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理解关键的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净化自身净化灵魂。
重点
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难点
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
朱自清的画像。
2课时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躯当然也就会有背影。在朱自清的眼中父亲的背影是那样的可亲那样的难忘。
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纪实性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
影》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从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1.听课文录音生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表现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
课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挚的思念。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分小组交流、朗读这些语句说明其使你感动的原因。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
四次。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
思念中的背影。其中对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的描写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2.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怎样细致的描写刻画?
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黑这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一词写出走路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的样子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父亲爬月台:动作描写“攀”、“缩”、“倾”。作者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作者用“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紧张啊!同样作者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写出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3.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
背影教案表现是流泪。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泪来”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难忘的。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
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几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
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含义该是多么深沉、复杂啊!
4.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父亲而他却在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的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父亲是我们的至亲;父爱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课文中的父亲虽然没有英俊的外貌也没有如簧的口才但同样给了我们过目难忘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可亲可敬的父亲。
1.感悟作者平实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
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还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请同学们自己一体会一下。如: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作为全家顶梁柱的父亲在祖母去世和丢了差使的逆境中心情无疑是沉重、难过的但是在儿子面前父亲不仅不把自己沉重、难过的心情外露而且还反过来安慰儿子更可见父亲的体贴。
(2)“颇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父亲的“不放心”正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爱护。
(3)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忙着”讲价钱;终于“讲定”了价钱“我”“拣定”了座位;“嘱”“我”小心,又“嘱托”茶房照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