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经典民间故事大全【五篇】
 
  【篇一】长篇经典民间故事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有年遇大旱,农民粮食大面积减产,乞讨的穷人随处可见。
  这天,在通往县城的大道上来了十几辆马车,拉着成捆的羊皮,旁边有武师骑马护送。正当他们人困马乏时,忽然听得一声口哨声,接着从路边的高粱地里跳出几十个衣衫破烂的壮汉,他们手持棍棒,把货车围了个水泄不通。两名武师一见这么多穷汉要拼命的架势,自料猛虎斗不过饿狼,只好下马赔着笑,请他们高抬贵手。货主早已吓得浑身哆嗦,叩头求饶,乞求放行。不料,这帮人不吃这个套,人背驴驮不多一会,就把十几车羊皮抢光了。
  这时两名武师拉起瘫软在地的货主,骑上马赶到县衙去报案。知县郑板桥一听击鼓马上升堂问道:“谁是原告?谁是被告?”货主颤巍巍地说:“大人,我们都是原告,状告有人强抢我们十几车羊皮。”“可有人证物证?”“没有,大人。”
  郑板桥一听这是一起“无头案”,料定是本县饥民所为。他深深体谅穷人疾苦,不管,难以服众;管,又怕刑加于苦难子民,一时还真犯了难。他沉思片刻问道:“原告,你们吃得肥头大耳,听说话也是识字之人,怎么事到临头就浑了呢?当真没有他人见到你们被劫?当真没有一点物证?”货主答:“当真没有。”郑板桥一拍惊堂木道:“既然没有人证物证,缘何状告?分明是为难本官,给我每人先打三十大板!”衙役们一拥而上,摁倒武师和货主。正要开打,货主情急之下大喊:“大人息怒,我想起来了,现场有麻棵能够作为人证物证!”
  这本是一句搪塞的话,没想到郑大人却吩咐道:“速去带麻棵回来候审!”接着又吩咐师爷,“布告全县,三天后,本官公审麻棵,众人都可旁听。”
  布告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本县、邻县百姓都知道了,虽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都想来看个热闹。
  转眼到了公审麻棵那天。县大堂、衙门内外挤满了人。郑板桥传下话来,乡绅、地主可到大堂听审案。其他人等均在大堂外听审案。审案开始,堂威喝毕,郑板桥喝道:“带麻棵!”衙役一声“遵命”,抱上来一捆麻棵扔到堂上。郑大人一拍惊堂木道:“大胆麻棵,在你眼前发生劫案为何不告知本县令?先重打四十大板!”一阵“噼里啪啦”板子响,麻棵已是枝叶横飞,满堂
狼藉。郑大人又喝道:“麻棵,从实招来,免得再受皮肉之苦。”麻棵当然不能回答,众乡绅、地主十分纳闷,县太爷这是唱的哪出戏啊?郑板桥见大堂鸦雀无声。再次喝道:“刁顽的麻棵,为何不招,给我再打四十!”又是一阵乱打,堂中那捆麻棵已经变成了一堆烂柴。众乡绅、地主中有些人已经忍不住偷偷笑了,不知县太爷哪根神经出了毛病。又过了一会,郑板桥已是暴跳如雷:“大胆麻棵,你分明藐视本官,再给我狠狠地打!”这回可没说打多少,衙役们只管打起来,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麻棵早已经成了碎片。而郑板桥怒发冲冠,正襟危坐的模样终于使得堂内的乡绅、地主们爆笑开来。
  这下可惹恼了郑板桥,他一拍惊堂木怒斥道:“本官审案并非儿戏,你们哄笑公堂,成何体统,该当何罪!”说完拂袖而去。众乡绅、地主见闯了大祸,一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纷纷跪下,听候发落。
  不一会,师爷传出话来:“在堂内听案的一律登记姓名,限七天之内每人交出羊皮五张作为处罚,交不上的戴枷锁游街。”乡绅、地主们原以为县令请他们到大堂听审是对他们的尊重,此时才明白这个切原来是个“圈套”,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当时正是初秋。根本不是杀牛宰羊的时节,哪有那么多现成的皮货。百十个乡绅、地主四
处高价收买,到了交货日期,他们还真把羊皮交齐了。郑板桥悄悄将原告召回询问:“你们的羊皮上可有记号?”货主答道:“有,是本货庄的红印。”郑板桥把原告领到库房说:“看看这里可有你们的货?”货主仔细查刻后发现其中一半左右的羊皮是自己货庄的。
  郑板桥命人把加了红印的羊皮挑选出来,逐一登记。原来他已经事先向师爷交待过,每张皮上都登记好交皮人的姓名,接着又命班头、捕快将交皮人带来一一审问羊皮的来历,最后终于查出劫货的一帮人。
  把追回的羊皮归还货主后,郑板桥又令人将没有加印的羊皮变卖,把钱分给劫道的穷人们,然后教育安抚一番,了结了这桩案子。
  【篇二】长篇经典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货郎,家里很穷,父亲去世早,全靠他挑货郎担赚几个钱养活老母亲。
  他忠厚老实,待人和气,走到哪个庄上,大闺女、小媳妇就把他围起来。买个针、扯点线;买个顶针、截二尺红头绳。他跑一天,赚的钱换米,也只够他娘俩吃的。有时,赶上生意不好,赔了本,还要给别人借粮。
  有一天,他挑着货郎担,来到一个村里子,见一孩子正拿着一只小鸟玩,眼看小鸟快被摆弄死了,货郎心里很可怜它。
  他就走到孩子们眼前,拿出一把糖果,分给孩子们,说:"你们快把小鸟放了吧!看,快要死了。"
  孩子们分了糖,就把小鸟放开了。但小鸟已不会动了。货郎想:"我把小鸟拿回家去,好好喂养,可能会救活的。"于是,他把小鸟轻轻放在担子里,货也不卖了,就回家去。
  货郎把小鸟交给母亲,就给小鸟拿来了米,又到菜园捉了几个虫子让小鸟吃。不到半月,小鸟就好了。
  他把小鸟放在手掌上,说:"小鸟啊!现在你能飞了,我就放你走吧!"小鸟听了,掉了几滴眼泪,又喳喳叫了两声,就飞走了。
  过了两个月,货郎正要去卖货,只听这只小鸟飞回来了,嘴里衔着一个亚腰葫芦,落在他肩上,叫了三声:"缺啥要啥!"把葫芦丢下,就飞走了。
  原来,这只小鸟是王母娘娘的青鸟。它去青峰山传送旨意,回来时误坠人间,不幸被几个调皮的小孩捉住了,几乎丧了命,多亏货郎搭救才脱离危险,它为了报答货郎的恩情,就送了个宝葫芦。
  货郎哪里知道,他站在那里发楞。忽然,他想起小鸟临飞走时的叫声,就说:"我缺啥呢?就缺个伺侯母亲的人。"话音刚落,就从葫芦里地走出个漂亮的大姑娘。
  货郎惊呆了,还没弄清是咋回来,姑娘就拉着他的手,往屋里见婆婆去了。母亲看见儿子拉着个姑娘,不知是咋回来,等儿子给她说了,才知是儿媳妇,乐得母亲眉开眼笑。
  一家三口人,就一间七漏八淌的茅草屋,咋住下哩?货郎发了愁,媳妇说:"你甭愁,咱这就盖房子。"
  她叫货郎来六根麻杆,四方插定了,其余两根插上当门口,然后说:"你合眼。"货郎听了,把眼合上。她用手一挥,一所漂亮的瓦房起来了;又一挥手,东西配房起来了;再一挥手,大门和院墙都有了。
  货郎睁开眼,对媳妇说:"咱连吃的都没有,住恁好的房子干啥哩?"
  媳妇说:"这还不容易,你先合上眼。"货郎听了把眼合上。媳妇掀起裙子一抖,黄粮小米就满缸满囤了。这样,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日子。
  日子没过多久,大祸就临头了。
  一天,当地的一个太守来到这里,看见这所漂亮的院子,便问是谁家的。他一听是个穷货郎,就一心想霸占货郎的房子。
  第二天,就派衙役把货郎绑起来,带到官府去了。硬说这房子是偷了人家的东西盖的。货郎为人正直,不会说谎,便把媳妇盖房子的事照实说了。
  太守半信半疑,心想:"我先把货郎放回去,让他三天之内,在院子周围挖一条小渠,修座小桥,如果他媳妇能办到,那个小庄园不就更好看吗?那时,我再想法把院子和媳妇一块弄到手。"于是,他就把货郎放了。货郎挂念母亲和妻子。只好答应了。
  货郎回到家里,满面愁容,媳妇问:"你今天咋恁不高兴?"货郎就把太守的话说了一遍。
我把婆婆拉下水
  媳妇说:"我当出了啥大事呢,这点小事还不容易!"
  到了晚上,等货郎睡了,她就摇了三下亚腰葫芦,小青鸟就飞来了,她让小青鸟去玉山借王母娘娘的银簪。一会儿银簪借来了,她绕着院子划了一圈,院子四周顿时出现了一道小河,她又向青鸟借了几根羽毛,搭起座小桥。然后把银簪交给小青鸟,让它给王母娘娘送去了。
  这时,天已大亮,媳妇叫醒货郎,让丈夫去看。货郎正夸奖媳妇的手艺,见太守带着随从来了。
  太守一看,惊呆了:小桥、流水、瓦房多美呀!他越看越贪心,心想:"这媳妇果真是个巧手神人,我如得到她,还愁什么荣华富贵!咋下手呢?对,我就当面让她把河里的鱼给我捞上来,否则,就把她带走。"
  媳妇听了,让丈夫把小桥东边的网拿来,撒下去,白花花的鱼足有一百斤。
  这个来,太守给弄傻眼了。太守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把货郎叫到跟前说:"限你三天期限,在小庄园后面弄座青山,否则,就把你媳妇嫁给我。"
  货郎听了,知道这是故意难为他,便去告诉媳妇。媳妇说:"这不难,你放心好了。"
  到了第三天,庄园后面连个土疙拉也没有,货郎就去问妻子:"今天都三天了,咋还没有山?"
  媳妇说:"慌啥哩,明天一早你去看看。"
  半夜里,货郎睡着了,媳妇拿出宝葫芦摇了三下,一会儿,青鸟飞来了,她叫青鸟飞回昆仑山,假传王母娘娘一道旨意,让大力士夸娥氏兄弟二人抬一座青山送到货郎庄去。
  第二天一早,货郎起来一看,庄园后果然添了一座青山,他就放心了。
  早饭后,太守领着人马来了,他看到庄园后面的青山环抱庄园,苍松翠柏,实在眼馋,但自己出的孬点子都落了空,咋办哩?他贼眼珠子一转说:"这两件事你都办成了,第三件事你如能办到,就不判你的罪了。"
  货郎问:"哪三件啊?"
  太守说:"你能马上弄个“可笑”来吗?"
  货郎想:"天哪!谁见过“可笑”是啥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