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简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
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
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
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
喜爱。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
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
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的小灯笼,像闪烁的
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
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
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三年级清明节小报图片
学习先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载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一路上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在这条不凡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车辙永远记载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永远记载着那些永垂不朽的英雄先烈。中华儿女永远铭记那激情的岁月,向英雄们致敬!在神圣的丰碑面前,我们竞显得如此渺小。仰望丰碑,它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成长过程,永恒的镌刻着那熠熠生辉的英雄先烈们历代英名。
在当今的新时代时期,我们要以革命先烈的舍已为人的精神为榜样,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同社会上一切有违社会公理道德的行为作斗争。我们还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努力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胜。革命烈士名言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1.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一李大钊
2.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3.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一戚继光
4.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一邓中夏
5.热的心会把冰雪溶消。
--《烈士诗抄》
革命烈士在我心中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能忘却的是过去的烽火岁月,不能辜负的是先烈遗志。革命烈士永远在你我心中,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
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
作者: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主要习俗有踏青,植树,放风筝,扫墓祭祖,插柳,拔河,荡秋千,斗鸡,射柳,蹴鞠,蚕花会等。
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
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凝聚民族精神。