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新冠病毒的出现而产生了许多变化,社会因为疫情而处于一种部分封锁的状态,这种相互隔离的状态让许多人又想起了爱德华·霍普的绘画。“We are all Edward Hopper paintings now.”一位住在新奥尔良的作家迈克尔·蒂瑟兰德(Michael Tisserand ),在2020年3月的一则推特(Twitter )上展示了四幅霍普的绘画(图1),并这样写道:“Edward Hopper is one of those artists whose vision[of us]just becomes part of the way we view ourselves.”自那以来,他的推文已产生近70000则转推和22万次喜欢。事实上,他只是疫情期间在社交媒体上激增的众多提及霍普绘画的人之一。
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 )的一则推特则提到了霍普的另一幅绘画《清晨阳光》(Morning Sun ,图2),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女人坐在床上凝视着一个窗户的场景,推文写道:“我们选择现代的孤独感是因为我们想要自由。但是,当现代生活的自由被剥夺时,剩下的除了孤独感还有什么呢?”(We choose modern loneliness because we want to be free.But when the freedoms of modern life are removed,what ’s left but loneliness ?)居家隔离一方面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动,而当这种自由被限制的时候,为什么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霍普画中的人物与场景,并感同身受呢?上文中,蒂瑟
“空房间”与“局外人”
———浅析爱德华·霍普的作品《海边的房间》
殷王爱佳
摘要: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 )画中传达出的情感让很多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人们产生了共鸣,同样也引起
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霍普1951年创作的《海边的房间》
(Rooms by the Sea )为例,通过解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品
的艺术风格等,带领观者走进画家所展示的这个超越了现实的表象、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象空间。
关键词:爱德华·霍普;
《海边的房间》;艺术
风格
兰德在推文中提到爱德华·霍普的画正变成我们现在的生活视角的写照,而波士顿美术馆的策展人伊森·拉瑟(Ethan Lasser )则在推特上称霍普“是我们当下意想不到的诗人”(is the unexpected poet of our moment.)。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隔离“新常态”期间,由于霍普———这位美国早期现实主义画家,画中所
图1蒂瑟兰德的一则推特
图2清晨阳光
75
图3海边的房
间
表达的场景大多是一个城市生活中常见的无名环境,画中的人物总是孤立存在,或者几个人虽然同处一个画面但互相有种疏离感,或许与人们在隔离处境中的孤独感相似,所以让很多人的内心产生了共鸣。
不过,尽管某些研究霍普的专家欣慰于目前重新掀起的对这位于1967年去世的美国画家的兴趣浪潮,但他们仍然认为将霍普的绘画仅仅看作表现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是片面的。“他并没有感到某种社会偏见,或者说只是因为你是你自己,你并不能代表所有人。”(He didn't feel a sort of social stigma,or that just because you are with yourself that you're not entirely content.)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美国艺术主席兼策展人莎拉·凯利·奥勒(Sarah Kelly Oehler )说:“我认为,在这里面有一些误解。
”这正如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说:“作家可以引导你,如果他描写一所陋室,他可以让你从中看到社会不公正的象征,激发你的想象。而画家却沉默不语,他为你展示一所陋屋,如此而已;你有自由爱在这里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词语的意义是确定的,因此,作家是直接与意义打交道;相反,绘画的意义则显得暧昧不明,画家所创造的画面不会像语言或者面部表情那样表达出我们可以识别到的愤怒、忧愁或欢乐,每个人看画可能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像爱德华·霍普的绘画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欣赏角度一样。
接下来本文将以爱德华·霍普1951年创作的《海边的房间》(Rooms by the Sea ,图3)为例,通过解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方面,带领观者走进画家所展示的这个超越了现实的表象、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象空间。
一、作者概述和作品创作背景
(一)作者概述
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 )出生于1882年的美国纽约州奈亚镇(Nyack ),他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常表现寂寥的美国当代城市生活。美国早期都市写实画风的推广者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 )是他最重要的老师,也是对他画风影响最大的人,亨利时常劝诫学生将目光放在身边的日常境况上,而师从亨利的经历对霍普日后创作道路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霍普完成早期教育后,他独特地抛弃了当时画坛中流行的立体主义的抽象趋势,转向写实画派中的理想主义(idealism ),这可以从他的早期画作中看出。1940年,他在新英格
兰画了一系列乡村主题。其中有一幅《加油站》(Gas ),也是经典的“wist-ful ”(愁眉苦脸式)画作,带有霍普画作一贯的忧郁。他的画作总是有无人寂静的空间、面目模糊的人物(仅有背面、侧面等等)、无车的街道等题材,形成相当带有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并且,霍普独特的视觉表现方法不是机械地照搬现实场景,而是有一定的独立心理叙述。像20世纪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和罗斯科一样,霍普也深受弗洛伊德和荣
格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但是波洛克、罗斯科等艺术家通过图腾、符号和域之类的形式语言直接
在画布上发泄其原始和混乱的潜意识,霍普则是在现实的场景中加入一些心理独白、环境描述或人物对白定格,并将之升华为一种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平静的画面叙事。
(二)作品创作背景介绍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然而,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几乎对所有人(包括艺术家)都产生了影响。艺术家面对的不再是如何绘画,而是如何生存。“大萧条最痛苦的后果是心理上的无助和绝望。”在此期间,探索现代艺术的艺术家开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他们面对的社会无法解决温饱问题。霍普的寂寞无声的画面中,尽管他并未直接描述经济危机下的失业和贫困,但20世纪
【西方美术研究】
76
窗外即景2021·02
图4空房间里
的光
30年代悲惨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不得不让人想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抑郁的社会现象。
在那之后的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全球规模的战争规模空前、时间漫长。美国作为二战的胜利国,社会经历各种巨大的变化,虽然国家日益发达,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但由战争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和孤独感却蔓延开来。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爱德华·霍普于1951年创作了《海边的房间》,画面看似美好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若有若无的忧郁情感,这似乎正对应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状况———战争结束之后,经济繁华之下人民的厌战情绪。
二、“空房间”与“局外人”———《海边
的房间》
(一)
“空房间”
乍看之下,《海边的房间》类似于画家的《空房间里的光》(Sun in an Empty Room ,图4):空旷的房间的大部分被阳光照射的墙壁占据。但是就彩而言,《海边的房间》比《空房间里的光》更令人愉
悦,并且在这个空间中有一种舒适的疏离感。在图片的右侧,敞开的门框显示的场景很凄凉但并不令人生畏,海面似乎与门齐平,
好像没有海岸或中间地带一样,门外平均分布的蓝天空和海面简直像是从雷内·马格里特画里窃来的一块。蓝的大海是画面中自然的一面,未经修饰的、孤绝的一面。而在图片的左侧,它恰好是大自然的另一面:一个狭窄而拥挤的房间,里面有沙发或椅子,写字台和墙上的画———精心布置的日常生活。画面中心,墙面上的光线,甚至大海都在指引我们的视线,迫使我们将注意力从右移到左,好像在暗示观众,这幅画不是关于大海的描述,而是关于那个隐藏的第二个房间的描绘。
作为一名成熟的艺术家,爱德华·霍普大部分夏天都在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Cape Cod )度过。在那里,他在特鲁罗(Truro )的一个可以俯瞰海景的断崖上,设计并建造了一个阳光明媚、僻静的工作室。《海边的房间》中的景类似于霍普在工作室的后门所看到的景象,但是在霍普的笔记本上有对这幅画的描述———“跳下去的地方”(The Jumping Off Place ),暗示该图像更多的是对孤独和内省的隐喻,而不是对实际地点的描绘。就像霍普最吸引人的图像一样,这个场景似乎是存在于真实和抽象、超现实之间的。
凭借其超现实的感觉,《海边的房间》产生了一种不舒服的危机感,一侧是一间普通房间,房间里充满无聊的调,另一侧则充满了被阳光吞噬的能量,诱使人跳下去。这也正对应了它初始的标题“跳下去的地方”。
爱德华·霍普年轻时对光线之间的微妙变化非常着迷,当他第一次注意到光的不同之处,即一侧比另一侧更亮时,这便成为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他的影响力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还研究观察在周围无人时的空房间的形态。一个描绘“空房间”的当下“存在”形态的想法出现了,正是这种想法使他终生坚持不懈,这在《
空房间里的光》中也可以看到。这些“空房间”初看起来似乎只是一间没有人的房间,但仔细观其细节,则会发现种种令人感到违和之处,这似乎又是虚构的一个超越现实的不存在的空间,也许这正是霍普想让我们所思考的。正如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电影《空房间》结尾所说:“很难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还是梦幻。”
霍普在《海边的房间》中用自己的独特技法,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角和对世界的理解,这正是他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正如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所说:“霍普恰好是个坏画家。但是,如果他变得更好,他很有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出的艺术家。”正如凡·高所做的那样,爱德华·霍普用物体作为自己的肖像,并用周围的环境来隐喻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世界,创作出暗藏深意的艺术品。
77
(二)“局外人”
爱德华·霍普本人似乎主要是将自己的艺术视为自己心理的反映,因为他说:“每种艺术中的大部分都是潜意识的表达,在我看来,所有重要品质中的大多数似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放在那儿的,而有意识的才智却没有那么重要。但是,这是心理学家要做的事情。”(So much of every art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sub-conscious,that it seems to me most of all of the important qualities are put there unconsciously and lit-tle of importance by the conscious intellect.But,these are things for the psychologist to untangle.)
这或许可以解释观者在霍普画中所感受到的疏离和孤独感,也许是因为他喜爱独处的个性。他的妻子乔回忆道:“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沉思……他看起来十分享受他的内心生活,只要不被人打扰,他可以一直愉快地沉思下去。”
霍普不仅将这种享受赋予了他的画和画中人,同时也带给了观众同样的感受。一方面,他画中的人,或独自于窗前、车厢内读书,或在餐馆、电影院、马路边发呆,或虽然两三个人在一起,却要么各自安静地出神,要么似有若无地对视,画面中的场景也大多不是热闹的酒馆、舞会、街道等这些为霍普曾经仰慕的印象派前辈钟爱的社交场所,而是静谧的街道、安静的室内、无人的房屋等,这使孤独的感觉油然而生;另一方面,他抹去了画面中人物的动态感,人物除了看向一方(也许并未真的在看),对周围环境似乎无动于衷,像与世界隔离的“局外人”一样,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种形象使人不由想起法国的加缪在小说《局外人》里所写的默尔索,和日本的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所描述的大庭叶藏。与美国一样,同样作为二战的战胜国,法国在一片废墟中再次崛起,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了优越的物质生活,然而虚无、孤独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在加缪的《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与社会格格不入,他以他的方式生存,以“冷漠”反抗社会,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全国,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很多人精神失衡、心灵受到伤害。在这种内心荒芜、充满自私伪善的社会里,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以自我破坏的方式抵抗这个荒谬世界,以此希望人们能对现世进行思考。某种意义上讲,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边缘人”大庭叶藏与加缪《局外人》中游离社会之外的默尔索与爱德华·霍普画面中让我们感受到的作为“局外人”与社会氛围的隔离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素材自由地结合和建构,创造出独特的画面语言,使观看者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局外人”冷静的审视下看待世界的视角。人们或许会将这种疏离感视作霍普创作作品基调的特殊方式,对此霍普曾这样解释:“《夜游者》只是我想起夜晚街道的一种方式,我并不特别将之视为孤独。我将画面着实地简化,并将饭馆扩大。我也许不知不觉就画出了城市的孤独。”因此,换个视角来看,霍普画面中体现的是一种对冗余噪音的摒弃,充满了人文主义彩,也许如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是他试图用自己独特的画面叙事,引导我们思考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
三、结语
在爱德华·霍普看来,艺术是心灵的反映。他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灵魂仿佛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漫游。因此,他的画不仅表现出独特的美国美学,而且更多的是他内在的自我反思。
霍普描绘了人们在美国城市生活中的自我认知,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压力。画家在绘画中使用寂静的场景来传达他对生活的想法——
—大萧条时期人们生活在艰难的境况中,内在的表情麻木,对生活产生困惑。尽管霍普的绘画场景似乎选择了生活的某个片段并描绘了一个场景,但画家的注意力不是着眼于描绘某些东西,而是借用某个场景来引发思考——
—画家本人的思考、画中人的思考、观察者的思考。对于这种思想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思想本身很有趣,没有明确答案的感觉会更加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85.
[2]萨特.萨特文学论文集[M].施康强,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72-73.
[3]王瑾.秘境之窗[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
[4]刘祥辉.开放与疏离:爱德华·霍普绘画作品与19世纪末诸文艺流派关系寻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102-107.
[5]王漪.诗性的静默爱德华·霍普作品中的文学性[J].油画, 2018(4):80-87.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西方美术研究】7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