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的古诗三首
第一首:骆宾王的《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本诗是作者骆宾王在狱中所写,又名《在狱咏蝉》。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时任侍御史,因屡次讽谏武则天,遭到诬陷,最后获“贪赃”罪名下狱。
骆宾王,唐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其诗作最多。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时有才。历任小官职,武则天当政时,入朝任侍御史。屡次上书讽谏,遭诬下狱。
骆宾王在狱中写的这首咏蝉,托物言志。以“比兴”手法表达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刚正品格。以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环境,来比喻自己受到打压的境况。这首《咏蝉》是托物言志诗的娇娇者。
第二首:虞世南的《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唐代诗人。虞世南身出名门,身居高位,深得唐太宗赏识。虞世南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是初唐时期书法界的代表人物。
这首《咏蝉》是托物言志诗。借“蝉”以明志。首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描写了“蝉”在高高的梧桐树上,餐风饮露;蝉鸣从稀疏的梧桐叶间流出。第二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富有哲理,是全诗的“诗眼”。意思是说: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而不需要凭借秋风的力量。
虞世南的《咏蝉》,因为自己的身世地位与众不同,而流露出一种自信和自豪。从诗中,人们也可以领略到一种“居高声自远”的气质。
第三首: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诗借蝉的“清高难饱”来比喻自己因清高而清贫。即便像蝉那样费尽发声,也是徒劳。“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即便声嘶力竭到了五更,那树也毫无同情之心。比喻作者虽然极力鸣不平,但仍旧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李商隐在当地幕僚中是个小官,还经常被辗转调遣,生活极其不。仕途的失望,不禁使诗人产生了归隐田园之心;想起家乡的田园,可能早已荒芜了
吧。“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以拟人的手法,让“蝉”提醒自己。
蝉古诗虞世南
李商隐的《蝉》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因不满“仕途”而悲愤的情绪。其一生清贫,又四处漂泊。虽极力抗争,无奈也是徒劳,最后动了归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