼在我的四周游泳,就好像是被我的笛音迷住了一样,而月光正在肋骨似的水波上旅行,那上面还零乱地散布着破碎的森林。”如此美好迷人的景象,恰是自然对人类最好的回馈,在无形之中便卸去了人们心灵上的枷锁,不再受现实生活中累累的压力与无尽的桎梏。在这里,人们的心灵可以得到片刻的宁静。
5.自然美下的工业扭曲
当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之时,带来的不仅是高速发
147
视为生活的首要目标,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枉顾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而这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瓦尔登湖》便世人所打扰,继续保持原始风貌[5]。
四、结语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便争论不休,到底是要发展,还是要自然,似乎二者之间永远处于对立的位置。然而,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自然的供养,自然无私地奉献它那宝贵的资源。《瓦尔登湖》所映射出来的理念及思想无一不在告诫人们要重视自然生态的保护,要深刻意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要更多地思考自
《桃花源记》一文中写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便是在今天来看,这篇文章的观点也与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传递的并无二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旨,这是总书记对保护生态的观点,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自然与人类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瓦尔登湖》的观点为坚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文学根基,无论是对我国,还是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鹿耀世.追寻梭罗的足迹:从《瓦尔登湖》到瓦尔登湖[J].中关村,2019(11). [2]章以华.711号园中的瓦尔登湖式漫步——《北京,最后的纪念》与《瓦尔登湖》美学构建之异同[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5,14(4).
[3]张越.梭罗《瓦尔登湖》:一部生活与生命的哲学指南[J].中关村,2019(8). [4]章琪.从“绿阅读”到“绿接受”——以《瓦尔登湖》为例探析生态视角的内容和边界[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39(2).
[5]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2).
Feeling Life in Ordinary and Simple
—— On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oreau's Walden
Li Xinyi
(Taiyuan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2, China)
Abstract: The outstanding work, Walden , is written by American Henry David Thoreau. This collection of essays makes a detailed elaboration, with gentle and delicate brushwork, on Thoreau’s two-year and two-month peaceful life in the regeneration forest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The peaceful state of mind seems to inadvertently start his new thinking on life, and his fresh and simple emotion br
ought a shock to the people trapped in the cold city. The essays reveal that only when people are close to nature can people’s already exhausted hearts return to their true meaning.
Key words:  Thoreau; Walden ; aesthetic value
[责任编辑:李慧慧]
A Study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Causes of Japanese English in Japanese
Mu Haitao
(Research Center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52, China)
Abstract: Japanese-style English is a special vocabulary created based on English words by Japanese. The vocabulary items are mainly formed by shortening English words or compound English words.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flects that the way Japanese absorbs foreign words is now undergoing in-depth development from “simple borrowing” to word creation. This not only affects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but has many influences on Japa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By analy
zing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backgroun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apanese-style English,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tre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creasing Japanese-style English year by year,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Japanese learners.
Key words: Japanese; Japanese-style English; language features; background; influencing factors
[责任编辑:李慧慧]
了日语的表现形式,为日语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和制外来语的出现不仅仅表示词汇本身的存在,同时也表明了这些词汇存在的背景,反映着社会的情况,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习惯和兴趣 [7]。另一方面,铺天盖地的外来语,尤其是和制英语的使用会给人一种“泛滥”的感觉,也有很多人对其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是多种因素形成的语言现象,而且即便是纯粹的日语用片假名表记的情况也很普遍,像动植物名称、食品名称等。因此,想要规范片假名英语和和制英语从语言的本性来看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和制英语在日语中持续增加已成为日语的宿命。此外,在世界的全球化、就业的无国界化、英语的国际语言化中想要规范外来语、和制英语的行为仅仅基于民族主义来考虑也欠缺说服力。因此,系统地研究
这些问题将会对日语学习者起到一些指导作用。参考文献:
[1]西尾実,岩渊悦太郎,水谷静夫.岩波国語辞典(第3版)[M].东京:岩波书店,1979.
[2]吴双,曹美兰.浅谈和制外来语产生原因及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
[3]蔡忠良,周晓冰.浅谈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
[4]李锋.日语和制外来语的造词规律及语义获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0(6).
[5]張鯖蒔,玉岡津雄,早川杏子.和製英語の理解における英語および日本語の語彙知識の影響[J].日本教科教育学会誌,2014,36(4).
[6]马少华.日语和制外来语的习得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0).[7]闰志章,李刚.日语和制外来语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7(3).
(上接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