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
______即景”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半命题习作,学生对半命题习作接触较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补题,引导学生针对题目初步审题。本次习作选材广泛,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选材构思,还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
五年级学生能简单介绍一处景观或某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关注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
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描写观察景物变化所得,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动态变化。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鉴描景状物的写法,写出眼前景物短时间的变化。多角度地描写观察所得。
【教学难点】
使用恰当的动词、表示承接的词语描写景物。交流分享习作,互评修改。
 
四、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
1.交流分享:
(1)你见过哪些美景?(课件展示图片)
(2)有些美景转眼即逝,你用哪些办法记住它们?(拍照、画画、写作)
2.习作题目:
(1)半命题:根据习作要求补充完整题目。
(2)“即景”:限定→眼前的、当下的景物。
(3)较短时间内所见的、有一定变化的景物。
3.审题意,明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习作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1)习作对象: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
(2)习作任务: ①观察景物的变化;②写下观察所得。
(3)习作要求:①按顺序描写景物;②写出特点及动态变化。
(二)交流思考
窗外即景1.选材探究(一):
教师:你见过哪些自然现象,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自然现象:刮风、下雨、打雷、日出、日落、月食等现象。
如:钱塘江涨潮、雨后彩虹、火烧云等。
2.选材探究(二):
教师:你见过哪些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大自然的山水田园、竹林、溪流、瀑布、荷塘、湖泊……
如:清晨的公园、中午的荷塘、雨后的树林等。
3.补充题目:
教师:根据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___即景”。
引导学生学会补充半命题习作的题目,带引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题目,总结可以填自然现象,也可以填观察范围。
如:《雨中即景》《窗外即景》等。
(三)探究写法
1.我会观察:
(1)观察什么:景物的形状、大小、颜、数量、神韵……
(2)怎么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
……)+有序观察(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查阅资料(借助恰当的想象)→观有所得(心情、感受……)
2.写景顺序:
(1)时间顺序:《海上日出》
(2)空间顺序:层次分明
(3)浏览顺序:移步换景
(4)类别顺序:根据景物的不同类别
教师: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
点拨:画面清晰,更有条理。
3.写法探究(一):
时间顺序:表示时间变化的承接词。
如:“先……再……接着……最后……”“起初……后来……终于……”“一瞬间……转眼间……霎时……”“慢慢地……渐渐地……”“不一会儿……眨眼间……”等。
4.写法探究(二):
空间顺序:出示范例,为学生提供借鉴。
如:上←→下、高←→低、远←→近
5.写法探究(三):
(3)动态描写:出示范例,为学生提供借鉴。
如:《日落即景》——太阳颜的变化:金灿灿→橘红→深红。
6.技巧点拨(一):修辞手法。
(1)出示范例《日出即景》,突出拟人的修辞手法,为学生提供借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范例《日落即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学生提供借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技巧点拨(二):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动词、表示颜的词语:
出示范例,为学生提供借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自己已有知识的意识。
(四)学会运用
1.提纲导写:
题目:《落日即景》
开头:引用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中间:(1)日落时太阳形状、颜的变化;云彩颜的变化。(详写)
(2)日落时湖周围的景物:鸭子、芦苇、湖面颜……(略写)
结尾:照应开头——夕阳无限好,暮更添情。
写作顺序:从上到下。
2.交流分享:
完成表格,拟写提纲:“夏日即景”
3.范例促写(一):
开头:周日下午,我突发奇想,带弟弟去屋后看田野,那里种了一片玉米。(开头简洁,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观察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