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英雄⼈物事迹_中国英雄的⼈物事迹故事简短
中华民族的精神很⼤⼀部分来⾃英雄⼈物的影响!分享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纪念他们所奉献的、所付出的,所创造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的英雄⼈物事迹,供⼤家参考。
更多中国英雄故事相关⽂章推荐(↓↓↓)
中国的英雄⼈物1
精忠报国的岳飞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语,⾎泪满眶……”当⼈们听到这⾸⽿熟能详的歌曲时,悲壮豪迈之情油然⽽⽣,不禁想起精忠报国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时期⼀位颇具传奇⾊彩的英雄⼈物。他⽣活的年代,正好是宋朝衰微、北⽅⾦国强盛的时期。当时的⾦兵经常南下,所到之处烧杀抢夺,民不聊⽣。岳飞⽿闻⽬睹,再加上母亲的谆谆教诲,他从⼩就将精忠报国的志向铭刻在⼼间。为此,他勤奋好学,到处拜师学艺,苦练各种本领。
北宋末年,⾦兵⼤举进犯中原,⼤宋王朝处于风⾬飘摇之中。黄河两岸、两淮之间,军民奋起,抗击⾦军。学有所成的岳飞满怀着爱国的热忱,奔赴抗击⾦军的战⽃前线。
1127年,⾦军攻破开封,掳⾛宋钦宗、宋徽宗⽗⼦,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耻”。同年,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继位,称宋⾼宗,南宋建⽴。半壁河⼭沦落,千万百姓流离,“还我河⼭”成为当时最强烈的呼声。
岳飞投军后,先是投奔到宗泽的部下。因为他作战有勇有谋,受到宗泽的重⽤。之后,岳飞⼜屡建战功,威风⼤振。特别是他领导的“岳家军”,其严明的军纪、强⼤的作战⼒,使⾦兵闻风丧胆。⽽岳飞也成长为⼀代⼤将,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1139年,岳飞听说宋⾦议和即将达成,⽴即上书⾼宗,认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慷慨激昂地表⽰:“⾂愿⼀⿎作⽓,收复两河沿岸的失地,报效国家。”可是,软弱的⾼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是与⾦国议和。
恰如岳飞所说,⾦国是不可信的,他们于1140年撕毁和约,派⾦兀术等率领⼗万⼤军,浩浩荡荡直奔南宋⾸都临安(治今浙江杭州)。宋军没有防备,城池相继失陷。眼看⾦兵要逼近临安了,宋⾼宗急命岳飞等挥师北上。于是,积淀在岳家军⾝上的激愤爆发了,他们⼀路攻⽆不克,所向⽆敌,剑指中原。
1140年7⽉,岳家军和⾦兀术的⼀万五千精锐骑兵在河南郾城(今漯河市)进⾏了旷世对决。
这是⼀场前所未有的恶战。岳飞坐在马上,背后的帅旗猎猎作响,他⾯⾊冷峻,看着旁边的岳云说道:“此去只许胜,不许败,否则休要回来见我!”岳云望着⽗亲,坚定地点了点头。
⼀声令下,岳云纵马飞奔出去,⾝后跟着⼋千背嵬骑兵,杀声震天地冲⼊敌军阵营。⼀时间万马奔腾,沙尘滚滚。岳家军⼠⽓如虹,⼀路冲杀。很快,⾦军败下阵来。再看⾦兀术,脸⾊铁青,亲⾃披甲上阵,杀了过来。岳飞见状,也催马上前,加⼊了战⽃。岳飞不仅槍术了得,箭术更是冠绝三军。只见他左右开⼸,箭⽆虚发,箭到之处,⾦兵应声倒下。岳家军⼀看主帅如此神勇,⼠⽓⼤振,⼀⿎作⽓,⼤败⾦军。
郾城⼀战,岳家军完胜。紧接着,岳家军⼜⼀⼝⽓收复了⼗余座州郡,中原失地重新回到宋军⼿中。主⼒尽失的⾦兀术捶胸顿⾜,哀叹道:“撼⼭易,撼岳家军难啊!”
然⽽,就在如⽕如荼的抗⾦⽃争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宋⾼宗连发⼗⼆道⾦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痛⼼疾⾸,不忍⼼离去,⽆奈,军令如⼭。岳飞为了掩护河南百姓南迁到襄汉⼀带,故意放出风去,说准备第⼆天渡河,吓得⾦兀术连夜北逃,⼤批百姓得以平安南迁。
岳飞退兵后,⾦兀术⼤喜,⽴即杀回开封,不费吹灰之⼒,重新占领了中原地区。
1141年,宋⾦议和之后,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只可怜⼀代枭雄,落得了如此下场。但是在⽼百姓的⼼中,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却将永远长存。这种精神将化为⼀种伟⼤的⼒量,激励着⼀代⼜⼀代的炎黄⼦孙,为着民族独⽴和国家富强⽽舍⽣忘死、奋勇拼搏。
中国的英雄⼈物2
韩世忠激战黄天荡
韩世忠和岳飞⼀样,是宋朝有名的抗⾦将领。他英勇善战,在抗击西夏和⾦的战争中,为宋朝⽴下了汗马功劳。
韩世忠年轻时孔武有⼒,能拉开三百⽄的强⼸,能在飞奔的马上射箭。这些突出的本领使韩世忠更想投⾝于抗⾦前线。⼗⼋岁时,韩世忠参军。为救民于⽔⽕,他常常奋勇当先,⾝先⼠卒,屡⽴战功,其中最卓越的⼀次战役是黄天荡之战。
靖康之难后,⾦兵⼀路南下,烧杀抢劫,宋⾼宗⼀度⼊海避难。为了扭转时局,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为⾸的⼀批将领,承担起了挽救南宋的重任。
1129年,⾦军烧杀掳掠后北还,向镇江撤退,韩世忠得到消息,率领⼋千⽔军前去阻击。
韩世忠⽤兵如神,料到⾦兀术会带⼈到镇江⾦⼭庙侦察⼤宋的军情,事先就在庙⾥、庙外埋伏了⼀百多⼈。
天渐渐⿊了下来,⼤家都焦急地等待着。果然,从远⽅隐约传来“咔嗒、咔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马⾛得很慢,像是怕被⼈听见。不⼀会⼉,只见五个⼈骑着⾼头⼤马,往⾦⼭庙⾛来。
埋伏在庙⾥的宋军,⼀时⾼兴,忘了事先的约定,提前敲响锣⿎,惊动了这五个⼈。说时快那时迟,⼤家⼀哄⽽上,朝着这五个⼈就扑过去。⼀时间,锣⿎喧天,战马嘶鸣。五⼈情知不妙,连忙调转马头往回冲。⿊夜混战中,俘虏两⼈,逃⾛三⼈。其中逃⾛的⼀⼈丢弃了绛紫锦袍和⽟带。后来才知道,这个丢袍弃带的⼈就是⾦军元帅⾦兀术。⼤家⼀听,都捶胸顿⾜,为没有⽣擒⾦兀术⽽感到遗憾。
可韩世忠⼀点也不感到遗憾,他还等着和⾦兀术⼤战⼀场呢。第⼆天,⾦⼭江⾯上,韩世忠率领⽔军⼋千⼈和⾦军⼗万之众对阵。双⽅展开激战,韩世忠夫⼈梁红⽟亲⾃上阵,擂⿎助威,宋兵⼠⽓如虹,⼤败⾦兵。
⾦兀术派遣使⾂送来书信,愿意归还所有抢夺来的财物,希望韩世忠可以放他⼀马,让他北渡长江。韩世忠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兀术还是不死⼼,⼜派使⾂送来书信,如果韩世忠答应让他北还,他会献上战马五千匹,⼜被韩世忠⼀⼝回绝。
就这样,⾦兀术被韩世忠的宋军⼀路追击,最后逃⼊河道湮塞的黄天荡。黄天荡⾥沟河纵横、港汊密布,地形复杂,只有⼀个出⼊⼝。⾦兀术被韩世忠的⽔军堵住了出⼝,死死封在⾥⾯,前⽆去路,后有追兵,被困了长达四⼗天,处境艰危。
韩世忠⽔军中⼤多是车船,船体⾼⼤,⽇⾏千⾥,且稳定性好,作战威⼒强⼤。韩世忠特地命令⼯匠制作了许多带有铁链的⼤铁钩,让骁勇善战、年轻健壮的⽔兵⽤这种⼤铁钩来对付⾦兵的⼩战船,宋兵在
⼤车船上居⾼临下,甩出⼤铁钩,钩住⾦兵的船舷,使劲⼀拽,⾦兵马上⼈仰船翻。
⾦兀术不禁感慨道:“宋兵驾船就好像我们骑马⼀样敏捷,怎么办呢?”⽆奈,⾦兀术只能再次低声下⽓祈求韩世忠放过⾃⼰。韩世忠态度坚定,说:“只要你放了我们的皇帝和太上皇,归还我们⼤宋王朝的⼟地,那我们⼀定会保全你的性命。”
⾦兀术默不作声,回去后仰天长叹:“我从北⽅起兵以来,从来没有如此狼狈!难道我要死在这⾥了吗?”
这时,⼀个贪财的书⽣前来献计,建议在⼩船内装⼟,有了重量,船就更加稳定;再在⼟上铺⼀层⽊板,⾛起路来也很平稳。这样,宋兵的⼤铁钩就⽆⽤武之地。等到⼀个⽆风的⽇⼦出击,⽤⽕箭射烧⼤车船上的篷帆。另外,可以开凿⼀条河渠直通到宋军的上游,这样,宋军的黄天荡之围就失去了作⽤。⾦兀术⼀听,喜出望外,采纳了他的建议。⼀夜之间,⾦军凿通了河渠。
最后,⾦兀术就是靠着这条计策,⽤⽕攻才得以逃脱,北渡长江返回⽼巢。
虽然⾦兀术逃回了北⽅,但是激战四⼗⼋天的黄天荡之围,却给了⾦军沉重的打击,从⼀定程度上扭转了战局。
韩世忠不仅作战勇猛,也敢于坚持正义,据理⼒争。岳飞蒙冤下狱,朝堂上下没有⼀个⼈敢为岳飞鸣冤,唯独韩世忠当⾯质问秦桧:“岳飞何罪?”当得到的回答是“莫须有”时,韩世忠愤慨地说:“‘莫须有’三
字何以服天下?”
正是通过这件事,韩世忠看清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隅的虚伪嘴脸,感觉⾃⼰北伐复兴中原⽆望,愤然上书祈求告⽼还乡。从此,这位抗击⾦兵多年的民族英雄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事。但他⾝上的英雄⽓概,⼀直激励着后⼈。
中国的英雄⼈物3
留取丹⼼照汗青
⽂天祥,江西吉安⼈,南宋民族英雄。
⽂天祥出⾝于书⾹世家,受酷爱读书的⽗亲的熏陶,从⼩也博览书,尤其喜欢看忠⾂烈⼠的英雄故事。⽂天祥⼗分敬佩杨邦乂、胡铨这些前辈英雄,⽴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
⼆⼗岁时,⽂天祥⾼中状元,从此⾛上了坎坷仕途。
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风⾬飘摇之中,内有政治腐败,外有蒙古⼈频繁南下攻宋。⽂天祥在朝廷中权位低微,空有⼀腔报国之⼼却始终得不到重⽤。后被外放到地⽅,担任负责断案的官员,⼀直没有参与抗击外族侵略的机会。
1274年7⽉,年仅四岁的宋恭帝即位。蒙古⼈见南宋政权交替,内部动荡,便派⼆⼗万铁骑借机进犯南宋。南宋军队仓促应战,根本⽆法抵抗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击,城池相继陷落。蒙古铁骑很快便打过了长江,南宋都城临安岌岌可危。朝堂内外⼀⽚混乱,官员纷纷外逃,太皇太后紧急下诏,要求各地进京勤王。
然⽽,宋军将领都被蒙古军队打怕了,如此⼤的⼀个王朝,仅有⽂天祥和张世杰两⼈响应。⽂天祥以⼀介⽂⼈的瘦弱⾝躯挑起了与蒙古铁骑⽃争的重担。他捐献所有财产,并募集⼤量军费,组建了⼀⽀三万⼈的抗元军队,⽴即开赴临安。
但南宋政权已经腐朽不堪,丞相陈宜中及⼤部分官员都主张议和,连太皇太后都准备携年幼的皇帝投降。
⽂天祥对南宋政权彻底失望,他离开临安,赶往福建南剑州招募⼠兵继续抵抗元兵。之后,⽂天祥协同各地抗元义军,转战福建、⼴东、江西等省,⼀路收复了众多州县。
1278年冬,元军开始⼤举反攻,义军节节败退,⽂天祥战败被俘。
元军将⽂天祥关押在战船上,赶往崖⼭剿灭南宋将领张世杰。抵达崖⼭后,元军将领张弘範威逼⽂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天祥不由想起了惨死的家⼈和沿途破败的村镇,愤怒地说:“你也曾是宋朝的将领,
投靠了蒙古⼈,为虎作伥,杀戮了多少百姓?你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让我劝张世杰投降,休想!”张弘範听完,仍不死⼼,他再三威胁强迫⽂天祥就犯。
⽂天祥不予理睬,他凝望北⽅,悲壮地吟道:“⾟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张弘範听完⽂天祥的诗,不由被他那慷慨赴死的决⼼所打动,没有再为难他,将他押送到元⼤都,交给元世祖忽必烈处置。
元世祖忽必烈见⽂天祥忠贞不屈,更想将他招降。他派已投靠元朝的宋恭帝赵
来劝降。⾯对这位昔⽇南向⽽坐的年幼君王,⽂天祥⼼中再⽆往昔的尊敬。他眼中时⽽愤怒,时⽽悲悯,百感交集。最后,他朝赵
躬⾝拜了⼀拜,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忽必烈见⽂天祥誓不投降,⼗分⽣⽓,便下令给⽂天祥戴上沉重的枷锁,将他关进暗⽆天⽇的牢房,以此消磨⽂天祥的意志。就这样,⽂天祥在狱中⼀待便是三年。这三年中,他不仅没有消沉下去,⽽且不断写出⼤量的诗作来激励⾃⼰。流传千古的《正⽓歌》就是在这⼀时期写成的。
1282年12⽉,忽必烈召见⽂天祥,亲⾃劝降。当⽂天祥来到⼤殿之上,满朝⽂武已在两边垂⼿⽽⽴。⾯
对着⼈⼈畏怯的元世祖,⽂天祥昂然不惧,只是躬了躬⾝,根本不⾏跪拜之礼。元世祖也不怪责,缓缓对他说:“只要你投靠朕,对朕忠诚,马上就可以做我⼤元朝的宰相,荣华富贵唾⼿可得。”⽂天祥回答:“我已是⼤宋的宰相,⼜怎么可以做元朝的宰相?没什么好说的,让我⼀死就够了!”元世祖见⽂天祥居然敢当着满朝⽂武的⾯顶撞⾃⼰,⼗分⽓恼,便下令处死⽂天祥。
1283年1⽉9⽇,⽂天祥被元兵杀死在柴市,终年四⼗七岁。⽂天祥⼀介书⽣,⼿⽆缚鸡之⼒,却不惜牺牲⾃⼰,奋起反抗外族侵略,所表现出的浩然正⽓、不屈⽓节深深影响着后⼈。
中国的英雄⼈物4
⼀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世界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和他的后继者开创的元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版图⾯积第⼆⼤的帝国,疆域⾯积最⼤时达到三千三百万平⽅千⽶。⽽他也因为⼀系列丰功伟绩,被誉为“⼀代天骄”。
1162年,成吉思汗出⽣在斡难河上游的⼀个蒙古部落的⾸领家中。他的⽗亲名叫也速该,是乞颜部族的⾸领。这天,也速该在出征塔塔⼉的战⽃中俘获了他们的⾸领铁⽊真,因此他给刚刚出⽣的⼉⼦取名“铁⽊真”,以纪念战⽃的胜利。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九年之后,塔塔⼉部落复仇,毒死了铁⽊真的⽗亲。从此,铁⽊真和家⼈受⼈排挤和背弃,过着饥寒交迫的⽣活。幸运的是,这种艰苦的⽣活不仅没有吓倒铁⽊真,反⽽使他下定决⼼,为⽗报仇,重振部族昔⽇的雄风。靠着这种信念,铁⽊真慢慢地成长起来,他苦练本领,有意识地招揽各种⼈才,慢慢地他的名字开始在草原上传扬开来。
然⽽磨难接踵⽽⾄,铁⽊真所带领的部众不仅遭到蔑⼉乞⼈的偷袭,⽽且更让他痛⼼疾⾸的是,新婚妻⼦孛⼉帖被掳⾛。⾯对着这⼀变故,铁⽊真虔诚地对着不⼉罕神⼭下拜九次,并发誓道:绝不做待宰的羔⽺,⽽是要做奋起的雄狮,救回⾃⼰的妻⼦,威震四⽅。
英雄事迹的故事铁⽊真迅速⾏动起来,寻可靠的外援和伙伴。但是谁能够帮助⾃⼰呢?铁⽊真苦苦地思索着,他最后决定向脱⾥罕——⽗亲的⽼朋友求助。
铁⽊真带着孛⼉帖的嫁妆——⼀件珍贵的⿊貂⽪⽃篷,来到⼟伦河畔,这⾥是脱⾥罕部落的营地。
铁⽊真被带进脱⾥罕的⼤帐,第⼀眼就看到了坐在正中上位的⽼者。他赶紧上前,单膝跪地,单⼿抱胸,恭敬地⾏礼道:“铁⽊真拜见尊贵的⼤⾸领!”
脱⾥罕哈哈⼤笑着站起,⾛过来边扶起铁⽊真边说:“好!好!快起来吧!”
宾主落座,铁⽊真正思量着怎样才能从脱⾥罕那⾥得到援助。还没等铁⽊真开⼝,他就听见脱⾥罕长长
地叹了⼝⽓。脱⾥罕回想起和也速该共同抗击塔塔⼉部落的⽇⼦,要不是也速该,⾃⼰别说汗位,恐怕连性命也不保了。想到这⾥,脱⾥罕不
免有些黯然神伤。
铁⽊真从脱⾥罕的叹息声中,感受到了他对⾃⼰的⽗亲还存有深厚的感情,对⾃⼰也厚爱有加。于是他赶紧献上礼物,并述说起⽗亲与脱⾥罕的深厚情谊与⾃⼰的打算。脱⾥罕看到铁⽊真聪慧机敏,打⼼底⾥喜欢他,欣然接受了礼物,还收铁⽊真做了义⼦,告诉他说:“放⼼,我会帮你把离散了的百姓和旧部重新聚集起来。”
从此,势单⼒薄的铁⽊真有了⼀个强⼤的部落做⽀持。不仅如此,有⼏个勇敢的年轻⼈也加⼊到铁⽊真的队伍中来,他们被铁⽊真的豪爽和义⽓所吸引,成为铁⽊真的忠诚下属兼伙伴。不久,铁⽊真⼜得到朋友札⽊合的帮助。终于,铁⽊真在⼤家的齐⼼帮助下,彻底打败了蔑⼉乞⼈,救回了⼼爱的妻⼦。
铁⽊真这次的胜利,不仅报仇雪耻,⼒量也得到了壮⼤,⽽且他在草原上的声望与⽇俱增。
后来,铁⽊真凭借着⾃⼰杰出的谋划能⼒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在草原霸主的争夺中取得了胜利。1189年,铁⽊真继位称汗,成为各部落的⾸领。
⾃此以后,铁⽊真的铁蹄横扫各部,完成了蒙古⾼原各部落的统⼀。1206年,四⼗四岁的铁⽊真被推举
为全蒙古的⼤汗,尊称“成吉思汗”,意为“海洋”或“强⼤”。
建⽴蒙古帝国以后,成吉思汗随即灭⾦、南宋。后⼜率军西征,冲破中亚、南欧各国,横扫整个欧亚⼤陆,建⽴了辉煌的帝国。
1227年7⽉,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战场上去世,巨星陨落。
在成吉思汗五⼗多年的戎马⽣涯中,共进⾏了六⼗多次战争,仅⼀次战败。他招揽⼤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以雄才伟略和军事天赋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功绩,令全世界称奇和赞叹,是当之⽆愧的天之骄⼦。
中国的英雄⼈物5
要留清⽩在⼈间
“千锤万凿出深⼭,烈⽕焚烧若等闲。粉⾻碎⾝浑不怕,要留清⽩在⼈间。”这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于谦在⼗⼆岁时写下的⼀⾸托物⾔志诗——《⽯灰吟》。这⾸诗不仅表达出了⼀种廉洁正直的⾼尚情操,也是于谦⼀⽣的写照。
于谦,浙江钱塘(治今杭州)⼈,1421年考中进⼠,后踏⼊仕途。宣德初年,于谦任兵部右侍郎,并在⼭
西、河南⼀带做过巡抚。在任期间,于谦克⼰奉公,爱民如⼦,威望极⾼。后来他被提拔为兵部侍郎,召⼊京城。
当时的明朝正值宦官王振当权,他不顾朝廷⼤⾂的强烈反对,怂恿皇帝御驾亲征蒙古⽡剌部。结果⼆⼗万⼤军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俘,举国震惊,即著名的“⼟⽊堡之变”。随后,⽡剌部以朱祁镇为要挟,⼀路南下,很快就攻到了北京
⼀时间,龙⽆⾸,北京空虚,举国上下⼈⼼惶惶,更有甚者,主张南迁都城。正在这⽣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个⼈挺⾝⽽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厦于将倾。此⼈正是兵部侍郎于谦。
“建议南迁之⼈,该杀!”于谦厉声说道,“北京是国家的重⼼,如果就此迁都,⼤势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教训吗?”
于谦的⼀番话警醒了“代理皇帝”朱祁钰和各位⼤⾂。于是,北京城内君⾂⼀⼼,军民同仇敌忾,⼀场惊⼼动魄的北京保卫战打响了。
防守北京的重任落到了于谦⾝上。他亲⾃披甲上阵,任⼈唯贤,指挥得当,主动出击。经过⼏次交锋,均以⽡剌军战败告终。最后,明军凭借⾃⼰的⽕炮优势,将⽡剌军击溃,迫使其全部退回到塞外。
明朝终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重蹈宋朝亡国的覆辙。于谦也成为保卫北京和⼤明半壁江⼭
、拯救⽆数平民百姓⽣命的民族英雄。
于谦不仅具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且廉洁正直、不畏权贵,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明朝时期,腐败横⾏,贪污成风,各地官员⼤肆搜刮民脂民膏,⽤来满⾜⾃我享受和卖官鬻爵。特别是在正统年间,宦官王振狐假虎威,为⾮作⽍,索贿受贿,肆⽆忌惮。地⽅官员来京汇报⼯作都要争相巴结献媚,献上当地的⼟特产和奇珍异宝来取悦他。唯独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来不带任何礼物。这让王振极度不满,⼼⽣恨意,准备借机陷害他。有⼈善意地提醒于谦说:“就算您没有⾦银财宝,送点⼟特产给王振,也是可以的呀!得罪了他,那可就⿇烦了呀!”于谦笑了笑,甩了甩他那两只宽⼤的袖⼦,风趣地说:“带了呀,这不带有清风嘛!”
天顺元年(1457),于谦遭到奸⾂陷害,被判谋逆之罪处死。都察院的官员来抄家的时候,发现于谦的家⾥异常简陋。抄家的⼠兵四处搜寻,翻箱倒柜,除了⽣活必需品之外,没有多余的财产,更别说⾦银财宝。这时⼤家把⽬光锁定在了正屋,门关得严严实实,上⾯还挂着⼀把⼤铜锁。⼤家猜想,⼗有于谦的财产都藏在这⾥了。门还没开,⼤家仿佛已经看到了屋⾥⼀箱箱⾦银珠宝在⾦灿灿地发光,照得⼈眼花缭乱。
⼀声令下,⼠兵们把门给撞开了。可是,进去⼀看,所有的⼈都愣住了,屋⾥哪来的什么⾦银财宝,屋中央案台上只整齐地摆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家都知道,这是代宗朱祁钰赏赐给于谦的,以
表彰他的丰功伟绩。
看到这些,都察院的官员和⼠兵们既感动⼜羞愧,众⼈默默地转过⾝去,⼀声不吭地从于谦家⾥离开了。
于谦⾝居⾼位,却丝毫不改廉洁正直的根本。于谦的⼀⽣,正如《⽯灰吟》中所写,纵然粉⾻碎⾝,也要保持⾃⼰为国为民的⼀腔浩然正⽓,值得后⼈敬仰和钦佩。
中国的英雄⼈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