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古诗虞世南]咏风虞世南

    篇一:[咏风虞世南]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100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lú,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鹿柴(zhài)(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绝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1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wēng,独钓寒江雪。
    13、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4、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yú夜yè遁dùn逃táo。
    欲yù将jiāng轻qīng骑jí逐zhú,大雪满弓刀。
    15、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chēng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cáng踪zōng迹jì,浮fú萍píng一道开。
    16、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céng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7、悯mǐn农  (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9、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1、江上渔者(宋)范fàn仲zhòng淹yān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鱼yú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3、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4、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5、咏风(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26、蝉(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7、送兄(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
    28、易水送别(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9、中秋夜(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0、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1、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3、照镜见白发(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34、送朱大人入秦(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35、中南望馀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城中增暮寒
    36、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7、莲花坞(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38、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9、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0、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唐)李白
    篇二:[咏风虞世南]小学必背古诗词三百首选集100
    背诵古诗还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觉地去学习。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lú),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1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wēng),独钓寒江雪。
    13、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yú)夜(yè)遁(dùn)逃(táo)。
    欲(yù)将(jiāng)轻(qīng)骑(jí)逐(zhú),大雪满弓刀。
    1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chēng)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cáng)踪(zōng)迹(jì),浮(fú)萍(píng)一道开。
    1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céng)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7、悯(mǐn)农 (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9、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1、江上渔者 (宋)范(fàn)仲(zhòng)淹(yān)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鱼(yú)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5、咏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蝉古诗虞世南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26、蝉 (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7、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
    28、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9、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0、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1、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2、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3、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34、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35、中南望馀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城中增暮寒
    36、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7、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38、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9、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0、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唐)李白
    篇三:[咏风虞世南]余秋雨《中国文脉》赏析
    阅读了《新华文摘》上一篇好文章,余秋雨的《中国文脉》。全文近三万字,一气呵成,粗线条概括了中国文化(以文学为主径的小文化)的经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眼光、概括力和艺术感觉都是超常的,表达力更是一流,因此文章写得中气充沛、淋漓酣畅。而这种驾驭
历史、囊括文化、指点江山、评判古今的做法,没有宏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鲜活的欣赏力与聪颖的表达智慧,也无法奏其功。
    当年读到李泽厚十几万字的著作《美的历程》,感觉他能用哲学家的抽绎法把浩瀚庞杂的中国文化库藏精粹为审美线条,实为史家之绝唱,果然此书也在时代学子中风靡一时。今余秋雨也在另一重层面上运用此法,而篇幅更精短,抽绎更简括,那是需要非凡驾驭力的。
    我长久困惑于一种学术堆积:随着史的研究的深入细致,史著的容量和篇幅日益扩大,笔触则日益细腻发散具体而微,读者便日益身陷深山密林之中而迷失了道路与方位感,仰头不见天日,只见铺天盖地的阔叶针叶树冠藤萝、陡峭山径崖壁巨石。学术开辟为时代积累起巨量的丰厚与弘博,也给普通读者把握传统设置了无以数计的路栅道障。因此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把历史写薄。余秋雨的以往著述已经显现了他这方面的能力,这次试探再次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
    且看余秋雨的惊绝概括力与描述力:“没有巴比伦的残忍,没有卢克索的神威,没有恒河畔的玄幻。《诗经》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平和、安详、寻常、世俗,以及有节制的谴责和愉悦。”又如:《诗经》是“平原小合唱”,《离骚》是“悬崖独吟曲”。再如:“从宣讲到提问,从解答到无解,这就是诸子与屈原的区别。”敏锐的感觉,精巧的比较,准确的捕捉,灵动的表
述,鲜明的个性化视角带来独特的观察与状摹,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概括,但又不得不为其聪颖洞见而称奇。且看他对孔子和老子风格差别的把握:“孔子的声音,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读之能不为其颖悟发现和传神捕捉而会心愉悦?在这里,中国文化的连辟相喻隐寓比兴修辞手法再次显露了其传达幽微表意真切的功能,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开冥发悟洞穿透彻。大言的功用不只是“欺世”,也有“顿喝”式的发蒙开悟。
    然而,阅读过程中不断“惊艳”的快感,也时而被一些地方阻断。读余回思,令我排拒于心、梗阻于喉的,原来是作者在快意概述中未能一以贯之地将他的主张贯彻到底。文章论述的是中华“文脉”,点题在“脉”,自然应该历时态地把中华文化长河中时而上浮时而潜隐的脉线提拎出来,是为正务。然而文中论说却不断脱离了文脉提拎而转为历史个体的文化成就排行。排行自然是不按照脉线行进的。譬如山峰与山脊的连线构成山脉,虽然高低不平起伏跌宕,但逶迤宛转绵延不绝。而单纯以高度为标准的山峰排序,只构成坐标,却切除了脉源。我们看他论述唐代书家:“第一名:颜真卿;第二名:欧阳询;第三名:张旭;第四名:怀素;第五名:褚遂良;第六名:柳公权;第七名:孙过庭;第八名:虞世南。”这只是从作者
认为的“吨位”大小作出的列序,而不体现文脉。若从文脉论,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排列一定是褚、张在前而颜在后。欧阳询、虞世南则因开唐代书法之先风而应先列。这种排法虽更加靠向了历史顺序的轴线而似乎令著者无所作为,但文脉却清晰地显现出来。在粗线条提拎脉络时,你尽可以略去次高峰只数最高峰,而用最为突出的山峰来代表此一山脉,但却不能把山脉切为几段,再从高到低重新组合,从而颠倒错乱地去列数峰峦脉序。
    于是,余秋雨一些设问和处理就成了非命题。如问:“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文脉衍伸过程中,当然是谁的时代在前谁领先,时代在后者只能是加入进来,而不可能是在后者奠定文脉,在前者作补充。当然,由于老子和孔子同时代,他们只能是共同奠定文脉。至于他们在文化史上孰轻孰重,那是文脉之外的另一个价值判断命题,与文脉构成本身无关。事实上,老子和孔子既然有着不同的风格倾向,你完全可以让他们分领端庄厚重与斩截玄思不同散文体的文脉。
    另外一个问题是“大言”之难度。粗线条提炼、把历史写薄,都需要“大言”,需要俯瞰历史的气度与指点江山的魄力。然而问题的另一面是,对象越大越难以把握,因为你必须具备更完备的知识框架和足够的文化存量,这就为“大言者”设置了越加弘博的前提条件。而与宋代
以前的情形不同,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学者都是狭陋的,都不可能实现知识的全覆盖。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概括,否则会时而显露知识的罅隙,留下硬伤。举本文中的一个例子:说南唐李后主在亡国被俘押解到汴京之前,“从政远不及吟咏”,事实上李煜在汴京仅生活了两年即死去,他的词作主要还是此前创作的。当然,被俘至宋使他的心境发生重大改变,他那些情感深挚的代表作得以产生,但这不等于他此前没有吟咏。而且还恰恰相反,或许正是由于南唐词人们,包括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